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蒜苗
《蒜苗的生长》属于学科“PBL微项目”。是根据生活中真实的事件提出的,以蒜苗的功效作用、培植方法、生长变化、高度测量、数据统计为切入点,融合了数学、科学、语文、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最终以实物、统计图表、画册、日记等展示方式呈现成果的一个项目学习。
项目伊始,我就在班级教学中运用了“PBL”项目学习理念,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发现问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提高后,我们进行了《蒜苗的生长》微项目的正式学习。
相对于直接教授数学、科学、文化、美术的基础知识,在项目学习中我们更多传递给学生的是自己思考、调查、研究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完成了“脚手架”的搭建之后,第一堂课学生活动就出现了插曲——如何高效分组?有了前期的知识储备,学生们迅速分成两大阵营:水培组和土培组,但两大组进行内部分组时却发生了分歧,现场混乱争执不下,此时我适时抛出问题,给予引导。“第一,你是否有询问他人的意愿;第二,你是否了解成员特长?小组成分单一化还是多样化,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之后,学生若有所思改变策略,愉快而又高效的完成了分组。经历了思考方式的转变,在逐步深入的学习中甚至有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小组成员人数越多就一定越好吗?会不会有人员闲置的情况存在?”这种细节转变,不胜枚举,孩子们的成长,更是令人欣喜万分。
项目实施过程中,基本上孩子们所遇到的困难,都是自主探究,尝试去解决的,比如:每棵蒜苗生长的快慢不同,测量时给其中一棵蒜苗做上标记,这样就能让记录准确不混乱;蒜瓣干瘪,并不是生病,而是蒜苗长大需要从蒜瓣汲取营养;土培的蒜苗比水培的蒜苗要更加粗壮;充足光照下的蒜苗更加翠绿挺拔;绘图时“格子不够”,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而不一定非用1格表示1个单位......这些结论都是学生讨论汇报时,自我总结的经验。大胆质疑,创意解答,学生们俨然都成了彼此的老师。
其实项目之初,我们设置的学习目标是经历真实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际数据分析,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和折线统计图;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但最后所有学生不仅会读图更能绘图,高质量超额完成了项目目标。而老师的角色,则更像是项目经理,只负责引导学生们怎么做项目计划,监管项目的方向、进度和最后的结果,而其他的所有细节都交给学生来完成。
尝试,是改变的第一步,此次项目尝试是我跨出的第一步,我也相信学生们通过本次项目学习的培养,在遇到人生路上的一个个真实的目标和问题时,他们一定能更坦然从容的面对,做一个阳光、个性有思想的立体文化人。
【第2篇】蒜苗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长着15棵独立的蒜苗,可它们的根却纠结在一起。
在9月30日的晚上十点钟我种下了一嘟噜蒜,到今日——10月14日的晚上十点三十分,我的这一嘟噜蒜就整整活了15天了。
好像是一种仪式一样,我要庆祝它的成长,成长为一颗颗独立的蒜,虽然高的已足有十五厘米左右,矮的才刚刚吐芽。
我的蒜是用心种下的,所以,盛它的玻璃杯比塑料瓶来的要尊贵。平凡的蒜种在比较贵重的玻璃杯里,也显出我种的蒜在学生种的蒜堆里更显得与众不同了。是的,果然,它的根最团结,紧紧地抱在一起。它的芽最有力,在嫩绿中透着一股向上生长的倔强。
终于,他们不再依托无根的底盘和已经空虚的蒜薹。膨胀着,一个个在不断地膨胀着,把玻璃杯底余留的空地给完全占据了。
最先长芽的那株蒜苗已经被第二棵蒜苗超越了半厘米高。第三株也已和第一株齐头并进了。第四株还在等,它和第五株、第六株、第七株最要好,一起约定谁也不矮于谁,谁也决不高出谁一星半点。
是的,至少在今夜的九点钟,它们几个是最友好的朋友。
第八株蒜苗有些羞涩,它那四五厘米长的乳白色的茎小心翼翼地包裹着它那嫩绿的芽,小芽呈椭圆形,只有不到半厘米的光景,嫩芽顶部有些像阳光的颜色,它就像一条小舌头在舔尝着这世间的新鲜与陌生。
第九株也长有二厘米高了,因为它被大蒜瓣裹挟着,所以它有些力不从心地全凭着造化在生长。
在它旁边的第十株蒜苗,一直在弯腰弓背着生长,像是在极力唤醒身边的几颗小蒜。它迟迟不肯向上生长,像是早已厌倦了这玻璃杯中的生活。
杯中的清水也早已被蒜根搅成了浑浊且酸臭的恶局,第九株以后的蒜苗的根才刚刚扎出白芽,而生长旺盛的蒜苗的根已有五六厘米长了。
明天,我的蒜还会不停的向上生长,不停地长出白色根系。
不管爱与不爱,他们就在这透明的玻璃杯里演绎着自己蒜的人生。没有光彩或者是不光彩,有的只是遵循天道的那份自然生长的对昨天的不舍和对易逝青春的伤悲。
是的,还有“算了吧”的那份坚守和完满。
手机突然接收到一条短信——828.08元的利息。
是的,成长也需要提取时间的利息——只是,你还没有种下你的蒜苗,何来成长中得来的那份惊喜?
时新恬妈妈在班群里朗读流沙的《自己的时间》。读完后她总结:
无论你在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有什么样的生活节奏,都需要留点时间给自己,在属于自己的那份时间里,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可以回忆过去的自己,总结自己的过去,再对自己的以后有所计划,做一个以自己为主导的认知者!
我也有感而发:
今晚是我第一次在校留宿,在不回家的时间里,我走访了两位学生家庭,写了两篇日记。这一切是真实的喜欢。当我们突然厌倦了已有的生活时,我们干脆就放下烦闷、愤慨和主流,不奢望晋级升职,只为了心中的那份自由。追逐自由,过好自己。感谢时新恬妈妈的朗读,听着很舒服,很感动,很享受。谢谢你啊!
一玻璃杯的蒜苗正在悄悄地生长,最后长成连自己也不认识的自己,爱上自己的青葱岁月。
【第3篇】蒜苗
我教美术有半年之久,褪去了刚开始的迷茫和新奇,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的纪律也随之稳定了下来。可是不出我预料,总有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娃子制造出这样那样的风波来。
就在一周前,我像往常一样在某班门前候课,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信步走进教室,进行完师生问好后,我开始导课:“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风景图片,谁来说一说这些图片的拍摄角度。”同学们认真审视之后,开始三三两两的举手,我正准备请一位前排的女孩回答,角落里响起了沉闷的说话声,因为孩子们都带着口罩,我一时没定位出声音出自哪个孩子,要干什么。于是,我带着麦克风示意将要回答问题的女孩先坐下,问道:谁在讲话?果然,角落里的小林缓缓站起,“怎么了?小林”“老师,我给您带了鸡蛋饼吃。”这时,教室很安静,估计同学们也和我一样好奇小林为什么要给我鸡蛋饼吃,说着,那孩子举起右手中的袋子,试图给我,我虽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能分清主次的,“小林,你先坐下,把东西放书包吧,老师不要,下面我们继续我们的课……”就这样小林又缓缓的坐下,我的目光在巡视全班的时候,不经意瞄了他一眼,只见小林的脸红红的,听话的坐在位子上。我怕他跑神,暗暗决定在下个教学环节的时候,要提问他问题。我没有多余的问他关于鸡蛋饼的事情,因为是在课堂上,我不想因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时间。等到我再次让他起立回答问题的时候,他讪讪的回答不出所以然,我不留情面的批评了他“小林,这是在上课,你不能开小差胡思乱想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老师不吃你的鸡蛋饼,坐下认真听课!”我态度很严厉,可能是他害怕了,他愣愣的坐下了,这节课不再举手,老师让同学之间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也不再吭声。我知道他是生我气了,决定等到下课再找他谈话。
课后,我找到小林,给他讲了上课要遵守纪律,不能干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等等语重心长的道理,小林看着我,认真地听着,一言不发,我教导完,准备让他回教室时,我停顿了一下,总觉得哪里不对,于是,我试探的问道:你想给老师说些什么吗?
这时,小林说:”老师,您让我们观察植物,我自己种了蒜苗,您在美术课上表扬了我,还说,最爱吃放蒜苗的鸡蛋饼,现在蒜苗长大了,我还学会了做鸡蛋饼,今天就是我亲手给您做的……”
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半张着嘴,说不出的感动还是什么,觉得孩子把我放在了他心的深处,我用手摸了摸他的头,又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说道:“好孩子,加油!”
随后,我把孩子送出了办公室,看着他一蹦一跳的回到了教室,我开始反思自己:从今以后,我也要把把每一个孩子放到自己的心里,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聆听他们……
【第4篇】蒜苗
家里阳台上有小半箱蒜,被搁置很久了,经受了无数个日月星辰,已从最初的肤白貌美、丰满圆润变得满脸皱纹,瘦小干瘪。偏偏它们又不甘心这样耗费一生,拼了全身的力气也要再活出一个天地。那些或已长有几厘米的嫩苗,或正在蒜骨朵里挣扎着,已经把蒜皮顶出一个小包但还没有突破最后一道防线苗宝宝都在无声地呐喊:我要生长,我要生长!它们就这样默默地努力着,奋斗着。直到那天,一向不爱操心的女儿发现了它们,也许是整日在家的无聊,也许是好奇心的驱使,也许是被这些顽强的蒜感动,女儿决定拯救它们。
我找了几个比较深的盘子给她,她就开始忙活了。搬了小凳子坐在阳台上,把那些发芽蒜的老皮一一剥掉,边剥边向我汇报:妈,你看这个蒜苗是羊毛卷儿;妈,你看这个蒜苗憋到里面了出不来;妈,你看这个蒜苗的颜色真漂亮……不知叫了多少声“妈”后,终于把这些蒜在盘子里排列好了,又浇了水,放在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算是消停了。女儿看着这些小小的蒜苗兴奋地说:“过几天,咱都能吃蒜苗炒鸡蛋了。”哎,这就是吃货的境界。拯救它们就是为了吃呀,好吧,这些蒜苗真是能被做成美味也不枉成全它们的本分。
第二天一大早,女儿就喊我:“妈,走去阳台上看看蒜苗。”“呀,妈,你看这个长高了!”“妈,你看它们变胖了!”“妈,你看这个蒜裂开了,里面咋还有个蒜咧!”“妈,俺生物老师讲了是胚轴先拱出来,胚芽再出来。”我问:“那是为何?”女儿说胚轴有力量能帮着胚芽开路。我仔细观察,还真是这样。书本的知识就这样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了。从此之后,女儿一天不知道要拉着我往阳台上跑多少次,看蒜苗长高没;看缺水不缺;看哪个比较卖力,哪个偷懒;看又有哪个裂开了露出里面的小蒜;看哪个蒜皮里面又鼓起来小包;看哪个蒜皮被芽拱脱落了;看哪个蒜苗是“卷发”,哪个是“直发”;看哪个颜色是绿的,哪个颜色发黄;看哪个是今天新拱出来的;看哪个明天就能露头了……竟这么有趣!女儿好像也不急着让它们变成蒜苗炒鸡蛋了。
有时候感觉生命真的是很奇妙。说它脆弱吧,它能从石头缝里爬出来;能从枯木中生出来;能化茧成蝶;能脱壳成蝉;能脱胎换骨。说它坚强吧,旦夕祸福,生老病死,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到。但无论怎样,人们对生命的力量都是充满敬畏的,充满向往的。就从这小小的蒜苗来看,即使丢在角落里,被人遗忘,它也不会放弃自己,积蓄力量,破壁而出,一个干巴褶皱的蒜瓣顶着一株鹅黄嫩绿的苗,任谁看了心中也都有小小的感动吧。
今天是女儿种上蒜苗的第八天了,我想即使这些蒜苗最后真的长到能做菜的时候,她也舍不得把它们做成蒜苗炒鸡蛋吧。谁知道呢?
【第5篇】蒜苗
女儿天天坐在书桌前,或写作业、或听手机,戴着耳机,快乐在自己的世界里。忽然觉得女儿长大了,可又看着她一直那样修仙一样坐着,终归是不好的,于是便让她帮忙做点家务。
晚饭做的火锅,就让她帮忙择菜、洗菜,没想到她竟然拿着蒜苗问我:“爸爸,这是葱,还是油麦菜?”我当时一脸懵逼,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因为我没想到女儿竟然连蒜苗都不认识。通过她的问话,至少说明,女儿不仅仅不认识蒜苗,也不认识葱和油麦菜。由此也足以说明,女儿的生活经验是极度匮乏的。我当时的火就上来了,想吵她,但我忍了下来,从小到大,女儿在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下长大,从来没有为家操过心,也很少参加家务劳动,不认识这些东西,怪谁呢?
想想曾经给别人讲一个笑话。城里的孩子到乡下体验生活,来到田间地头,一脸认真地问:“阿姨,你们家的花生树在哪里?”一直觉得这个孩子很可笑,可是现在想来,自己的孩子也活成了那个城里孩子的样子,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我虽然没有发脾气,但女儿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我的情绪变化。于是我耐下性子,教她认识火锅材料,什么葱、姜、蒜、花椒、八角、桂皮、香叶……我说一遍,让她再重复一遍,最后再考试一下。
于是,我决定让女儿更多地参与到做饭中去,更多地了解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我在炒制火锅底料的同时,让女儿把电热锅准备一下,可是当我检查的时候,发现她仅仅是在妈妈的指导下把锅拿了出来,至于把电源线联上这些事儿,她根本没有想到,更不会做到。也就是说,在她观念里,除了我们准备好后她坐下来吃,其他的生活经验,全是一片空白。
我为女儿的“没眼色”而郁闷。于是提醒她:“妞妞,火锅的电源线也要连上。”“什么电源线啊?在哪儿呢?”在老婆的提示下,她找到了电源线、插线板,可是费了半天劲儿却没有插好,而且还差点把锅里的热汤给溅出来。我终于忍不住了,吆喝她把耳机取下来。最后,在我的指导下,她终于给火锅通了电、打开了电源。
有时候,不是孩子没有做好,只是我们没有教他们,没有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很多时候,要求她做什么事的时候,她也总是以写作业推托,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强求。现在想来,真不是办法。于是,我开始要求她跟我们一起包包子、给儿子做面条……
不做家务的孩子总体表现,遇事不知道怎么做,什么事情都要请示,问一步做一步,没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弱。生活在集体或团队中,也会给其他成员一个感觉,那就是对集体的事儿不热心,集体游戏、活动、表演等不喜欢参与,很难充当中坚力量、骨干分子,更不要说充当组织者、领导者了。
扶上马,送一程,我一定要帮助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