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二

介绍一本书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1-02-24 20:27

  【第 1篇】介绍一本书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春秋故事》。

  这本书讲了春秋时期时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比如说春秋七霸、管仲、晏子、孔子等;而事件方面也提到了各国的由兴到衰的过程和几次重要的战争。如《卧薪尝胆》、《“仁义”大旗》等。

  在这么多的章节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晏子使楚》一章。

  这篇文章说的是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晏子,可最后却被晏子羞辱的故事。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从这篇故事里看到了晏子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无畏。面对楚国的大臣们与楚王的嘲笑,他表现的十分镇定,一点儿也不慌乱,并且最后还将楚王他们反驳的哑口无言。

  不管国家的大与小,晏子临危不乱的气度和聪明机智值得我们去学习。

  最近我看了一篇报到,关于“胖五”火箭的发射成功。该火箭体型硕大,大家都亲切的称其为“胖五”他的发射成功举国欢庆。可是我所看到的是它的成功背后的故事,其中在第二次

  发射实验中,不幸掉入了太平洋之中。怎么办,“我们一定要发射成功,也一定会成功!研发人员说,这也是国家交付的重任,也是一种信任。他们知道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目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已经坠毁,而世界上唯一在运营的空间站也就是国际空间站了,许多的国家都参与了此空间站的研发与运营。但时,我们中国却被排除在外。怎么办!靠别人还不如靠自己,我们中国自己要建独立的研发空间站。就这样科研人员没有陷入慌乱之中,也没有放弃,而是冷静的去分析问题,一个一个部件的检查,一个一个数据去重新计算,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找到原因了-----发动机上有微小的裂纹。时间已过了二十一个月。随着火焰的喷薄而出,白色的巨箭直冲云霄,夜幕被亮光烧出了一个洞,再次发射的“胖五”成功了,中国靠自已的聪明才智空间站建成了,科学家预测在2028年,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全世界的唯一。中国终于靠自已的实力让其它国家瞠目结舌。

  由春秋故事中的晏子到火箭“胖五”的发射成功,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扎实的学识和临危不乱的气度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既要学古人的优秀气质,又要学现代科研人员的钻研精神。从小做起,万丈大厦平地起,从小的基石做起,扎扎实实做好自已的每一件事。

  【第 2篇】介绍一本书

  在“我明明在你对面,你却在玩手机”的尴尬时代,书信似乎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在感叹现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的同时,我们又忍不住去怀念从前慢的岁月。是呀,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一封家书抵万金,那份纯粹的温度,正是现代的快节奏中稀缺的吧。今天向大家介绍一本书《见字如面》,全书收录了七十六封承载历史片段的信,像文学作品,但因其私密性,所以又满载真情。

  本书中也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信件。如秦楚大战间隙,黑夫和惊躲在淮阳战壕的一角给家人写信。黑夫求母亲:“给我们做好夏天穿的衣服,和钱一起带过来”,惊告诉家人:“为我求神祭拜时,如果得到的是下下签,那只是因为我身在叛逆之城的缘故,不要想多了。”这封写在木简上的信,距今2200多年,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战地家书。如甲午海战开战前,经远舰二副陈京莹预感到人生将尽,在家书里解释,“一直拿着国家的俸禄,也就没有了退路。”经远舰在甲午海战中遭到四艘日舰围攻,全舰二百七十多名官兵除十六人获救,其余全都壮烈殉国。如杨德昌逝世后,媒体都期待他的前妻蔡琴做出反应,蔡琴在写给媒体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所有过往的点滴,我自己品尝,就当做我活着时永远的秘密,随着他的逝去与世长辞。”再想起她的《恰似你的温柔》,突然觉得是那么婉转动听。还有邓丽君,从她写给庄奴信中的那份尊敬和谦逊,可以看出她的成就不仅是在音乐上的,还有为人。还有李小龙写给妻子的信对香港电影导演们的水准认可,张爱玲的信看到《半生缘》与王家卫的无缘等等,很真实这就是书信独有的魅力。并非所有的信都是倾诉衷肠的,这其中也有为友谊而书,还有为正义而书,最令人动容的是为离别而书,这样的书信,一定是含泪写完的,因为他不知道,这封信到底能不能被亲人收到,他只是想借助自己的笔,给亲人留下最后的心声。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书信中捡拾这些碎片,感受那至真至纯的情感,那些苦与乐、义与善,那些无奈与坚持,古今有共鸣,于读者来说,不失是一种启迪。

  见字如面以书信打开历史节点,重新领会中国人的情怀与智慧。如果对于书籍还不是很感冒,可以看看同名综艺,听张国立、张涵予、林更新、蒋勤勤读家国情怀,读缱倦情意,读历史选择,读静水流深,体味一番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第 3篇】介绍一本书

  3月30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非常繁忙地陷入到工作中去,所以我每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的读后感,会改为每二到三天和大家分享一篇读后感,希望这一改变不会引起大家的失望。

  在留言里面有不少人问我的一个问题是:你读书怎么能够读得这么快?我和大家解释一下我读书的方法:我把读书分为悟读、精读和泛读。

  所谓悟读,就是认真领悟,一句一句认真理解和阅读,最后甚至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出来。这样阅读的范围一定是顶级经典著作,是对人类文明和智慧带来重大价值的著作。这很像是古代的学习,要求学子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一样。只不过对于那个时候的大部分人来说,背和悟是两张皮,很多人小时候还没有领悟能力的时候先死记硬背啃下来,等长大有了人生阅历,再像牛一样,把背过的东西慢慢反刍和领会。今天我们已经不一定非要把四书五经都背出来,但像《论语》《中庸》《孟子》这样的内容依然值得深度理解,并把极好的内容背下来。这一类著作有很多,像《老子》《庄子》《孙子兵法》,以及一些宗教经典,都可以列入这类。读这样的书,一天只要读一段就行,要反复咀嚼反复朗读,直到有所领悟方可罢休。拿起这样的书,先必须凝神屏息,心态保持宁静,不能有杂念和烦恼留在心里。

  所谓精读,就是碰到你特别喜爱的书,在文笔上、知识上、思想上、高度上都有启示的图书,就可以多读几遍。比如我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了四到五遍,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文笔的流畅、人物命运的描述,都让我有爱不释手的感觉。阿来的《尘埃落定》我也读了三遍,文笔铺陈上和《百年孤独》有类似的手法。岳南的《南渡北归》厚厚三本书百万字,我也阅读了两遍,对于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总是心有戚戚然,久久不能释怀,拿起了放下,放下了再拿起来。一个人一生,总应该有十本左右的书是反复阅读的,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自己的情感度和智慧度。在我前面一个月介绍的几十本书里,《通向常识之路》就是值得大家读第二遍的书。

  所谓泛读,就是泛泛阅读。我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书,泛泛阅读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宽度。在出版和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书中的内容是重复的,甚至是无效的。当我拿到一本新书,一般都会先随意从中抽取几页阅读,如果读出点感觉,就会从头往后顺序翻阅,凡是觉得罗嗦不值得花时间的地方,眼睛就扫过去,凡是需要认真阅读的段落,就放慢速度仔细阅读。有的时候读到好的地方,也会用笔做标志,这样读完了可以把重点再读一遍。这样的阅读,我的速度大概每分钟一页左右,一半300页左右的书4个小时左右读完。这次读书活动我为大家介绍的书,大部分都在泛读之列。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每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的原因。但泛泛阅读也不是读过就算,书中如果有给你灵感和思考的地方,依然要重点标注出来,或者扫描存档,以备以后学习和引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只要自己感到舒坦就好。每个人读书的偏好和喜欢的内容也不一样,所以读书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不要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别人的观点最多作为参考。一个人推荐的书,另外一个人常常读得惨不忍睹。但不管读什么书,最好要有一个适当的环境。一杯清茶、一缕阳光,窗外竹影摇曳,窗内书香浮动,应该是人生最惬意的享受吧。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