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篇】大年初一
疫情爆发的大年初一
2020年大年初一,鼠年在睡梦中悄然来临。凌晨五点,我从浅睡中醒来,耳边是或远或近的爆竹声响,农村老家的年味还在,却比小的时候淡了许多。小时候过年,呵,那真是浓得在记忆中也淡不开的年味。
记得小时候过了腊月二十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大扫除、蒸馒头、备年货、煮肉、炸丸子,忙的就是一个过年。过年大扫除与平时不一样,把一年没怎么动的家具搬开,犄角旮旯角角落落都要清扫彻底,连屋檐墙角都要上梯子扫一扫。腊月二十三小年以后开始蒸馒头蒸包子,和平时蒸馒头和包子不一样,母亲天不亮就要起来和面,为保温尽快发面,会把面盆裹在被子里。小时候家里穷,包子馅只有少量肉丁,主要是萝卜、粉条等,粉条煮熟切碎,萝卜擦成条汆水后要包在布里面反复揉压挤出水分,与肉丁、调料和在一起就成了包子馅。馒头和包子要蒸上整整一天,一笼接一笼,够吃到正月十六以后。我和哥弟负责烧火,刚出锅的包子热乎吃,感觉是人间美味,敞开肚皮我们哥仨能吃将近一笼,二十来个大包子。
煮肉炸丸子小孩子是很高兴的,因为又可以美餐一顿。但要说最热闹最高兴的当然是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
大年三十早上起床年味就浓浓的扑面而来,吃过早饭把院子再次打扫一遍,就要制作浆糊贴春联了,那时候春联都是父亲手写的,不止自己家,基本上全村的春联都是父亲来写。到了中午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到处是红色喜庆的气息,春联上的祝福飘在空气中,让人心情愉悦幸福满满。过年不忘尊老,家家户户都做过年菜给同村的长辈们送去,白菜丸子炖大肉片,绝对的硬菜。爷爷奶奶辈分高,每年都会收到很多碗过年菜,就让我们过去吃些,都说肥肉解馋,可小时候却一点肥肉也吃不下,感觉腻的厉害,现在经常吃肉最喜欢的反倒是大肥肉了,一直想不明白。下午,母亲包饺子,我们堂兄弟就跟着伯父和父亲带着叠好的纸钱去上坟,请去世的亲人回家过年,拜祭亲人、清除枯草,放上一挂鞭炮,小时候虽然懵懂,心中却涌起庄严悲戚之感。晚饭当然是饺子,这是过年的主食,下饺子时家家放鞭炮,爆竹声噼里啪啦不绝于耳。晚上除了看春晚,大人们会约着喝酒打牌聊天,母亲会按照习俗在院子里撒满芝麻竿,小孩子们则接过父母的压岁钱三三两两在街上欢闹,用压岁钱买小鞭炮小零食玩的不亦乐乎。
大年初一四五点钟就要起床,穿上新衣服等着吃饺子,彼时鞭炮和二踢脚的声音已经劈啪作响,吃饺子前要吃上一块馒头和一个鸡蛋寓意富足团圆,小时候我们
【第 2篇】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的这一天是告别2019,迎来2020年的见证。在这一天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
过年了、过年了、过_年_了!家家户户的大人领着小孩儿串亲戚,每个小孩儿的手里都有了充足的压岁钱。看着小孩儿们那欢快的笑脸!听着小孩儿们那洋溢的笑声!啊,过年真快乐呀!街上每个地方都亮了灯光,工人们的“汗水”把街上打扮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小孩儿们每个人拿着自己新买的玩具枪,都在炫耀自己的枪好。还有……可是,醒来却发现是梦一场。啊,如此美好的憧憬!要是真实世界是这样就好了。
可见真实世界是极其恶劣的,就是因为最近的恶魔王(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使人奄奄一息。因为有它在,现在人们出门都非常罕见,而且现在人们出门都谨慎起来。每次出门都要戴口罩,回来后勤洗手,用肥皂洗手,麻烦极了。就因为这样我们都不能去串亲戚,所以也收不到压岁钱了。最可悲的是在没有发现病毒之前(没转告给人们之前)《唐人街探案3》就要上映了,是大年初一上映,本想着让妈妈带着我去电影院里看,可是现在既不能去看电影,而且手机上还没有发布。这叫我怎么看?
这都是生活中的各个难题,可是仔细想起来也没有那么恶劣、复杂。这个“恶魔王”其实还是很好对付的,只要人们按照上级的规定,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就做的很完美了。其实收不到压岁钱也是很好的,只要家人团聚就是过年最大的愿望。过年嘛,就是家人团聚,然后吃一顿饭。紧接着聊聊天儿或者娱乐娱乐,这不是很好吗?这就是新年来最大的愿望。
今天呐,大年初一,就是这样的!我、哥哥爸爸、妈妈想跟奶奶爷爷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起看春晚,于是就在奶奶家住了一晚。哥哥因为没盖好被子还感冒了哩!想想跟家人一起看春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嗑着瓜子、吃着糖果,看着春晚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今天啊,奶奶家里可热闹了哩。起先是我们一家人和奶奶一家人,然后是大伯一家人、姑姑一家人,甚至我的征哥和他爸爸也来了!一家人看着春晚的重播,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啊,多美好的一件事啊!过后我和哥哥们一起打牌、一起比赛嗑瓜子、一起联机打游戏,这将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啊!
虽然不及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可是过年最好的就是“家人团聚”!但是想想昨天晚上还有陆、海、空军医大学的大学生们去武汉增援,为了所有的中国人的生命安全,有多少的医生、护士都在武汉为了救治被感染的人不分昼夜的工作,不能和家人团聚,我们比他们幸福多了,感恩有这么多人为我们的幸福着想。天佑武汉,天佑中华!
【第 3篇】大年初一
今年我绝对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年”。
姥姥家是农村里,那里还保留了许多以前过年的“老习俗”,比如大年初一要早起,在农民看来,大年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如果起床晚,就代表这一年你是最懒惰的。,妈妈告诉我,他们小时候,五点之前必须起床,我也要在六点半之前起床,妈妈还说,起床早的人才会有红包。好吧,为了不当最懒惰的人——其实最不想损失大红包,所以,我定好闹钟,六点半准时起床。
起床时,天还没亮,可是院子里“火光冲天”,我一下子清醒起来,急急忙忙跑到院子里,原来姥姥和舅舅已经拿一个大大的铁盆,装了满满一盆柴火,点起了火盆。原来这也是一个习俗,这叫“旺火”,柴火堆得越高、火烧得越旺,表示这一年日子也过得越红火,财运也越来越旺。哈哈,这算不算是迷信呢?我觉得这习俗挺好,让寒冷的早晨温暖了起来,我也顺势在院子里烤着火,让自己沾沾这喜气。
姥姥和妈妈已经在厨房里忙活起来了,我一看:包饺子。怎么一大早就吃饺子了呢?妈妈说:“吃饺子就是要管紧自己的嘴,这一天只能说吉祥、吉利的话,不能随便乱说话。”我真是第一次知道饺子还是“有功效”的。
妈妈提醒我,你没看看咱家门上有什么不一样的?我这抬头一看,才发现,堂屋门上左右两边各放了一只“小燕子”,门下左右两边又各了一只小刺猬。难道这也是习俗?妈妈说那是当然了,燕子代表美好的愿望能实现,刺猬吃掉一身的霉运,这么多讲究啊,如果不是来姥姥家过春节,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啊。
接下来,就是我今天最期盼的事情了,给姥姥拜年——这可是有压岁钱的哟。我和弟弟、妹妹,齐齐地轮流向姥姥、爸爸、妈妈、舅舅拜年,我们每人说几句吉祥话,这时,我有种庄重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传承”了吧,晚辈向长辈拜年,说新年祝愿,长辈把对我们的美好期望、殷殷祝福都包在了压岁钱里面。
因为姥姥家在太行山上,人们有大年初一登山的习俗,小姨还带着我们三个一起去登山,站在山顶,我真的有种登高望远的感觉。在回来的路上,我和妹妹还一起捡了一大根“柴火”,我和妹妹一起合作把它抬回了家,我要用它生一盆“旺火”。
我真的感谢爸爸、妈妈今年把我带回农村过年,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年,让我被浓浓地传统包围着,让我对年有了不一样的感情,更多了一份期待。
【第 4篇】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的凌晨,必然是这样到来的,将近零点,隆隆隆,梆梆梆,砰砰砰,噼里啪啦,爆竹声声,深深浅浅,远远近近,或急促如雷鸣,或缓慢拖着长音。这只是短暂的前奏,零点的钟声一响,就着春节晚会的文化大餐守岁的人儿纷纷出动,打火机一点,鞭炮,礼炮们叫得更欢了,这下可不得了,那气势如打开了泄洪的水闸,那响声似春风吹裂了冰面,一发不可收,不绝于耳。
隆-隆-隆,梆-梆-梆,砰-砰-砰,噼里啪啦,长的,短的,百家争鸣,里应外合,你唱我和,高潮迭起。已近两点,响声终于缓下来,变成了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终究变得稀疏寥落,放过了新年的鞭炮,守岁人可以放心地睡下,那些被窝里饱受聒噪的耳朵也终于可以稍稍清净清净,这当儿,周公迫不及待来邀约了。只是,还没几个钟头,那炮竹声就又纷纷造访,叫醒你的耳朵,让你从香甜的睡梦中清醒。看一下表,凌晨五点,外面依然漆黑一片。可响声却越来越密集,越来越急促,一处,两处,三处,瞬间就数不清有几处,就响成了一片,那气势越来越磅礴,那势头远胜争妍斗艳穷尽一己生命的春花,那响声,哪一处也不肯认输,哪一家也不愿逊色,似乎那鞭炮越响新一年的福气越多,似乎那鞭炮声越多生活就越来越好。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陕北的汉子在黄土地上欢腾跳跃,舞出了生命的蓬勃,舞出了生活的火热。这大年初一的炮竹也成了农村人迎春的协奏曲,是庄稼人奏出的新年交响乐,是农村人对美好和幸福的热望。
如今,城里都禁放烟花爆竹,这红火热气腾腾的场面是农村人独有的。农村人!独有的!这两个词语跳出来的同时,年少时在打麦场上撒欢的场景如褪了色的影片开始在脑海放映。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还没有联合收割机,农村学校都有麦收假。芒种过后,金黄的麦浪成了大地的背景,读小学的我们便有了撒欢儿的场所——硬实的打麦场。大人们在麦场上忙活,碾麦子,翻麦秸,扬麦子,但忙碌是大人的事,属于我们的只是在麦场上撒欢。爸爸弟兄五个,我们十来个堂兄妹奔跑,跳闹,打滚儿,一闹起来便忘情了,停不下来了。那时候,我们不会觉得太阳炙热,有的只是无限的欢乐。
噼里啪啦,隆隆隆,砰砰砰,沉沉的睡意早已经被震远,尽管眼睛还不想睁,尽管心还朦胧。但是,也要和温床说拜拜,因为还有更紧要的事等着你去办。
大年初一的黎明,是拜年的人流揭开的。爆竹声中,人们已经走出家门,大街上,红红的灯笼下,三五成群,大人孩子,所到之处传来的都是“过年好!”“新年好”“恭喜发财”的祝福声。熟识的,生分的,聊得来的,平时不怎么搭腔的,新年第一天,祝福都要送出去。孩子们穿着新衣,笑着,跑着,学着大人的样子,祝福一一送出去。
这三三两两的人群推开了一个又一个长辈的屋门,老人早已经静静地等候,“爷爷,给你拜年了,来磕个头,祝你寿比南山。”“不磕不磕,来了就好,来了就好。”老人笑呵呵地顺势拉住将要下跪的晚辈,“现在都新时代了,不磕头,不磕头。”老人们也都解放了思想,丢掉封建余留才能跟上时代,他们可不愿落后。“来,来,坐会儿。”老人正要让座,又一波已经进屋,“大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三个晚辈又送来了祝福。喊爷爷的,喊大伯的,即使同辈人,也要到年长的老人面前问声好,拜个年,老人在屋子满足安然地享受着晚辈们绽放的笑脸,暖心的祝福,谁让咱是前街后街的老寿星呢?拜年的人群一波又一波,祝福的话一遍又一遍。
在人流的变换中,在互道祝福的拜年声中,大年初一的清晨卸去夜的浓妆,新的一年就此拉开序幕,一元复始,春来了!
【第 5篇】大年初一
在城市里,有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年夜饭的习惯,但是在我的农村老家,年三十的固定节目是吃饺子看春晚,大年初一中午一家人才坐一起吃顿丰盛的团圆饭。
每年的大年初一,婆婆总会一上午都在灶屋忙活着,或择菜或洗菜或刷洗盘子或配盘调菜,遗憾我并不擅长做菜,加之婆婆也不舍得用我们帮忙,所以每年过年我们几个孩子就负责吃就可以。在家里就是这样,虽然我和老肖都已近而立之年,但是在爸妈眼里,我们还是需要呵护未曾长大的孩子。我也会主动告知婆婆是否需要我帮忙,但每次都被她婉言谢绝,让我们去屋里看电视或是吃零食。她总说水太冷,你们皮肤嫩,受不了那冰凉;也说你们穿的干净,别把新衣服弄湿弄脏了;也说你们又不咋会做菜在这净添乱,灶屋地方小,挤不下太多人,你们还是玩去吧。16年底添了小宝贝甜甜后,婆婆更是疼爱我,只看好孩子就行,别的什么也不需要干。心里总是愧疚和遗憾着,除了会等着吃,什么也不会做。
今年的大年初一是个阳光明媚好日子,太阳柔柔的十分温暖,风也轻轻的十分柔和,这样的初一是非常适合外出走走转转玩玩的。头几天就计划着大年初一这天,我要跟婆婆学习一下,让她指导着我学做一道好菜,也为团圆饭出点力添点色彩。可是,不争气的我在凌晨就开始发烧,头晕且浑身酸痛,连早饭都是婆婆做好盛了端到床边的,内心便更是自责和愧疚。中午的团圆饭很丰盛,婆婆做了一桌子12道菜,有西兰花炒肉,清炒腐竹木耳,焖子青菜,红烧牛肉,蘑菇肉片等等,有很多都是我爱吃的菜,可终因身体不适而没有丝毫的胃口。便觉得甚是不好意思,婆婆忙活了一上午的菜我也只是勉强夹了几筷子,勉强吃下。
日子越过越好了,以前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在平时也能买到吃到。但是,物质条件的富足并不能冲淡我们农村人对年的盼望,平时大家都在各处忙于生计而奔波打拼,只有在过年时才得以有机会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然后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开开心心的过个团圆年。吃什么并不重要,家常便饭也能吃出百种滋味和无限温暖来,只要我们归去团聚,年就是幸福的、圆满的!
大年初一,祝全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团圆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