主页 > 初三

复活读后感800字800字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4-02-03 16:04

  《复活》是俄国最杰出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著,复活又是哪一种复活呢?心灵上的?肉体上的?还是什么?下面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活读后感800字,供大家进行参考和阅读。

  复活读后感800字1

  许多人都知道俄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复活》吧。当我第一次看到《复活》这本书,我就在想:难道人死也能复活?是谁,难道他有超能力!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书,从中寻找答案。

  看完了书,合上书页后,原来,所谓的“复活”并不是人死复生,而是主人公在走错人生道路后重新找到自我,从“泥潭”中走出重新做人。

  聂赫留朵夫成了一个思考的对象。

  早先他只是一个善良的贵族青年,过着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生活,与卡秋莎也只是单纯的喜爱。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渐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经过三年的军旅生活,面对大家的冷嘲热讽,他便决定做“跟大家一样的人”——迷恋酒色,享乐成癖。他把女人当作玩乐的工具,于是便在回来后诱奸了那个曾经单纯可爱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为他敲响了警钟。他不敢直视马斯洛娃那双斜睨的眼睛。

  在经过多日的思想斗争后,他找回了原来的自己,他要去“救助”马斯洛娃,并要彻底拯救她,与她结婚。

  这是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这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我认为聂赫留朵夫能做到这一点的确是很不容易,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在周遭可以说是十分恶劣的环境中,他堕落了。可他能被与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并决定重新做人,这说明了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不仅“救助”了马斯洛娃,让她明白世上不只是黑暗,还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帮助被诬陷的囚犯,去找典狱长、副省长,那些它并不想见的人。复活的聂赫留朵夫成为了黑暗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想想聂赫留朵夫,再想想我们自己。他在一个不甚明朗的环境中复活,找回自己,而我们在一个十分光明的环境中就应该做得更好。

  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在堕落的人中,也有从新“洗清”自我的人。书中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从纯洁无邪的少年,在经历了军旅生涯后,堕落一时,最后终于在精神上恢复了自我。这又体现出了当时俄国政治的腐败。

  复活读后感800字2

  《复活》讲的聂赫留朵夫在精神上的复活,使他最后开始过全新的生活。他在福音书里找到了五条法则:对上帝要虔诚,不起誓,要忍辱,爱敌人,不反抗。他认为人们如果遵循这五条法则,并不断改过自新,便能够“获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国也会建立起来”。他的灵魂得救了。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宣扬“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复活》也体现了这一点。《复活》的“种子”是托尔斯泰的朋友科尼的故事,成为感动世界的名著。在那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到达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与作品资料的严肃性是相贴合的。在那里,应对人类的苦难,作家持续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托尔斯泰在那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能够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到达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伟大的真实!正正因作品除去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般。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方刻有穷人、贵族、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学生……里面混合了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那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的感触。书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有着崇高志愿的青年。但当他担任上官职后却完全改变了,整日沉寂在享乐之中,早已忘记自己的狂热理想,变得腐朽,落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他回想起许多往事,从而使他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恶,便对于自己以前过的生活产生怨恨。为了赎罪,他给一些无辜的犯人起诉伸冤,将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来。这本书名叫《复活》,我想“复活”的就是聂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复活。而我从他的身上学到的最珍重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以前也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己,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

  我想起了董必武说过的一句话:恶风纵使推千浪,正气终能慑百邪!

  复活读后感800字3

  突然的心血来潮,读了一本厚厚的名著,也懂得了为什么它能成为名著。

  黑幕重重的政府机构,腐朽的上流社会造就了荒唐的法庭、黑暗的监狱、苦难的农村。人性:上流社会的人性。在这环境下,堕落,昏睡。

  聂赫留朵夫作为一名公爵穷奢极侈,荒淫无耻的生活再正常不过了。精神的空虚使他无所作为。也许在他心底的深处有着一颗被深深隐藏的追求正义的种子。

  年轻的时候他抱着“正义不允许土地私有”的观点把一块自己从长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土地分给了农民。如今继承了大量土地的他,既不能放弃产业,又不愿否定自己年轻时的观点。

  年轻的时候他玩弄和抛弃了喀秋莎之后,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内疚。为了使自己快乐,他迫使自己不去想她,努力忘却。表面上他成功了,但内心深处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哪怕是他知道了喀秋莎生性放荡,自甘堕落之后。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陪审席上认出喀秋莎后如坐针毡,内心展开一场复杂而痛苦的斗争。

  聂赫留朵夫精神上尽管还有健康的因素,“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常在他内心发生冲突,他还几次进行“灵魂的净化”。他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后,主动上监狱去求她宽恕,并愿意与其结婚,以此来赎罪,可他正真地觉醒了吗?

  没有!在法庭上他心惊肉跳,并非因为谴责自己的可耻行为,而是担忧自己名誉扫地,“目前他说考虑的只是这事不能让人家知道,她或者她的辩护人不要把这事和盘托出。”

  但他又迈出了一大步,因为他鼓起了勇气去监狱里探望喀秋莎。这个充满空想的精神探索者终于采取了切实的行动……

  就在他见到多年未见的喀秋莎时,他还没有在内心承认自己的残酷卑鄙,而是居高临下地审视被他蹂躏的不幸女子。只有在玛丝洛娃的精神完全觉醒下,他的心灵才受到正真地触动。“直到现在,他才了解自己的全部罪孽……发觉自己罪孽深重……感觉到他害了她到什么地步。……以前聂赫留朵夫一直孤芳自赏,连自己的忏悔都感到很得意,如今他觉得这一切简直很可怕。”

  聂赫留朵夫自此才开始正真觉醒,背离了上流社会:否定了贵族(包括自己),分送了土地,为平民奔波。

  复活读后感800字4

  当我第一次看到“复活”这个书名时,我心里就产生了疑问:谁,怎样就复活了?然而当我把这本沉甸甸的大书从书架上拿下来时,我知道了答案就在这一片片的白纸黑字里,只有用心去读,才能体会到作者叫它“复活”的用意。

  看完了书,合上书页后,聂赫留朵夫成了一个思考的对象。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他。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家中的女仆卡秋莎产生了爱情,但没有过多的表露。当他做了几年的军官回来后,原本善良的他变成了一头野兽,他玷污了卡秋莎,给了她一笔钱后就抛弃了她。在一次法庭审理案件时,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目睹了审理马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命案的经过,当马斯洛娃的眼睛扫过他时,他心里极度恐慌,并产生了自己无法控制的悔恨情绪。随后的几天里经过思想的斗争,决定“救助”马斯洛娃,及其他一些受苦的人并与马斯洛娃一同流放到西伯利亚。

  读罢这本《复活》,我的感觉就是聂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便会他原来的自己实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个善良的贵族青年,过着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生活,与卡秋莎也只是单纯的喜爱。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渐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经过三年的军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决定做“跟大家一样的人”。

  这使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利益主义者”,迷恋酒色,享乐成癖。他把女人当作玩乐的工具,于是便在回来后诱奸了那个曾经单纯可爱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为他敲响了警钟。他不敢直视马斯洛娃那双斜睨的眼睛。他感觉是自己曾经的举动迫使卡秋莎堕落成现在的马斯洛娃,一个妓女,囚犯。于是经过多日的思想斗争,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马斯洛娃,并要彻底拯救她,与她结婚。这就是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这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它有许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

  然而,我认为聂赫留朵夫能做到这一点的确是很不容易,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在周遭可以说是十分恶劣的环境中,他堕落了。可他能被与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并决定重新做人,这说明了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他重新开始记日记,“同自己谈话”,“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圣洁的自己谈话”,这是他人生的转变。试想,在一个人人都享乐的贵族环境中,一个公爵,只因一个妓女、囚犯的一个眼神就改变了自己,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然而聂赫留朵夫却做到了,而且是在那个妓女、囚犯近乎于玩弄的态度下做到的。这不得不让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不仅“救助”了马斯洛娃,让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还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帮助被诬陷的囚犯,去找典狱长、副省长,那些它并不想见的人。复活的聂赫留朵夫成为了黑暗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至于他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亚,并不顾马斯洛娃已不再需要他,仍旧希望马斯洛娃能宽恕他,并想继续帮助马斯洛娃,这也就是聂赫留朵夫真正的复活了,他已经彻底从一个贵族公爵便回一个善良的人了。

  想想聂赫留朵夫,再想想我们自己。他在一个不甚明朗的环境中复活,找回自己,而我们在一个十分光明的环境中就应该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在报纸上曾刊过有个见义勇为的人总是不遗余力对不正确的事做出纠正。有次他看见卡车司机乱吐槟榔汁,好心的劝他,却因而被打了几乎送了半条命!真是讽刺,报上这活生生的案例使的原本热心的人不由得犹豫起来,最后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劝阻,变成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是一个好人的“堕落”。

  再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如今有许多学生不好好学习,天天往游戏厅、网吧跑,家长、老师教育了半天,可惜学生不仅“坚决不改”,还“变本加厉”。学生不学习,也可以适当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只顾“休息”就是“自甘堕落”了。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不知道珍惜,倒显得不如到差的环境中体会一下再回来的好。可是又有谁会到差的环境中去体会呢?既然没有人想去,那么就是人们不知珍惜了。

  《复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又多么重要。珍惜现在良好的环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让一丝一毫的不良因素动摇自己,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复活读后感800字5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最后一片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艺术创作和思想探索的结晶。

  总体来说,《复活》讲述的是贵族老聂赫柳多夫公爵通过赎罪来忏悔的故事,聂赫柳多夫由于贵族少年的任性放荡诱奸了农奴少女马斯洛娃,多年后,在法庭黎看到了她后,被她悲惨的遭遇所震惊,产生了忏悔之心,先是承认自己犯了罪,要替被冤判刑的马斯洛娃上诉伸冤,来为自己赎罪,他奔走于政府机关,活动于权贵之门,看到统治阶级的专横无理,感到了贵族阶级的罪孽深重。

  《复活》可以是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风景画,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天堂的幸福和纯洁,触目惊心的是在沙俄官僚制度下的凄苦人生,比如马斯洛娃曾有花一样的年华,但是在被聂赫柳多夫诱奸之后,那花一样的年华霎时间无影无踪了,此后她便终日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在这个世界里没有 欢乐和祥福的生活,在俄罗斯的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农奴主的剥削,农奴何止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们的生活甚至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可怕境地了,然而与之天壤之别的是莫斯科彼得堡上层贵族的荒淫无耻,奢侈骄横的的生活,托尔斯泰敢于面对社会的罪恶,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全套国家机器进行猛烈的抨击,指出贵族们挥金如土的日子全部建立在对农奴的残酷剥削上面。

  为此托尔斯泰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对此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落笔之时,他仿佛是心平气和不动声色的叙述平常事,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撕下了贵族金玉其外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败絮其中的本质,在《复活》里,审判喀秋莎的三个法官坐在威严堂皇的法庭上,打着惩罚罪恶,弘扬正义的的招牌,决定着别人的生死,可是他们内心却龌错至极,,他们不是正义的维护者而是一些男盗女娼之徒,虚假和伪善是托尔斯泰最痛恨的品质,他说:“生活中的谎言是卑鄙无耻的,他们不能改变生活,只能以鄙俗的方式掩盖生活,然而生活的真实依然存在,总有人怀着希望,也有他们自己的欢乐和悲伤,但在艺术只中,谎言会毁灭各种现象之间的任何联系。”他讨厌粉饰生活,对他来说,文学创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其实写到这里,心中突然蹿出一个想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平常人总会无可避免的要犯错误,但是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犯错误之后辩解的理由,对于我们自己要做到反省我们的过失,对于我们民族要做到反省民族的历史。

  我想托尔斯泰创作《复活》也许就是希望我们读过之后,更加真实地去了解社会,同时,对生活有所感悟,能够更加理智地生活。

  复活读后感800字6

  暗无天日的监狱、衣衫褴褛的犯人、腐朽的上流社会、黑幕重重的政府机构、草菅人命的法庭、荒芜破落的农村……翻开《复活》这本书,可以说我的心情是压抑的,因为作者笔下这沙俄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实在是太过触目惊人。然而,我还是为小说的曲折情节和人物所吸引,为两位主人公内心最美好情感的“复活”所震憾。

  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一个原本是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热血青年,却在浑浑噩噩的上流社会中堕落;另一个原本是美丽纯洁的活泼少女,却因为聂赫留朵夫不计后果的兽欲的发泄,而被损害,最后被迫沦为妓女。他们两个原本再无交集,却因为一桩命案在法庭上相遇了。由于玛斯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这引起了法院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上的不安。他决心赎罪,为玛斯洛娃奔走上诉,并打算和她结婚,在上诉失败后,他甚至陪玛斯洛娃一同去了西伯利亚流放。在此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的灵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净化,都实现了道德上的复活。

  虽然聂赫留朵夫曾经是个花花公子,但他那种勇于“自省”的精神让我佩服。他深刻剖析了自己,反思了自己的堕落,最终获得了灵魂上的救赎,并在全新的生活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借鉴。

  其实,我们也常常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自己,不知不觉丧失了斗志与追求,甚至有时会沉湎于玩游戏的快乐中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学习。所以我们应该不断自省,不断洗涤自己的灵魂,做一个上进的好少年!

  复活读后感800字7

  过年的闲暇中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也是我第一次读托老的文章。也知道托老的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非常值得一读。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俄罗斯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受好与兴趣,他酷爱运动,能骑善猎,尤其打起猎来,简直就忘掉了一切。

  看到《复活》中他对涅赫柳多夫的刻画,对玛斯洛娃的描述,以及对整个事件的阐述,可以看出托老个人经历的影子,但他丰富的想力、善于提炼、挖掘人性的内心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方面,的确是超常之人。我看上后就有不读完不罢手的迫切想法,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越看越觉得令人精神振奋,为玛斯洛娃改变感动,为涅赫柳多夫的真诚鼓掌。读着读着,仿佛我就是受苦的玛斯洛娃(这几天怀疑自己病了,而老公去京办事,怕他担心不能诉苦),多希望身边也有一位,这样一位为我排忧解难的爱人。他能不顾一切,只为了让他的爱人,解除樊篱,重获新生。涅赫柳多夫是一个贵族,有声名显赫的地位,拥有大笔的遗产,为玛斯洛娃多方奔走,从聘律师,见将军,谒省长,从容而有效率,这是非凡人可做到的,托老笔下生动鲜活的事迹不得不让人承认其可信服。

  整篇著作,宏丽而细腻,伟岸又平凡,托老不愧为世界文学的巨匠。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