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二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1-02-21 08:30

  【第 1篇】《金刚川》观后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如今,当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再次响起,依旧让人心潮澎湃。这首经典的歌曲,书写的正是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那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在朝鲜人民处于极端困难、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众多英雄模范和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寒冬,战场上的条件极其艰难困苦,志愿军脚下路河冰冻,身上衣被单薄,而且粮弹缺乏,常常只能“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然而,志愿军依旧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军英勇作战,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 2篇】《金刚川》观后感

  我看过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一队游击队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德军的装甲部队撤退到这个桥时,炸掉那座桥。那座桥横跨大峡谷,非常漂亮,非常雄伟。

  我看过抗美援朝的记录片,第二次战役期间38军军侦察连和113师师侦察连,300多人组成的特种部队,要在志愿军发起总功时炸掉武陵桥,阻断南下撤退的敌人和北上增援的敌人,志愿军特种部队顺利完成任务。这就是电影《奇袭》中故事的原型,志愿军通过大胆机智行动最终炸毁了康平桥。

  我看过《钢铁大动脉》,就是为了保障运输,志愿军修路、修桥,不怕牺牲,出色完成前线补给,让志愿军比美军都先穿上棉衣。

  电影《金刚川》故事取材于抗美援朝最后的战役——金城战役,后方部队向前线按时增援。川的意思应该是就是相当于两个山谷之间的一条河流,就像我们的潢川、淅川、伊川那样的地势。

  《金刚川》从战士、对手、高炮班等三个角度来叙述同一个故事,看上去有点儿重复,战士修桥或者等待修桥,高炮班保护桥,对手敬佩修桥的。桥的角度主要是在三个叙述角度之外,展示事件的核心修桥,这个桥被美军飞机侦察轰炸,被榴弹炮、燃烧弹、延时炸弹等多次攻击、千方百计的要把它给摧毁,但是桥是炸不断、摧毁不了的,真的是照应了“金刚”二字,最终志愿军搭建人桥完成任务,展示了志愿军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

  我觉得《金刚川》缺乏对志愿军聪明、智慧的表现。这种战役其实是金城战役最后的战役,是志愿军的主动发起来的。那时志愿军已经和美军的作战两三年了,反空袭、反绞杀都是非常有经验的。比如说这个修桥,志愿军修桥方法多样、修桥速度非常快,不会像在那样开阔地方修桥。志愿军甚至可以修水下桥,让桥在书面下三四十公分,通过伪装的来避免被发现和炸掉。水下桥不仅可以过人,而且还可以过车。

  影片结尾,以志愿军的遗骸回国作为呼应。在七十年前,很多志愿军牺牲就埋到异国他乡,七十年后,先烈的遗骸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非常让人感动。

  期待着更多抗美援朝的电影涌现出来,再树像《奇袭》《上甘岭》《英雄儿女》那样的经典,让我们更好的纪念抗美援朝、缅怀先烈。

  【第 3篇】《金刚川》观后感

  电影《金刚川》于今天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

  【第 4篇】《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一部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个导演联合指导的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题材电影。

  原本我以为它会像《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一样,用点点滴滴的动情故事让我们感受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然而三位导演却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通过士兵、敌人、炮兵三个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还原这不平凡的一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喀秋莎”火箭炮,三个不同视角下,象征着三种不同的含义。在普通士兵的眼中,白日里受尽美军狂轰滥炸之后,“喀秋莎”的尾焰犹如暗无天日的黑夜里火柴带来的光亮和希望;而在美军空军的视角里,是从他们的侦察机边擦肩而过的,直接插入心脏的死神镰刃;最后在炮兵,也就是视死如归的主角眼中,在炮火连天的夜幕下残破却依旧挺拔的身姿中,也是对宿命的淡然,为祖国安好燃烧自己的勇气;同时,“喀秋莎”火箭炮也象征着当时物资匮乏,装备落后的志愿军们对现代化武器的向往与渴望,十六发喀秋莎划过夜空,我不仅看到了我们所面之敌的恐惧与怯懦,也更是看到了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志愿军们对祖国繁荣强盛的希望。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光荣的保家卫国战争,是证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的伟大壮举,它不仅留下了至今依旧可以震动世界的辉煌业绩,更是作为现今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它也将被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的事迹中,被人民永远铭记。若没有当年的英雄儿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何来我们今时今日驰骋世界疆场的江湖儿女,先烈们将自己的大好的明天埋藏在了昨天,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努力投入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浪潮中,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贡献自己作为青年的力量。

  【第 5篇】《金刚川》观后感

  就在昨天,我们一家去了红地毯,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我被这部电影里的人物给深深的感动住了。这是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一共用了三个视角来写,新鲜感十足,里面可是有我最喜欢的明星吴京呢!

  这部电影讲了我们抗美援朝志愿军要去金城打完这最后一仗,而去京城的路上,却有一条金刚川这是一条河的名字,它宽就有60米,这时工兵连接到了任务要七天内打造一条工兵桥,这个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啊!可是他们还是奇迹般的完成了!可这座桥时不时就会被天空上的敌机所干扰,我们只有两门高射炮子弹也是有限的,就这样一次一次的阻止敌机,一次一门高射炮的全体队员看见自己的桥就又要被炸毁了便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身旁点燃了火柴熊熊大火让敌机发现了自己英勇献身,却为大部队争取了时间不过力量还是太悬殊了工兵桥最终还是被炸断,灼烧弹被抛到了桥上,可是我们的部队并没有退缩,一个个人冒着冰冷的寒水跳入那刺骨的河中撑起那一个个木板让人们往前走,最终大部队到达金城,打败了敌军!

  在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高射炮的队员为了掩护工兵桥和一个隐藏炮位,用火点燃了自己的周围,在寂静的黑夜里,这道火光划破天空,让美国的轰炸机发现了自己,随着机枪的扫射高射炮的队员全部都死了,可这为大部队过桥争取了很长的时间,另一个地方就是最后那一部分了,当在汹涌的河面上的工兵桥被美国的轰炸机给完全炸断时,一个个工兵跳到水里,忍着冷的刺骨的河水举起飘落在河面上的木板撑起来,让部队从自己手上的木板走过去,。

  那一刻,眼泪湿润了我的眶,为何他们有这么强大的毅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名字叫中国,影片里面工兵的桥一直被炸可每次都奇迹般地快速修好但是又被炸了,之后还是能修好,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一个奇迹,但回望以前那些部队上的人可能只是在完成任务,从这部影片里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坚持不懈,勇敢担当,以身作则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也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第 6篇】《金刚川》观后感

  我和爸爸观看了电影《金刚川》。本以为战争片,会用浓墨重彩描绘战役的大场面,但影片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

  随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这段实力悬殊的战争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

  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作战、相互影响、相互激励!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冒死修桥过川。关键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座炸不垮、冲不散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动了我,张排长的哨子和吴班长的呼哨,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炮位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目光坚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中,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长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

  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好好学习,长大了努力建设更好的中国,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