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因为有爱
家长会后,小甜的妈妈迟迟没有离开,她一直耐心地等到所有的家长走完,拉着我,焦虑地对我说:“李老师,这孩子现在特别不听话啊,我一说不让她玩手机,她就说那是她的手机,我管不着,甚至对我大吼大叫、大打出手,拜托你一定要教育教育她,让她对父母多一些尊重啊。”听着小甜妈妈的“哭诉”,脑海中浮现出小甜俊俏甜美的小脸庞,说话细声细气的,每次见到我都会露出迷人的微笑,然后一溜烟跑开了。这样一个纯真讨喜的小姑娘,怎么会跟父母犟嘴、甚至跟父母动手呢?我感到不可思议。小甜妈妈再次强调了小甜和她对着打的事实,并再三拜托我一定要教育教育小甜。
“你说小甜和你动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和你动手的?”我问。
“就是我不让她玩手机,她非要玩,我伸手去抢,她不给我,在一来二去之间,我就给了她两巴掌,之后她就开始和我撕扯了。”
“哦,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她和你动真格呢?估计她打不过你吧!”我开玩笑道。
“李老师,我快被这孩子气死了,我说一句她犟三句,越来越不尊重父母,你说这怎么办啊?”
“小甜妈妈,你先别着急,你说小甜不尊重父母,我想问问,作为父母,你尊重孩子了吗?”我反问道。
小甜妈妈不吭声。
“看见孩子玩手机,你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不给,你伸手去抢,甚至给孩子两巴掌,这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所以孩子反过来不尊重你,这都是跟你学的啊!”
小甜妈妈再次哑口无言,半天,她说道:“那我说她,她又不听,你说我该怎么办?”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让他们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是做,显然是行不通的。让孩子一下不玩手机也不现实,你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公约,做好监督,该玩的时候就让她放开玩,不该玩的时候也不要让她有念想。其实,你不让孩子玩手机,吵孩子、打孩子,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今后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语气温柔一点,姿态放低一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吼,动不动就出手,做好孩子的榜样,你改变了,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小甜妈妈这个时候才稍微放松了表情,她愿意回去试试。临走时,她又强调:“老师,你抽空一定再和小甜沟通一下啊。”我说好,她才安心离去。
第二天,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小甜聊了一下。
我开门见山:“昨天家长会,你妈妈说你还会跟她大吼大叫,甚至动手?”
小甜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依然是那么单纯。但她这一笑,也说明了问题,她确实和她妈妈动手了,不过我知道,不算真的动手,应该算是“正当防卫”。
“在老师心目中,你一直是一个懂事体贴的小姑娘,你那么温柔,怎么会对妈妈那个样子呢?我觉得那一定不是真正的你。”
小甜有点难为情了,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现在大了,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老师可以理解,其实你妈妈也可以理解。可能有些时候她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你吼叫、对你动手,让你感到厌烦,老师小时候也是这样,不能理解大人的行为,可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因为爱,只不过大人的表达方式也会出现偏差。如果我们能理解他们,学着克制自己,学着爱父母,每句话都好好说,好好沟通,说不定一切就会好起来。你和父母顶嘴、动手,结果只会两败俱伤,对不对?”
小甜点点头。
“你还要记住一点,父母养育我们也很辛苦,孩子尊重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今后不管情况多糟糕,你都不能跟妈妈顶嘴,甚至动手,可以吗?再一个,玩手机一定要有节制,沉迷于手机只会害了你,你能答应老师,今后和妈妈配合好,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吗?”
小甜再次点点头。她是个懂事的孩子,我相信我的话她能听进去。
和小甜妈妈的沟通,我是希望她能认识到: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理解和尊重,他们往往不吃父母高压、强制、呵斥那一套,相反,这个时候用低声细语的方式好好说话,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支持,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和小甜的沟通,我是希望她能明白:作为孩子,也应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要静下心来和父母多沟通,多交换意见,当意见不一致时,更要和父母好好说话,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尊重父母、报答父母。
每个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互爱的,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第2篇】因为有爱
暑假期间,和女儿一起读了童喜喜所著的幻想系列《嘭嘭嘭》一书,女儿今年六岁,本不喜欢安静的她,竟然能安安静静地听我读给她听。渐渐地,我对童喜喜的作品也产生了兴趣。
《嘭嘭嘭》是一本表现梦想和愿望的小说。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惊喜,完全出自于它对我们当代少儿的心理和生存现状的体贴和洞察。它的视野紧扣在校园和家庭之间。虽然不够开阔,但是却相当深刻。这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梦想生活的一种完美实践和实现。从精神的层面上透视,它不仅真实展现了童喜喜的家庭和校园生活,而且,它还演绎了童喜喜不可思议的梦想。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少年儿童在这个时期特有的一种心理与渴望。他们的好奇是无法得到重视和满足的。因为面具挡住了探询的目光,因而苦恼和失望总是源源而来。当然,更谈不上了解和理解了。
女人都爱穿”高跟鞋”。女儿没事就会穿上我的高跟鞋走来走去。现在买鞋子,光想着买漂亮的,鞋跟高一点的。我总是对她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穿。小孩子都盼着早点长大,觉得长大了就再也没有人能管自己了。自己可以“自由”了,却不知道长大了自由会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人的长大成熟不是以年龄为标志的,也不是以独立为标志的,而是以随波逐流为标志的。当我们以各种规定为行为准则的时候,当我们以世俗的标准衡量自我价值的时候,当我们连穿衣打扮都要随波逐流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那个“真我”。其实这是一种悲哀,但是有多少人能幸免呢?穿高跟鞋很漂亮,这种漂亮是让别人看的,穿舒服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在“漂亮”和“舒服”间你选择什么呢?
书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大人的面具”。如果说在成人世界,人人都带着面具似乎可以理解,但是,在儿童的事实上,世界依然如此的话,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为此感到惊讶和苍凉。大人们认为即使不戴面具,脸也要板得越紧越好。大人们把这种表情称为“严肃”。这些大人可不管这样有多么难受,反而认为这是“做正经事”的大人最好的表情。我个人认为除了演员以外,表情最美的就属孩子了。因为只有孩子的喜怒哀乐才最纯粹。还是婴儿的时候孩子就知道了饿了就哭;尿了、拉臭臭了就闹;舒服了就闭着眼睛睡觉,或者对着大人笑一笑。孩子很容易就满足,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孩子逐渐长大,当他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时候必然要发生变化。
在孩子眼中父母、亲人、老师是他们的“晴雨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就懂得了“看脸色”,等到这个时候孩子就慢慢的像个大人,孩子越来越像大人,就慢慢缺少了那份纯真。其实我们大人也在天天看脸色,看亲人的脸色,看领导的脸色……要不然我们也没必要带上这所谓的“大人的面具”。老师做得越久,面具就有些沉重了,年级升的越高,心里的负担就越重了。不是不想摘下面具,只是没有这层面具,自己就没办法立足了。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嘭嘭嘭到底是什么?是东西破碎的声音?还是心跳的声音?现在我明白了那是爱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旋律。如果让我们舍弃了爱和牵挂,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
因为有爱我们才懂得什么是幸福!因为有爱我们的生命才多姿多彩!因为有爱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爱!只有感觉到爱,心才会剧烈地、幸福地、嘭嘭地跳动!这就是‘嘭嘭嘭’,它其实是‘爱’的单位!一个‘嘭嘭嘭’就是一份爱。”
【第3篇】因为有爱
班上来人听课,老师希望孩子们表现得好一点儿,孩子们能感觉到老师的心思。为了配合老师,吕辞算题写答案长达一个小时,老师知道孩子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老师。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为你拿东西拿得手发麻,跟着走路脚都起了泡,他们是在爱中决定顺从,在意志中执行顺从。
我们谈论到儿童品格时,都要谈到两点,一是顺从,二是意志。对于成人,我们讲的是对真理与事物本质的客观的顺从,是坚持与探索真理的主观的意志。当然,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差异很大。我这里讲的都是正面的、肯定意义上的。很多家长都知道,幼儿园的孩子怕换老师,孩子怕,家长怕,园长也怕。怕什么呢怕孩子不适应。我们幼儿院小天使班的主班老师、孩子们喜爱的宋老师忽然调到北京了,这个班情绪点儿波动都没有。
根据老师发展情况和工作效果、根据儿童发展情况调换老师。每次调换,孩子们都非常平静,仍像往常一样生活。新来的老师问:“南南,请你做这道题好吗”南南说:“我现在正忙着呢,工作是不能打扰的。”新老师又问:“吕辞,请给我们弹个曲子。”吕辞说:“我不弹,因为我现在不想弹。”常务院长感慨地说:“这个班的孩子不认老师,只认真理。”所以我们学校不怕换老师。
但是,当孩子发现老师旁边坐着客人,老师从心里希望孩子去工作时,孩子会感觉出来。他就认认真真去做,真心配合老师的工作。吕辞算题写答案,能做上一个小时。老师知道孩子本来是不情愿的,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老师。老师顿时对孩子充满了爱和感激之情。
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而且无限地感人。当孩子出现顺从状态时,你让他做什么都行。拿东西,端盘子,照顾.....孩子会想各种办法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而且会为做好一件事而快乐。在这顺从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就出现了。
旧教育总是希望孩子对成人绝对地顺从,越顺从就越认为这个孩子嘴事、听话。成人对待孩子,似乎能做的就只是说教与树立榜样,我们想通计这种方式使一个孩子顺从我们。实际上没有这种可能。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孩子表面上顺从你,但内心他根本不想顺从。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和强迫了儿童,长久以来儿童突然发现,他不得不服从某一个人或某一位老师,这时他内在就产生出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当老师不在或者没人控制时就会爆发出来,他就开始胡闹。所谓有压迫必有反抗。
儿童在正常状态下都有自我控制的力量,他会自己明白在什么场合下应当怎么做。我们幼儿院的教师常带孩子们到飞机场、火车站、图书....在哪些环境应保持安静,孩子会自己把握。在自由中,如果无人排到儿童的话,儿童可以用心灵观察环境,自我调节。
儿童的精神内部进行着远远比教师、父母想象的更崇高的工作,他0~6岁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建构自己的精神。父母和老师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给儿童提供帮助。
【第4篇】因为有爱
阴荏苒,时光如水,匆匆间,在教师岗位上已工作一年,也同时离开华师母校有一年了。得知学校的暑期培训安排在母校,我毅然决然的不顾参加完香港培训后的疲倦,直接赶回华师,再次感受在大学校园里上课的美好时光。说起母校,扶额回忆,有那么多的不舍,那么多的难忘,值得我慢慢咀嚼,细细品尝。
回到华师,首先看到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脸庞,我倍感亲切,仿佛看到了去年毕业季我的影子,带着对未来的喜悦和兴奋、期望和紧张离开了这里,满怀希望与抱负地从华师毕业,踏上新的人生征程。而此时此刻回来了,看到熟悉的校舍和熟悉的食堂,泪水已悄悄地润湿了眼眶,如此的激动,只是因为回到了“不准别人侮辱她一句的学校”----母校。
我2014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这里我度过了最难忘的四年大学时光:在图书馆读书,在桂子山的林荫道上背书,在体育场里跑步,在琴房里练琴,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奋斗的起点。之后向每位大学生一样,吃食堂,睡宿舍,穿梭在校园的各大教学楼学习、上课,渐渐地体会到了学校的文化,体会到了校长、老师、学长学姐口中的“爱在华师”。在种种事例中,毕业的刹那间是最让我深刻的,学校为每位毕业生准备的四年成长手册分析。它是一个电子信息卡,只需输入你的学号,系统自动显示你四年间在华师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一共在华师吃了几次早饭,一共去了几次图书馆,其中那本书借阅的时间最长,记录哪天的你是最晚离开图书馆的,甚至知道你喜欢在图书馆的第几层读书等等,这一切都把你的思绪又再次带到了四年前,这些数据的分析,只有你知道其中的小故事,同时自己就像过电影一样,回忆着属于你自己的片段。
培训间因为某些原因,我得在学校的宿舍住宿,开始有些慌乱,时隔一年随说学校没变,可校园中的面庞已经让我陌生,找到研究生的同学,找到宿管阿姨,小心谨慎的说出自己的请求,她满眼充满了微笑,说“没问题”给我找到了毕业生的床铺,同时还找来了干净的棉被,一遍说别睡硬板床太硬,一遍拿着被子帮我晒被子,说晒晒杀菌。我哪有想的那么仔细,连忙道谢,其实我能有个床铺已是非常的开心,这时,宿管阿姨问:“在这里住几天啊?”我说住三天,“才住三天?为什么不多住几天啊”在解释中心中暖暖的,这就是爱。想起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讲话,什么在华师?---爱在华师,也许你们现在不理解,但你会感受到。再后来,华师人都会说一句话“爱在华师”还讲校训“忠诚博雅朴实刚毅”印在了每位华师学子的心中,这就是一所学校给你的爱。
回来后,在沉浸在种种回忆的同时,也思考了一个问题,母校向我们每位学生传递的是爱,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着学校的文化与宗旨。华师没有让我们背诵过校训,却让我们知道了为人师表的道理,没有灌输或刻意强调爱这个词,可我们在学校老师、食堂阿姨、宿管阿姨那里感受到了“爱在华师”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这种爱传递下去,也是这份回归母校后的归属感,让我知道自己永远都是华师人,不因你的去留而变得陌生的学校。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母校带给我的情感,将影响我,并把这份情感传递给我的学生,这也是教育的一种,我想,教师的一举一动,情感与语言的输出也正影响着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第5篇】因为有爱
因为有爱我也快乐着
人们常说,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是教育;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教师,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用在了她身上。作为一名教师,也常常对自己产生过疑问,我是谁我果真如此伟大吗我是谁我的存在是如此的重要吗我为什么活着……
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促使我对这些赞美之词逐条理解,逐句斟酌,逐字推敲。因此就有了自己的理解,独自的感悟。深深地体会到:我所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伟大的;我所从事的职业是神圣的,严谨的;我所从事的职业是奉献中索取;我所从事的职业是劳累中品味幸福;我因孩子们快乐而快乐着;我所付出的爱定能创造新的奇迹。因为爱,我也快乐着!
我永远忘不掉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所亲历的几件事。
记得有一次,孩子们还是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初当班主任的我带着孩子们去影剧院看电影。当时正值十月末,还没有开始供暖,影剧院里非常地阴冷,所以我搂抱着一个因穿衣单薄而瑟瑟发抖的学生。突然,从角落里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李老师,韶燕也冻得全身发抖。”我连忙说:“过来,老师一起抱你们”。韶燕跑过来坐在了我的腿上。不曾想,安静的影院里传出了窃窃的私语:“李老师,韶燕为了让您抱,她故意吃了冰激凌。”“哼,我也吃冰激凌好了”。“下一次看电影穿得少就能让老师抱了”……还有不时投来的羡慕的眼光。
听着孩子们天真的话语,望着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可爱的脸庞,那一刻,我是那样地感动;那一刻,我是那样地幸福,幸福得要流眼泪。我真想站起来大声高喊:谢谢你们,孩子们!我因你们的天真而感动着!谢谢你们,孩子们!我因你们的爱而快乐着!
几年后,我又接了一个年级,已经没有了初当班主任时的那种冲动,显得老成,很有经验。班级里有一个全校闻名的孤儿,“捣蛋鬼”。组织纪律性——无,学习成绩——零,铅笔文具——不拿,上课——趴桌睡觉,下课——行动怪异。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个别辅导,开学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可他依然如故,不见有丝毫的改变。我无法容忍他太多的反复,我伤心,甚至愤恨,觉得他是一个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
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让我改变了想法。那年的第一场大雪过后,气温陡然下降,天气变得咋冷。早晨,孩子们一个个全副武装地走进了教室。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了,小“捣蛋鬼”才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因为这场大雪换上冬装,身上还是穿着前两天的秋装,全身冻得缩成了一团。他走到座位,放下书包,想拿出本子和铅笔,但小手冻得僵硬,无法拿出。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一阵心酸,迅速放下粉笔,拿出我的棉衣把他裹住,又端来一杯热水让他喝下,然后握住他冻得通红,有些龟裂的小手给他揉搓,直到小手缓过来,有了一些温热。过后我也没有多想,但我发现,就是从这天起,小捣蛋鬼变了:上课时开始抬头看黑板了;读课文时,开始张嘴了;没有铅笔时知道主动借铅笔写字了。成绩也从0分开始在慢慢提高,2分、8分16分、33分……一点点,一滴滴,他在改变、提高。由于我所付出的那一点点、那微不足道的爱而感动着,正努力回报着,由于自己的进步他也快乐着。
学困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地正常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教育的使命是发现一个人的长处,然后去培植它,鼓励他。当你看见一个被认为一无所长的孩子,在你的爱护诱导之下,发挥出他可惊的特长,成为一个出众的人物的时候,你的快乐是无可比拟的,我因孩子们快乐而快乐!
【第6篇】因为有爱
好好说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细心的你可以发现,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尊重孩子耐心和孩子说话,因为孩子爱我们,我们的说话态度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会从你温馨、鼓励的话中感受到爱,也会因你冰冷、不耐烦的语气感到伤心和无助。
请问,作为父母,你有对孩子说过不好的话吗?
台湾有一个触及人心的公益广告,工作人员以试镜为理由,对几对父母进行拍摄,并把孩子送到隔壁房间。工作人员让其中一个妈妈回忆、模仿自己对孩子语气不好的情景,这位妈妈回忆起去学校接孩子的场景。
女儿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你在哪......”
妈妈有点不耐烦:“我在骑车,马上就到了。”电话立刻就挂断了。
又等了一会,女儿又鼓起勇气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喂,妈妈......”
妈妈生气了,打断刚开口的女儿:“又怎么了,很烦啊,一直打,到底要干嘛?”
女儿有点哽咽:“妈妈,你在哪里”
妈妈彻底爆发了:“不知道,我都说过快要到了,你还一直打,真烦!”电话再一次被挂断。
无助的孩子终于嚎啕大哭起来,这一切都被导演拍下来,并把这段视频放给妈妈看,妈妈一看很意外也很自责、后悔,她以前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话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视频中妈妈留下了自责、心疼的眼泪,她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会说:‘宝贝,你先和老师玩一会,我马上就到’!”
有时候父母一句无心的回答,一些糟糕的情绪,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伤害。因为在乎,所以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触动孩子的情绪,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孩子用心,打开心扉,这会让孩子更加阳光、自信的成长,也给他们做了一个好榜样。请你抱一抱身边的孩子,蹲下来用温暖的语气告诉她:“宝贝我爱你,我会和你好好说话!”,相信你们的家庭一定会因此少了很多争吵和责骂,多了几分幸福快乐。
那么,我们作为子女,做到好好对自己的父母说话了吗?
现在的我们离开父母,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面对渐渐老去的父母,请让我们放下手机,多和他们说说话。父母辛辛苦苦养育我们几十年,他对我们能有什么要求?无非是希望我们在有空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好好和他们说说话,彼此之间分享一下生活中的乐趣,让他们知道孩子还想着他们,爱着他们。
如果你面对父母很不耐烦,请回想一下小时候父母是怎样对待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我们,有好吃的先给我们、生病了无论多远、多晚都送我们去医院、冬天上学时怕我们冷,走了几里地给我们送被子、羽绒服.....,父母无条件的爱我们,我们也一定要孝敬父母。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人说,最好的孝顺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那么请你在有空的时候,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好好说一说家常话吧,并坚持下去,让父母知道我们深深的爱着他们,切莫用冰冷的态度和语言伤了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父母在,我们才是那个幸福的孩子,请一定要学会珍惜和表达爱!
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和家人好好说话,这很简单,坚持下去却也很难。好好说话不仅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爱的表现,因为爱,请我们一定要好好说话,少点责备和冷淡,多一点理解和温暖,这样我们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第7篇】因为有爱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世间有太多太多优美的句子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称赞教师这份最有爱的职业!我认为,老师不仅仅是无私奉献的教育者,更是爱的感受者和爱的传播者。我们在这份工作中,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所以我们以爱回馈学生、回报社会!
去年的9月份,我正式走上教师这个岗位,亲身体会外界传闻中伟大而光辉的职业。当我走进那个方圆3里都没有一丝人烟的学校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丝毫的幸福;当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上课,一上就要上到晚上8点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幸福;当我每天累的下课之后倒在床上一动也不动的时候,我更没有一点幸福可言。我不禁在想,我从来都没有做过一份工作比教师这份工作时间更长、工作强度更大、责任更重大但是工资却这么低的工作了,那教师这份职业为什么会成为幸福感最高的职业呢?很幸运,不久之后,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师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感。那是班上一个比较内向,看起来总是怯生生的女孩子,拿着一颗包装很好看的糖递给我,说:“老师,这是我最喜欢的吃的糖了,很好吃,给您吃,您尝尝!”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这个7岁孩子的爱,猝不及防的,我一直在寻觅的幸福砸中了我,幸福的泡泡从心底不断的冒了出来。当一个6岁的小姑娘拿着她稚嫩的画给我,画上写着:老师,我爱你,辛苦了!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学生的爱;当听到班上最调皮的那个男生跟我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以后会听话的;当看到孩子们因为天气寒冷,自己的手冻的通红甚至红肿,还关心我:老师,您冷不冷?我妈妈说冬天得多穿点儿;当下雨的天时候,听到家长跟我说,孩子见到他第一句话是:下雨了,我们老师也不知道怎么走?会不会淋湿啊?这一句句简单的话语,却蕴藏了孩子们大大的爱,我得到了孩子们最纯真、最纯粹的爱,我怎么能不幸福呢?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同样的爱回馈给可爱的孩子们呢?
今年来到商埠街小学,我感受到了我的老师张亚丽老师的认真负责,对我认真的指导,对学生耐心辅导;感受到了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各位姐姐们对我不余遗力的帮助,教我上好课,教我做考后分析,教我怎样成为一位更好地老师,感谢大家我对的帮助,让我快速的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同事间姐妹般的浓浓的爱。
慢慢的我开始明白,教师的幸福感不在于物质的报酬有多少,而在于每天感受到的满满的爱和幸福。这满满的爱和幸福,不就是无价的吗?这满满的爱,让我们变成了世上最富有的人,让我们变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让教师变成了世上最幸福的职业。因为有爱,所以幸福。愿你我在这满满的爱里,一直幸福下去!
【第8篇】因为有爱
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皓月当空,闭上眼睛整理这一天的思绪。这种简单又充实的生活令我满足,一种幸福感洋溢在我心中。闭上眼睛想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上课时的精彩瞬间,幼儿园的面貌,心中一阵欣喜油然而生。
一生,是一个多么无法想象的时间概念,漫长、坎坷、布满荆棘而又令人无比向往。幼儿的一生才刚刚开始,像春天刚发芽的小草,稚嫩而又充满生命力。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面对的是一群模仿能力及可塑性都处在较强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如同烧制前的陶器,一旦成功便成为一件光彩夺目的瑰宝。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多么的关键,而礼仪教育则在幼儿教育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可以轻而易举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母语及很多的生存技能,拷贝许多的行为和思想,同样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引导他们接受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是关键。想到这里,班里的一位小男孩的身影浮现在我眼前。众所周知,迷宫游戏是每位小朋友都喜欢的,这位小男孩也不例外。在别人玩的时候,趴上去就抢,用胖胖的小身体去推、去挤。为此,我急中生智,运用讲座中的理论来精心组织了一堂课。课的名字就叫“迷宫该谁走”。我请小朋友分别扮演有礼貌的用“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贯穿始终的“礼貌版”走迷宫游戏场景,和类似于小男孩情况的场景。其他小朋友看得津津有味,唯独他自己,显得闷闷不乐。课后,我找到他,我们盘腿坐在草丛上,问他“宝贝,今天的游戏好玩吗开心吗”我们就在那里谈着游戏过程中其他小朋友的表现,突然,他大声地对我说:“张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去和小朋友们争抢。”当时的我,看到他那双清澈的眼睛,心中一份自豪感洋溢在心间,那种如春风沐浴的感觉,在我的心头荡漾。
其实,教育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上的时间,那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包括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的感染与熏陶。许多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与别人争抢座位,与同事谎称自己有事不能参加会议。这一切,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懵懵懂懂却以成人为榜样的孩子来说,却可能当这种理所当然而铭刻于心。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教师教育五天,而家长却可以在不经意的环境中将努力化为泡影。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加强家园联系,与家长多交流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教育都是我们共同进步的好方法。
环境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与老师是孩子的第一环境。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小公主、小绅士呢但只要有方法、有正确的思路,教育便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教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显性的教育场合,而更应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也正是这样,教育如涓涓细流更持久的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中国泱泱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一代代的传承及发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也为每一位孩子所熟悉。但如何做好,也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问题。
窗外,景色依然。一切都那么安静祥和。但是我,心中在不断的泛起涟漪。现在帮每一位孩子修剪枝叶,将来回馈我们的会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让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与环境,同时我们也相信在幼儿园这个大摇篮里,将会孕育出一批批知书达理的小公主、小绅士,他们回报我们的将会是一个最伟大的民族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