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三

描写美食的初三说明文600字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4-04-07 08:52

描写美食的初三说明文600字(精选4篇)

  初三学生对于作文的语言和表达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们在写作中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主要的文体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以下是作文盒子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美食的初三说明文600字(精选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描写美食的初三说明文600字(精选4篇)

  描写美食的初三说明文600字 第1篇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

  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 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

  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为名的供品和传统食品,几乎全保留下来了,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至于如今的春节,餐桌只能用“丰盛”一词所概括了,什么川鲁大菜、生猛海鲜,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讲“新派”的人家还会到大饭馆里去“撮一顿”来喜迎新春呢!

  描写美食的初三说明文600字 第2篇

  提到我最喜欢的家乡小吃,那就非芋包莫属了。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吧。

  芋包的上半部像一个个的小褶似的,下半部是圆嘟嘟的形状,有些像一个圆柱。制作芋包的主要原料是菜芋和木薯粉。

  将菜芋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芋子。煮熟后,剥去芋皮,拍烂。再放入适量的木薯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粘手为止。因为做芋包的坯是用白色的木薯粉和菜芋搅拌而成的,所以芋包的表面是白色的。木薯粉和芋子的份量一定要刚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搅拌出来的坯不是太硬就是太粘,不仅不好包,而且口感也不好。

  芋包的馅可以用瘦肉、香菇、豆干、红萝卜等食品搭配而成,它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做的,不过不要放甜食。把准备好的馅一一切碎后,一起放到锅中翻炒一番,调好味,就可以起锅了。把炒熟的馅装在一个稍大一些的盆子里,盆子中间要放一个倒扣的碗,以便把馅中的水分沥干,然后再放到一旁,等晾凉了再包。如果馅中的水分太多,馅太烫手了,包出来的质量就不好了。

  芋包坯和馅都准备好了,就开始包芋包了。首先从芋包坯中捏出一小块来,揉捏成一个小碗似的面 皮。一定要记住,要捏得很均匀,要是太厚了,吃的时候要嚼得久一点;要是太薄了,在蒸的时候,皮会裂开,馅也就漏出来了。然后,把馅舀一些到“小碗”中,在“小碗”的边缘捏出一个个的褶,然后左手掌心托住“碗底”,右手的食指和拇指一齐把这些小褶往中间聚集,捏成一个小圆锥似的头,一个圆嘟嘟的芋包就这样做成了。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把芋包放入沸水中煮熟。差不多好了之后,就会有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面来,打开锅盖,只见一个个芋包胀鼓鼓的浮出水面,看了都让人。再用漏勺把它们捞到盆子里,淋上一些老酒、酱油、猪油,放些味精,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了。那个味道吃起来软润香滑,让我们吃了还想吃。

  家乡的小吃虽然很多,但是我最喜欢的是独具特色的芋包。

  描写美食的初三说明文600字 第3篇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各个不同,也有着各个不同的俗意,但是在我们的老家那最常见的习俗便是打麻糍。

  一到过年,就家家动手,热热闹闹地打起来。“年三十打麻糍”成为不成文的乡规,似乎不打麻糍就不像过年,乡里人家里有专打麻糍的石卯和粗大的麻糍棒槌。于是,奶奶便带着我一起去老家参加了打麻糍的队列。

  刚一到那,外婆便把那在水中泡了足足两天的糯米拿了出来,在给它洗了个“冷水澡”之后,便又将它放入蒸笼里给它做了个“桑拿”后,它便已全新的面容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此时的糯米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硬邦邦的样子了,那软耷耷的样子仿佛就是做过桑拿后的人舒服的样子,一粒粒糯米也因为吸收了水份而变得饱满,闻起来还有一阵淡淡的米香。之后便到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做麻糍的高 潮——打麻糍,先将全部的糯米都倒进石卯中,之后,便由两位强壮的青年来打麻糍,一个打一个翻,轮流交换,“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人们也随着打米声点燃了那颗对新年家人团聚的欣喜和激动。但你别看那青年这么有力气的样子就小看了这个环节,其实单单是那个麻糍棒槌就有好几十斤的重量呢!更别说糯米黏乎乎的,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很快当敲的人累了的时候,便跟翻的人交换,使得不会那么劳累。渐渐的那一颗颗的糯米在麻糍棒槌的“关照”下渐渐又变了样子,很快一个纯白色的大面团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如果不是亲眼见,我绝对不会相信,这竟是由众多颗糯米组合而成的。

  终于,到了最后的一个环节了,众多的妇女一齐围绕在面团前,轻轻扯出一小块来,放入自己所喜爱的料浆之后,再将小团对折,轻轻扯下,揉成一个圆球样而压成圆瓶形,麻糍的样子就做好了,而圆圆的样子就象征了那团团圆圆的俗意,在蒸笼底部撒上一层面粉,防止麻糍黏牢后,再将其蒸好,便分发给每一个妇女,她们便将其带回家中,一齐与家人分享新年团圆的喜悦欢乐气氛。

  麻糍不仅香脆美味,使人留连忘返,而更无法让人忘记的便是与家人一起吃时团圆那温馨与美好。

  描写美食的初三说明文600字 第4篇

  大家盼望已久的新年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我想,在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应该都会包饺子,当然,包括我们家也不例外。

  这次过年我并不是在诸暨过年,而是在海南过年。到了海南,我依然要包饺子。因为以前过年包的饺子不是露了馅,就是包得跟汤圆差不多,而且还穿着补丁的衣裳。就是因为以前包饺子没成功,所以这次我还要包饺子,而且还一定要成功。不过靠我自己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打算要拜师学艺。

  “可拜谁为师呢?对了!老爸不是有一个朋友会包饺子吗?而且这位阿姨也对我说过她是包饺子老手”。想到这,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跑到了楼上,对那位阿姨说:“阿姨,你能教我包饺子吗?”阿姨和蔼地说:“可以啊!”我听了,赶紧问:“这里有做饺子的材料吗?”阿姨说:“当然有喽!”于是,阿姨马上拿来了做饺子的材料。我见了,便问:“那我们现在可以做了吗?”她说:“可以做了。”

  我和阿姨做好面 皮和肉馅后就开始包饺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拿来一张面 皮,照着阿姨的样子,把面 皮放在手心中,又把一大勺肉馅放在面 皮的中间,两手一挤,只觉得黏糊糊的,一看,原来是我用力过猛,肉馅从面 皮里探出头来,好像在对我说:“里面太闷了,还是到外面来透透气吧!”于是,我赶紧把露馅的地方补起来,可谁知这边刚补好,那边的馅又露了,没办法,我只好把那边再补起来。可那边刚补好,这边的馅又从细缝里露出来了!它们好像跟我做对似的。我干脆不包了!可我看了看阿姨包了这么多,我心里觉得不甘心,就又包了几只饺子。我把我包的和阿姨包的做了比较:阿姨包的个个昂首挺胸,跟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一样,威风极了。可我包的一个个都没精打采,穿着补丁的衣服,还没开始打仗,就先投降了。我跟阿姨的手艺相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哪!于是我对阿姨说:“教教我到底怎样才能把饺子包好啊?”阿姨回答说:“肉馅不要放太多,收拢面 皮时不要有缝隙,而且也不要用力过猛。”我听阿姨说完后,自己又认真地包了一个,果然比刚才包得好多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然后又对阿姨说:“不愧是包饺子老手啊!”阿姨谦虚地说道:“包饺子人人都会,不止我一个人会啊!”

  包铰子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不懂就要问!这个道理在学习上时刻提醒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向老师、同学请教!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