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参观博物馆
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路旁的荒草丛几乎要燃烧起来,空气中弥漫的热浪,让人喘不过气来。没有一丝风,河岸边的柳树垂下了头,路旁的美人蕉几乎都要枯萎了,就这也挡不住我去参观博物馆的心情。
今天又是被阿姨带的一天,因为去博物馆的时间要提前预约妈妈上班的时间错不开,所以只有阿姨带着我去了。
哇!到了博物馆才知道真是炎炎夏日挡不住大家去参观博物馆的心情。想要进去馆内可不容易呀!所谓是层层把关、真是里三层、外三层。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工作人员都比较谨慎小心,进入门口你要手机扫描健康码才能进入第一个关口。如果扫描是绿色的码你才能顺利通过,当你通过第一个关口之后顺利进入大厅了当然大厅也不是随便进的哦!最重要的就是大厅的门禁了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关口。这里不是保安叔叔了,这里都是工作人员想要进入馆内参观那可不容易哦!第一步过门禁必须要刷身份证没有身份证你进不去,进来大厅十步左右远还有工作人员拿着机器在你身上扫描如果没有异常声音发出你才能通过。还有哪些带着包包的阿姨们也要把包包过安检的没有危险物品才能通过的。
过了安检就顺利往里走就正式进入大厅了,往里走迎面对着我的是三个金色大铜像,这三个大铜像看着是那么雄伟壮观,三个铜像中间站着一个人两边是大象,中间像是一位英雄张开双臂与大象在争斗。
往里走看到的是初露文明曙光的原始族民生活的面貌,展示了旧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随后是三代辉煌的夏商周时代文明的浓缩,最大的看点是青铜器,甲骨文,陶瓷,宫殿模型的展览,引人注目,收藏的物品也不一样有玉器,骨器,石刻遗像,等等。还有好多出土的文物、例如彩陶双连壶、红陶勺、距今7000多年了,都是在河南出土的还有白陶莲花座,特别漂亮,我还了解到安特生他是一位考古学家,更是一名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馆里面我发现了很多的头像,有菩萨头像,石翁仲,十一面六臂观音像。接着往里走我还看到了龙门石窟,它距今有1500年历史了,是中国时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的第二层,三层里面还陈列着很多出土的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明国的东西,这些文物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时间过得很快感觉刚进来似的,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们该闭馆了,我们念念不舍的离开了博物馆。这次的参观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再一次让我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深刻体会到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和厚重。
【第2篇】参观博物馆
今天下午,天气下了点小雨,有点冷,爸爸带我和妹妹去了郑舟博物馆参观,看到那么多历史资料,了解了许许多多关于河南古代文明,发展历史。
一进博物馆,首先在东边有一栋两层楼房,一进门我们就来到了一个讲述着中国现代成就展,还有好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首先迎入眼帘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去右边,第一个展厅,讲述了离现在最近的一些关于郑州的名人。其中有两位是女生,一位是女航天员刘洋。另一位是女乒乓球选手邓亚萍。刘洋,随神舟九号上了太空,实现了中国人伟大的太空梦!邓亚平乒乓球国际大赛得了18个冠军。她们为祖国争了光,也为我们河南争了光。
顺着展厅往前走,大量图片展现了70年我们河南发展的成就。还有是一些革命前辈对新中国建立的做出贡献。后面展区讲述了革命时期河南人民积极投入革命,在新中国建设前期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参观完现代史馆,随后我们参观了有关古代人文历史展厅。
这个展厅在博物馆西边。一进古代人文历史展厅门口,安全检查严格多了。里面灯光也很暗淡。一入门口,摆着旧石器时代及夏商朝以前的文物。
展厅里面有一张经过推算出来的夏朝地图。大部分都在河南境内,这就说明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顺着展厅,是许许多多的青铜器,它们做工精美,功能各异,有的青铜器是用来装食物的,有的是用来装酒的,有的是用来装水,等等。青铜器越豪华,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它们是古代贵族一种证明身份地位的象征。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七彩连楼绘彩陶阁”。这件陶楼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焦作市白庄。由院落、楼阁、走廊和复道四部分组成。主楼高近两米,共七层,各层彩绘有几何图案。附属建筑高四层,为储藏粮食的仓楼。建筑前还卧有一只小陶狗。陶楼最精彩之处在于主楼与副楼之间通过一条长廊式的通道连接在一起,在汉代叫复道,类似我们今天的过街楼或行人天桥,从而解决了两幢高楼之间的通行障碍。整个建筑雄伟壮观,是目前发现的层数最多、最高大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建筑明器。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很久,一看表都下午五点半,博物馆四点就不发票了。看来工作人员也要下班了。我们恋恋不舍的出了博物馆大门。
在路上,我回想看的的文物,图片,还有导游部分的讲解,我知道了我们国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发掘的文物看,不止5000年。而我们国家古代文明,人们活动区域大部分都在河南省境内,感觉我们河南省真的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为自己是河南人而感到自豪!
【第3篇】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博物馆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重要需求。因此博物馆可以被视为另一种形式的学校,馆内丰富的藏品和展览就是一本饱含知识的大课本,无声的艺术品和文物提供了一种令人沉浸的氛围,一件件穿过历史长河记载人类文明的珍宝展示在眼前,触手可及,这种教育感化能力是一般形式的文化课堂所不及的。
正是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所以一到节假日,很多父母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学习和放松的方式。这个节假日,我也是参观了周边的几个博物馆——殷墟、文字博物馆、开封博物馆,并到郑州博物馆进行志愿者活动。参观过程,看到孩子们的一些表现有些担忧。许多展馆有很多孩子,因为不是每个展馆都有讲解,不能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出来,孩子们在看展馆的时候明显不感兴趣;其次有些孩子过于小,在展馆内大声喧哗、乱跑,甚至累了躺在地上;有些孩子在场馆内吃东西、喝饮料;场馆普遍人比较多,孩子们在外面看不到,就钻进人群,贴着玻璃看、甚至对着玻璃吹气、玩耍……周末在郑州博物馆做志愿者时候,看到很多孩子在大厅嬉戏,追赶,把博物馆当成了游乐场,看着这些很让人气愤。
博物馆内文物穿越几千年向我们走来,我们与他们的相遇应该是抱着崇敬、崇拜、敬仰的心情。透过文物,我们是和祖先的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透过文物,我们了解我们祖先的所思所想;透过文物,我们感受到祖先的智慧和才干;透过文物,我们想象着祖先的生活……这些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内心应该是无比虔诚,如果我们家长没有这样的观念,只是想带孩子来看看,那样孩子也不会有虔诚的心;其次,我们参观博物馆这些场所,是应该有必要的礼仪,也是展示孩子良好礼仪的地方,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礼仪是参加博物馆的首要——有序参观、不吵不闹
孩子,你有序参观、不吵不闹,静静的欣赏文物的样子很美!
博物馆文物历经千年走来,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所以参观博物馆都有些礼仪要求。参观博物馆也是对自己和孩子礼仪修养的教育和提升。比如着装要尽量得体,鞋一定要舒适,不能穿拖鞋,因为逛博物馆可是体力活。博物馆假期人比较多,而且一般都是免费,所有排队也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都是带孩子参观,一定要按照秩序,给孩子做出榜样。另外博物馆内一定要看清要求,很多地方是不能用闪光灯拍照,不能动手摸,特别是带孩子参观,不能大声喧哗,有些博物馆不能带饮料进入等等。这些基本的礼仪自己要做到,也要给孩子讲到,毕竟看文物是一方面,有教养也很重要。
给小孩子的参观建议——参加体验活动
孩子比较小,如何看文物呢?其实对于小一点的孩子还是比较适合自然博物馆、科技馆这样体验活动多的场所。因为文物展览比较枯燥,孩子不感兴趣,如果参观最好提前了解一下,博物馆一般都有一些体验项目,以及与博物馆相关的文创活动,有些博物馆有探秘、讲解等活动,让孩子在体验、创造中增加对文物的喜爱,(比如开封博物馆有体验朱仙镇年画的活动)。一些博物馆还有很多高科技体验项目,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活动,也是可以去博物馆的,家长就要多给孩子讲一讲,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可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物,让孩子自己说一说,只要抱着好奇心,学习的心,年龄大小不是问题,孩子们都会真正爱上文物。
让孩子们喜欢博物馆——参观后的延伸活动
博物馆内藏品一般离我们生活很远,参观结束其实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拿起历史书,在历史中寻找祖先的生活,让孩子们以文物为媒介,加深对历史、对文化的深入了解,这样一来,孩子们再去参观,知识储备会有很大的提升,也会对文物有更多的期待;其次给孩子们看相关视频,孩子们也会欣喜,觉得自己亲自看过这件文物而自豪,同时也是对文物进一步的了解和对知识的扩充。再者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国宝会说话”的活动,让孩子把参观后的所得以游戏的方式展示出来,孩子也会更感兴趣。另外还可以根据孩子兴趣,画出来自己喜欢的文物、写出来和古人的对话、演出来古人的生活……把呆板的参观变得多样化、游戏化,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喜欢上博物馆。一件文物,是历史、文化以及美学的综合体,透过文物让孩子穿越历史,对真善美有更多的感悟。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深入博物馆参观,是文化和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从礼仪做起,让孩子进入博物馆就有一颗虔诚、感恩的心。用心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感受祖先对真善美的追求,获得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美的享受!
【第4篇】参观博物馆
河南省博物院是建筑造型如金字塔般的三角锥模样,简洁质朴而不失典雅大方,非常吸引行人的目光。走进馆内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单人牵双象的大型雕塑,象征着河南简称”豫”的来历和意义。雕塑后面是描绘河南整体地理人文面貌的壁画,折射出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河南地处中原,以为汉民族发源处,其中郑州,开封,洛阳等多处地区曾经是国都所在,加之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以致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成为逐鹿之地,号称“逐鹿中原”,由此可见,河南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博大深沉的文化传统,中原地区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博物院里的设计是以各个朝代的文物来分区展示。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初露文明曙光的原始族民生活的面貌,展示了旧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随后是三代辉煌的夏商周时代文明的浓缩,最大的看点是青铜器,甲骨文,陶瓷,宫殿模型的展览,引人注目。?其中尤其令我注意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器,特别是秦国的青铜武器。在武器搭配方面,秦军把青铜器发展到了极致。在当时已经有了铁器萌芽的情况下(秦国也使用铁器,甚至政府奖励百姓使用铁器农具),秦军对成熟的青铜兵器做了筛选标准化,统一打造各种兵器与同时期罗马帝国相比,秦国剑长达90厘米,我们都知道在战争中剑直刺比劈砍更有杀伤力,秦人的剑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可以推断比当时世界其它国家同类型兵器更有杀伤力;矛,秦国的矛长达3米,也是类似马其顿军团的密集阵列(这是马其顿军团制胜的法宝);戟,能刺能啄能勾,是有效的近距格斗武器;铍,是长柄上插有短剑的兵器,杀伤范围介于矛和戟之间;最最厉害的是驽,秦国的驽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强的武器,罗马军团射程最远的是投掷标枪,比起我们秦军来就是原始武器!由秦军对青铜器的高超运用上可以很明显看出,当时的青铜文明是多么发达!春秋战国展区除了有青铜武器,还有许多其它青铜器物,其中有一件莲鹤铜方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1923年于河南省新郑市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现被列为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之一。
进入兼容并蓄的两汉及魏晋时代展厅,可以看到馆藏相当丰富的汉代器物,陶制的房屋建筑模型,其中有不少以前只是在图书图片上看过,亲临其境,颇令人兴奋喜悦。汉代不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其建筑规模弘大而庄严,如同汉朝几百年富有特色文化的缩影。汉代的人物陶俑,涵盖乐舞等各行各业,形态各异,制作精致,投射出千姿百态的风致,这些出土的文物,对研究当时的建筑思想已经时人生活形态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