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六年级

白马寺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1-05-06 15:56

  【第 1篇】白马寺

  今天,我们来到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

  首先,我们来到了正门。两个石制狮子立在两边,高大的寺庙门耸立在我们眼前。寺庙门有三个门洞,两侧的屋檐向上挑起。中间屋檐最高最大,下面有一个门牌,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白马寺”,象征着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我们继续先前走,走过了正门,就来到了天王殿。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白马寺最深的建筑,毗卢阁。结构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接着,我们逛了泰国佛殿苑和缅甸佛塔苑。继续向东方齐云塔方向游览。

  走上楼梯,就到了大雄宝殿。8个大柱子支撑着殿堂,4展大红灯笼分挂两边。由榫卯顶着一层屋檐,屋檐两端向上挑起。“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牌挂在二层屋檐下,最上方有一个古风圆盘,两个飞檐在圆盘两边。最后,我们参观了白马寺里最后一个建筑,齐云塔。齐云塔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齐云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传说只要围着齐云塔顺时针转三圈,就会有好运。

  白马寺不愧是中国第一古刹,名不虚传。

  【第 2篇】白马寺

  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第一个官方承办的第一个寺院,就坐落在富含文化底蕴的中原大地——河南洛阳,之前在书本和电视上见过,利用暑假,怎么不实地见证一下呢,暑假伊始,就开始了白马寺实地观摩游。

  白马寺坐落在洛阳现在的东郊,始建于东汉汉明帝时期的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被称为“祖庭”(祖师之庭)。传说汉明帝思念母亲,夜里梦见一个西面方向有个小金人,于是派遣使者向西方求取佛法,使者出发后,遇到了聪西方而来的两位圣人摄摩腾和竹法兰蓝,他们携带大量佛经,从西方而来,于是用白马帮着他们驮着佛经,回到了汉王朝,并白马寺这个地方安顿下来,潜心研究、翻译经卷。故将这个寺院称为白马寺。

  后来,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因此,我们现在在白马寺可以看到泰国、印度的佛教建筑呢。

  白马寺内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没有亲眼目睹过的朋友,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光临现场观摩一下吧!

  【第 3篇】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听说那里的建筑是仿照印度、泰国、缅甸的风格建造的。

  今天有幸来到此地,于是我就催大姨赶快买票,迫不及待想要对那些异国风情一睹为快!

  刚进入白马寺,是一座印度风格的寺庙,但这座寺庙的大门紧锁着,门前立着得一块牌子上写着:寺庙维修,暂不开放。于是我们就继续往前走,可是等我们登上泰国寺庙的顶层望向印度寺庙时,发现里面并没有维修的迹象。我在想:是不是有人耍手段,故意坑人!

  然后,我带着小小的遗憾又来到了泰国寺庙,这里有四尊佛像,旁边有一位师父,正在读经,我看他读的非常认真的样子,就停下来听了一会儿,结果听了半天,也没听懂他嘴里究竟念的什么?我回过头时却发现姨父他们在那里烧香,我也不懂,见他们烧,我也跟着烧。

  这时妹妹朝着两扇门敞开着的屋子跑去,结果被一位带有工作牌的阿姨一把拦了回来。我一看原来是师父们正在屋里读经。我训了妹妹一顿。说:“以后你不要乱跑了,省的惹事。”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白马寺看了一遍,由于它涉及到的佛教文化太过久远,我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奥秘?说白了,我就是来凑热闹的!

  【第 4篇】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古城洛阳老城以东的白马寺镇内。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庙,始建于汉代。外表十分朴素,可上门前一看却发现其实他是一座用玉雕的圣殿,阳光下它都用它那金光闪闪的外表吸引着人们的眼光。

  步入又宽又高的大门,走过了生机勃勃的绿荫,终于来到了白马寺的正门。红色的大门前有两批石雕做的白马,雕工圆润,宏伟壮观。大门的后面是一群又一群巍然屹立的青松矗立在门后。虽经历代修筑,但寺址从未迁移过,建筑古朴中透着奢华。

  整个寺庙格局坐北朝南,直入寺内,依次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东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穿过烟雾萦绕的佛殿,密林深处,一座座“黄金城”若隐若现。“黄金城”间有曲径通幽的小道也有繁华的大道,错落有序,金光闪闪。这就是气势宏大的泰国、缅甸、印度庙寺展区,不是简单的仿造,每座建筑都是精雕细琢。可惜印度庙寺当时还没有开放。与前面我国古朴的佛殿相比,这里的建筑倒是有点奢华。廊柱与墙面均用大理石镶嵌,三重檐,顶饰是琉璃瓦,具有典型的异域风格。

  游览白马寺刚好赶上4月洛阳牡丹节,寺庙内牡丹园牡丹盛开,佛殿烟雾缭绕,身着汉服的志愿者捧书耐心的讲解游客的问题,在这里人的平和与寺庙的静谧和谐统一,意境美好。可惜天色已晚,我们要离寺离开,但是耳畔依然暮鼓声声!

  【第 5篇】白马寺

  明帝梦金身,白马驮经来,敕建洛阳东,香客云四海。

  我游白马寺三次,如今梳理一下,感觉像思想上登了三层楼。

  第一层楼,慕名而来,心情轻松,触目石马坚守岁月如歌,入门穿林木修直俊拔,移步看殿廊亭阁古色古香,虔敬观神佛大象慈视众生。第一层楼,为经历而游,为知识而游,为文化而游。体验佛寺香火鼎盛,感受善男信女虔诚礼拜,香烟袅袅传达万千祈愿;感知游客摩肩接踵,走路侧身需慢行,游人如流泉水叮咚,脑部补佛教文化知识,慈眉善目佛菩萨,韦驮怒目威金刚。观花佛教艺术。体验雕梁画栋,观摩历代丹青。

  第二层楼对烧香拜佛的理解更深一层,很多人去白马寺是游玩,更多的人去是为了祈愿,还愿,祈祷神佛护佑,祈求平安康健,也就是说更多的人现所在的生活不完美,有残缺,有遗憾他们才会有所愿有所求,期待冥冥之中神佛威神之力保佑自己及家人,天地本不全,人生又岂会事事尽心如意。大约更多的人是处于这种境界。香飘三界外,神佛自佑我。

  第三层楼,在虔敬礼拜佛的同时,要改变自己的内心所想,心改变了,行动就改变了,运命就会改变,自心慈善,行善法,为善思,做善事,则福祉自来。正如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就会有所成就。而尊敬师长是第一步,师长会告诉你如何做.正如虔敬佛陀是第一步,神佛会告诉你如何做。神佛不玄,佛陀自在,觉悟者即是佛也。

  【第 6篇】白马寺

  是日,与几位朋友相约去游览晋城市市郊的白马寺山。“白马寺山”是一个很别扭的名字。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别扭的名字呢?难道他本来没有名字吗?不然,这座山原来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马山。明代万历年间编修的《泽州志》记载:“司马山,城北十里。”引《风土记》曰:“司马山在晋城。”清代雍正年间编修的《泽州府志》记载:“司马山,县北十里。魏司马懿封长平侯,尝登此山。”又引《初学记》曰:“晋代祠此,因以为名。”这里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第一,三国魏的司马懿被封为长平侯,曾登过这座山;第二,司马氏建立晋朝,做了皇帝,人们于是为皇帝的祖宗司马懿在这座山上建了祠庙,当时这座山就被叫做司马山了。既然这座山本来的名字叫做司马山,又有其历史文化的渊源,在以下的叙述中我就不再使用“白马寺山”这个别扭的名字,而直接写作司马山了。

  这天,天气由小雨转晴,天空中有一丝丝的雾气,看上去有些朦朦胧胧的。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刚开始还以为这尊巨大的白马雕塑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甚为壮观,但走近一看,原来是用钢筋铁片做成的,上面涂了一层白漆而已,这样看起来倒没什么意思了,就不想再看了。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