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三

少年的你观后感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19-11-21 10:40

  【第1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走进电影院之前,本以为这是一部青春疼痛片,应该是关于大家少年时期。但当我坐在厅内才发现,这个故事,其实离我们很近,大概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或多或少会经历过或见到过的的,每个人都曾有过逆境,是否也曾像他们一样勇敢地迈了出来。

  在正好的年华里,陈念与小北经历了本不应承受的痛苦与折磨。

  故事开头,一个饱受同学欺凌的少女,在即将结束高考,迎来人生转折点的路口,选择了自杀,接着欺凌的噩梦又转移到了本片女主陈念的身上。她被一些同学嘲笑,欺负,放在课桌上的书,被同学不怀好意地撞掉,椅子上被同学泼了墨水,下楼梯时被同学故意绊倒……甚至在放学后被打骂,她一次次隐忍,却换来那些满怀恶意的同学变本加厉。好在,陈念的身后有小北。小北是个小混混,还没有成年就已经劣迹斑斑,留有很多案底。这两个遍体鳞伤的少年,机缘巧合相遇,从此小北就成了陈念的保护者,默默跟在她身后,陪她上下学,收拾那些欺负陈念的女同学,甚至在最后替陈念背负罪名。

  首先从影片内容来看,是反映校园暴力的,虽说现在社会重视校园暴力,希望给少年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是黑暗总是悄无声息,并且每个少年光明的背后都会有阴影。就像影片中表达的:谁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谁又都是校园暴力的施害者。陈念对胡小蝶的求助的不理睬、魏莱对原生家庭的恐惧、魏莱对陈念和胡小蝶的侵害、学校对弱势学生的调侃疏远、还有学校对施暴者的宽容,所有人都有错,都活在阴沟里,都希望有人可以拯救自己,当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失去了希望,就只有自己站出来,拯救自己。

  而关于这部电影,不得不提的是我们对“校园欺凌”的认识,

  以及对如何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思考。事实上,如果家长或者老师让受欺凌的孩子用“忍”的方式应对,不但对改善孩子的处境没有帮助,反而会助长更加频繁、更加恶劣的欺凌行为。并且,由于欺凌事件往往发生在校园中的盲区,加之小学阶段的孩子难以表达清楚,或者难以与老师、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这种欺凌就可能被隐藏下去、持续下去。因为比校园欺凌更可怕的,是对欺凌的漠视。

  看过一些资料,校园欺凌、暴力往往具有细微化的特点,学生间的矛盾、冲突不是一天发生的,是逐渐积累形成的。因此老师、家长不能忽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应当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矛盾冲突,这才是孩子健康成长、完善人格的必修课。

  【第2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最近少年的你大热,抵制不住诱惑,怀着孕星期天抽时间去看了这部充满着别样青春的故事。

  其实,故事不算新颖,没有荒诞离奇的情节;人物不算怪异,没有所谓的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也没有超能力怪兽要毁灭宇宙,有的只是平凡的你,平凡的我,平凡的少年。

  越黑暗的地方越期待光明,即便是莹莹之火,也如同日月之光一般耀眼。对于陈念,高考也许就是她黑暗人生的莹莹之火,鼓励她的现在,照亮她的未来。但是,年少的陈念性格内向,是学校的优等生,她努力学习,唯一的念头就是考一个好大学。但是高考前一个月,班里同学跳楼,她的怜悯之心,一系列的举动把她一步一步引入校园暴力的漩涡中。在他最孤独的时刻,小北成了她的守护神。两个倔强的少年在这场奔向看似光明终点的路上彼此扶持,以为可以用少年稚嫩的肩膀抗下这世界的风风雨雨。所以,小北执意为陈念抗下杀人的罪名,陈念拼死也要去向往的充满光明的北京上学。小小的少年虽然偏执,但是,一切都源于那个略显年少的认知。电影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那个审查的女警官对同事说:这件事,你不会做,我不会做,但是小北会做。是啊,成年人的世界确实多了很多的冷静,多了很多的“不会”。好在,陈念没有失了本心;好在,小北一直都在;好在,那只是青春的阵痛;好在,后来一切都还是好的。

  看完电影,跟六年级学生讨论了一个话题:你认为自己现在厉害吗?好多学生都很自信,感觉自己能说能打,可厉害,没人可以欺负我,也没人敢欺负我。我笑着问:“这就是你厉害的原因吗?吵架能吵赢别人?打架也不会输?”然后我让他们思考了一下,如果一个上过武校的人跟你打架,或者一群比你大的人打你该怎么办?你还会赢吗?他们好像若有所思,还有人在窃窃私语,说:“到时候咱俩上一个初中吧。”其实每个同学都很优秀,都独一无二,所以,我们都应当尊重,当你看不惯或者受不了别人的一些举动的时候,不要冲动,也许别人也正受不了你,所以,理解就变成了相互的,不做那个受欺负的,但也不做那个施暴的发起者。他们点点头,好像,貌似懂了一些什么。

  如花的年纪,青葱的岁月,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愿少年的你能笑靥如花,小小的你能展翅飞翔。

  【第3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该片讲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观看影片的前期,一直忍着眼泪,终究还是一直手握纸巾。作为老师,看个电影,也有职业习惯。观看本场影片,有以下几个地方触动了我:

  “高考完,我们就变成大人了,但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当我听到这句话,觉得心很疼。成长对于小孩子来说,太残忍,太突然。归根结底,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应该注重学生个人心理成长,生活能力,决不能仅限于那所谓的成绩光环。孩子成长好了,才能说明教育好。孩子成长好了,也才能教育好。两者相辅相成,但受教育者是“孩子”,所以更应该做好的是我们成年人,孩子没有成长好,我们有什么资格指责他们呢?

  “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

  这句话,无疑是错的。小孩子的同情心才是最纯粹的。若说没有,只是被成年人“冷漠”化了。影片中的“魏莱”,并不是真的不懂那样打能把人打死,而是被“父母”惯坏了。因为父母的宠溺,她有恃无恐,所以才会“不在乎”或者“看不到”别人的痛苦,然后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谁能帮我?录我视频的人吗?站着看热闹的人吗?还是那些问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别人就没事的人?一般人眼里报复是正常的,像我们这样一直忍耐,一直忍耐只想熬过高考的人,我们这样是有错吗?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放心把你孩子生出来吗?”

  哭着听完这段话,也很喜欢它的犀利。这句话反映了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失望,乃至绝望。在他们需要保护、关心的时候,成年人的不能感同身受、不能及时有效的帮助,让他们不得不靠自己有限的能力来保护自己。这对孩子来说,整个世界都是冷漠的,确实很残忍。

  影片来自于生活,透视着生活。思考影片中的“家长、教师、警官”,我希望我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老师。在“为人师表”的同时,更细心地观察学生的状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关注到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人身安全。

  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话:“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被保护的感觉真好,希望每个孩子、每个人,都不曾出现阴影,都有人、有一群人坚定地陪伴着!

  【第4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昨晚看完《少年的你》目少年的你,我和大鼻子久久没开口说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安。的确,它是青春的,有爱情也有阳光,但同时严肃、残酷、血淋淋。

  最让我痛心的是那个叫“魂莱”的女孩。

  魏菜初次登场时,良好的形象、柔美的声线、温柔的性格,让我误以为她是被霸凌的角色之一,谁知还没给我一刻喘息,一个反转就让我惊叹,这样的人竟然会是那样的人?

  因胡小蝶之死,魏莱一行人来到审讯室。其他孩子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害怕,一条被她们害死的人命,只有她表现出了很多成年人都未必呈现的淡定与从容。

  在陈念和魏菜上楼梯时,魏菜求她不要报警,答应她任何条件。没想到在捡起自己的帽子后,态度又有了大反转,不是那种陈念不理她的愤怒外泄,而是甜美温柔的可怕外在,甚至还想和陈念套近乎

  “我的目标是北大”,魏菜的成绩优秀的过分。在受到鼓励时,还会礼貌地回应:“谢谢老师"。

  我猜测:从小,她被严苛地教导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做什么会被得到表扬,而做什么又会被批评。迫于压力,她没有能力反抗,只得表面顺从。

  久而久之,她将做正确事情的性格变成了表人格:人人喜爱,是别人家的孩子。却很难发现截然不同的里人格: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渴望得到家人更多的关心(作文盒子www.zwhe.com)。

  而这种长期不能被满足的心愿在时间的积累下最终会变质成难以想象的表达方式,霸凌就是其中之-.

  在审讯室里谈到要带家长过来,魏莱淡定的脸色立刻变了;在巷子里合伙欺凌陈念被住户投诉要报警时,魏莱的脸色又变了;在祈求陈念不要报警时,又看不到那个熟悉的让人厌恶的魏菜了。

  魏菜怕的不是警察,而是家庭。她怕再也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我爸已经一年没和我说话了"。

  她身上有种纯真的冷血,像是一个空心的人,毫无共情能力。

  她带着团伙在巷子里围攻陈念,“婊子来了!打她,打啊!"一边把陈念的作业本撕碎,一边理红着眼继续尖叫。拿着剪刀剪碎陈念的长发,像拎玩偶一样,把她拖在地上拽来拽去。

  原生家庭让魏莱变得心理极度扭曲,从而误入歧途

  我们总习惯讴歌青春,但青春不总是如此。就像小说中写道“他们不像成年人伪善,所以他们看不起谁,讨厌谁,就光明正大表现出来,光明正大地欺压他,嘲笑他,孤立他,打击他"。

  当我们讶异于少年的残忍与血腥时,少年或许还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因为他们这张白纸最先被涂抹了暴力的颜色,他们邪恶得不自知。

  少年可以有多美丽,也可以有多邪恶。这句话很煞风景,但赤裸地真实。

  【第5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最近,电影《少年的你》刷爆朋友圈,因为是以校园欺凌为题材的电影,所以自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兴趣想去了解一下,在没有走进电影院之前迫不及待地读了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虽然在大部分校园中很少出现小说中拳打脚踢头破血流这样的暴力血腥场景,但小说中呈现出的语言暴力在日常生活中多么熟悉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老师提问陈念回答问题时,魏莱似娇喘地模仿陈念的口吃,她眯着眼睛,表情暧昧,喘得绘声绘色,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陈念没有反应,她在嘲笑中长大,早已习惯。多么令人心疼又值得反思。谁说人之初性本善呢,谁说“他们只是孩子”呢,孩子的等级划分、拉帮结派和打压异己,偏偏是最原始最残酷的。他们不像成年人伪善,所以他们看不起谁,讨厌谁,就光明正大表现出来,光明正大地欺压他,嘲笑他,孤立他,打击他。

  遭受语言暴力伤害的孩子们是如何做的呢?在评论区看到有很多人留言,他们说学生时代遭遇这样的事情时,去告诉家长或老师,得到大部分的回应是这样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不招惹他,他会攻击你吗?他也没把你怎样?心思多放在学习上,不要在意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最终都不了了之了。我们常常关注事情表面的结果,却忽略了被语言凌辱的当事人内心受了怎样的伤害。正所谓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暴力,对一个人造成的伤害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有时甚至会终结一个人的生命。

  对犯错的孩子选择宽恕,那是社会的善意,但作为父母或者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对孩子的正面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要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随意挖苦讽刺别人。要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要有一颗行善的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当孩子遭受语言暴力的伤害时,我们要多去了解一下情况,及时制止伤害的发生,而不是让孩子一味地选择忍耐,最后对家长和老师失去信任,采取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酿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以一己之力是无法保护世界的,让我们携起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共同保护这个世界。

  【第6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怀着一颗期盼已久的心去看《少年的你》,回来已是泪满襟,“小小的年龄,心灵怎么可以这样歹毒?”这是一部以校园霸凌为题材的影片,该片讲述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他们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像这种反映校园暴力的题材的电影还有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讲述的都是校园暴力对女主的伤害,和男主对女主的保护,暴力是可怕的,伤害更是没办法磨平的。

  美好干净的校园出现“暴力”这种字眼,让我不禁想问:教育,到底为了什么?记得在学习强国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教育绝不只是仅仅教授给孩子们知识,比知识更可贵的是道德。

  教书育人,这是人们对教育最基本的看法。我想,“育人”要比“教书”更为重要,正如S.A.阿列克谢耶维奇故事中所述,那些经过教育获得专业技能的工程师、医生、护士、士兵,但是道德沦丧,他们不再是人,而是“怪物”“变态狂”“屠夫”。人性的光辉被泯灭,众多的灾难因他们而生,是他们将“人间”变为“炼狱”,让人更感到可怕。

  我常常会给孩子们说,哪怕你学习成绩倒数,但是请你做一个善良的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你看到有人摔倒了,一定要去扶一把;别人遇到困难了,一定要去帮助;学会关心别人,团结互助;一定不能欺负弱小,也不要嘲笑戏弄别人;学会尊重别人,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一定不要做施暴者。在我小学时候,我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一个道德沦丧的科学家要比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更可怕。我的老师教我做一个善良的人,而我会继续把这种善良美德传递下去,孩子,我希望你内心善良有爱。

  孩子,你知道吗?一个心里有爱的孩子,最快乐,最健康;我希望你的笑每天挂在你天真无邪的脸上,那样会有更多的人被你感染被你温暖;孩子,因为有爱,你也会更多的爱;孩子,我希望你做一个温暖的小太阳,把温暖传递给别人......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