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黄河博物馆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
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心。
我为我们祖国的历史骄傲,更为我们祖国骄傲。黄河的历史真悠久,真伟大!我爱中国,我爱黄河。
【第2篇】黄河博物馆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黄河博物馆参观学习。
刚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眼帘的是一张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的油画。我被他壮观的场面吸引住了,停下了脚步。观看中激动的心情像奔流不息的黄河一样蓬勃,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发源地和史前历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化石燕子石上面有许多小燕子,不过这些小燕子是其实虫子,因为虫子长得像燕子,所以叫燕子石。象牙化石有1.58米那么长,把它立起来比我还高呢,水晶非常迷人,他们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我又了解了,黄河西起贺兰山,东入渤海干流全长5764公里,途经八个省份,黄河不仅孕育了两岸的人民,而且还会给人民带来灾难。
千秋志和是一个艰难又伟大的工程,由于黄河水患灾难,我们现在古都开封脚下就埋藏着12座古城。这就是洪水所害,黄河两岸的百姓苦不堪言治理,治理黄河,刻不容缓。从大禹治水到现在的调水调沙工程,这都是一批又一批的治水英雄的心血和成就,才有了今天黄河儿女幸福安定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参观和学习,使我更加的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儿女,他是我们的骄傲,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我们有责任更好的保护它。
【第3篇】黄河博物馆
今天天气可真热!我们出门时,大约11点钟,骄阳似火,天空中没有一丝风。到博物馆要坐28路车,还没走到车站,我都有点累了,但一想到,到那里可以看到很多
我没见过的东西,就坚持走,终于走到站牌下,等了一会儿,终于28路车来了,这车没空调,上去之后更闷热了,我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们就到了郑州市博物馆。门口的保安告诉我们只需到大门口领两张票就可以了。哇!真是太好了,竟然是免费参观。走进博物馆,里面好凉快呀!妈妈告诉我,为了保护文物,博物馆的墙壁都建得比较厚。外面的热气也就不容易进来,所以就比较凉快了。
文物主要存放在二楼和三楼,在二楼我看到了古代的玉器和石器,还有野马的牙齿,看到野马的牙齿时我惊呆了,野马的牙齿足足有五厘米长。古代的人也爱漂亮,他们用动物的骨头做成各种装饰品,如项链,簪子等。在三楼我看到了古代的陶瓷,都是灰色的,不漂亮。但是更有意思的地方是,他们那有一个模仿烧陶瓷的窑。以前,我就问过妈妈,家里吃饭用的盘子和碗是怎么来的?妈妈告诉我是用特制的泥烧制而成,但是具体的过程我觉得很神奇,现在一看,噢!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是先把泥巴做成碗或坛子的形状,然后放在窑里烧,就变结实了,最后就能盛东西了。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了解了很多古代的知识。
【第4篇】黄河博物馆
暑假里的一天,我跟爸爸来到了黄河博物馆。进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副壶口瀑布的壁画。黄河博物馆分四个区域,第一区域是古代生物的一些化石,有鹦鹉螺化石、树叶化石、羚羊头骨化石、还有古代犀牛的化石……往里走,还有一个黄河流域的立体模型图。到二楼后就来到了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主要讲了黄河对我们的帮助以及关爱,里面有一副立体的原始人,生活在黄河边的场景。接下来我们开始参观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主要讲的是古代的祖先们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的。比如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推行农田水利法的王安石,“贾鲁修黄河,恩多怨赤多”的贾鲁……最后我们来到了第四区域,讲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如何治理黄河。有很多改革开放以来治理黄河所用到的工具,比如:电石灯、打冰钻、流速仪……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一个名为石硪(wo<四声>)的工具那是一个石墩子,上面绑着绳子,是用来砸实地基用的。最后我们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治黄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有一段话: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谱写黄河保护治理新篇章。
【第5篇】黄河博物馆
看完了黄河博物馆,感觉黄河历史文化渊源。之前就一直想过来看看,因为习主席和许多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都来这里参观学习过。所以我很想进去这里面瞻仰学习。
进去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副黄河流域图,图很大还很壮观,走进第一展区看到了以前动物的骨头和象牙,在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世界河流表,黄河排第五,让我感觉母亲河好伟大呀。展厅里还有一个庞大的黄河流域地图沙盘。生动的向人们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全景全貌,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和展示黄河文化。
看我后我知道了黄河的起源在青海省巴彦克拉山脉北麓,黄河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其中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终流入渤海。看到这里我感觉黄河真长。到了第二展区看到了以前关于黄河的书和一些治理黄河的工具,到了第三展区我了解了黄河泛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决堤,曾经把河南和山东的一些地方给彻底淹没,被洪水淹没过的地方成为黄泛区。进入第四展区和第五展区主要讲述各个时期人们治理黄河的先进经验和感人故事,在第五展区我看到了历届国家领导人视察黄河的照片和题词
参观完博物馆,感觉非常震撼和值得学习。这里是习主席亲自参观学习过的地方,有时间我还要经常过来参观学习。
【第6篇】黄河博物馆
她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是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今天我参观了黄河博物馆,了解了许多关于黄河的知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我们郑州位于黄河的中下游。黄河年平均径流量约是535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高达35KG/M3,居世界大江河之首。就是因为黄河有如此高的输沙量,造成河道严重淤积,形成悬河。黄河下游的悬河最高处高于地面13米,导致黄河谁换频繁。据统计,从先秦到民国的近3000年里,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其中大改道5次。县、洛阳、开封等地被洪水冲击多次,多次被洪水冲走。开封形成城摞城的景象。城摞城有五层之多,从现在的地面到北宋时候的地面有8米深。开封因为多次被洪水冲击,导致土质松软,无法建造太高的建筑。
虽然黄河以前“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但也有相对安稳的时期,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修堤--淤积--决口--改道”的循环局面。
在这次参观完黄河博物馆后,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黄河的知识,黄河的地理位置、水情、人文历史等等。我以后会学习更多更详细的关于黄河的知识!
【第7篇】黄河博物馆
今天终于去了我期待已久的黄河博物馆。黄河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
刚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油画,我一下子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突然我的脑袋里想起来了一个问题,黄河是怎么形成的?我立马把头转向了妈妈,当时我的心就像黄河一样澎湃,妈妈说: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让我国形成了东高西低的样貌。西北干旱的气候也催生了万里巨川——黄河。黄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也穿越了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还孕育了广豪的华平北原,黄河流域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哦,原来如此,难怪黄河会这么雄伟。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治水密切相关。也因为特殊的水情合情,黄河也灾难频繁极难治理。虽然从大雨开始历朝历代,人们都开始注意黄河。也没有安稳的时期。自掀起民国的3000年里黄河没有摆脱,黄河平均“三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在长期的治理实践中,人们对黄河的认识一直在深化,治河技术不断改进。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它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好儿女,它是我们的骄傲。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黄河,保护黄河。
【第8篇】黄河博物馆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黄河博物馆参观学习。
刚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油画,虽然与之前完然不同但我还是被它壮观的场面吸引住了,停下了脚步。观看中,激动的心情像奔流不息的黄河一样澎湃。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发源地和史前文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化石。燕子石上面有很多“小燕子”,不过,这些“小燕子”其实是虫子,因为虫子长得像燕子,所以叫燕子石。象牙化石有一米五八那么长,把它立起来,比我还高呢!水晶十分迷人,它们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我又了解了黄河西起巴颜喀拉山,东入渤海,干流全长五千七百六十四公里,途经八个省份。黄河不仅孕育了两岸的人民,而且还会给人民带来灾难。
千秋治河是一个艰难又伟大的工程。由于黄河水患灾难,我们现在的古都开封脚下就埋藏着十二座古城,这就是洪水所害,黄河两边的百姓苦不堪言。治理黄河,刻不容缓。从大禹治水到现在的调水调沙工程,这都是一批又一批治水英雄的心血和成就才有了今天黄河儿女幸福、安定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参观和学习,使我更加地了解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它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好儿女,它是我们的骄傲。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我们有责任更好地保护它。
【第9篇】黄河博物馆
7月21日,我和爸爸去黄河博物馆参观。
到了博物馆之后,我发现这里好大呀!进去博物馆里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张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的画卷,向我们展示着黄河的壮观和奔流不息。往右拐,是一幅前言,就跟我们看书时,书的前面的序一样。通过对前言的阅读,我们差不多对黄河博物馆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史前文化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了。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进入了第一个参观区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化石:鹦鹉螺化石、硅化木化石、剑齿象象牙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剑齿象象牙化石,因为化石有一米多长,把它立起来,比我还高呢!
来到第二展厅,我们看到了各种矿石和水晶。之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青稞、黍子等种子,这些在我们这里是很少见的。
我还了解到黄河起源于巴彦克拉山,途径八个省份,全长五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最终汇入渤海。我们河南省就是黄河途径的其中一个省份,而我的家就在黄河的边上。黄河不仅灌溉了农田,还孕育了悠远的黄河文明。但是黄河也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很多次的灾难。
千秋治河展区通过黄河水患、治河春秋、漕运灌溉、合社祭祀四个单元展现中国古代和近现代黄河水患灾害、治理方略、治河技术和漕运灌溉的发展演变。
通过今天的参观和学习,使我更加的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我们为她骄傲,同时也坚定了我们要保护好母亲河的决心。
【第10篇】黄河博物馆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2020年7月27日,我怀着无比激动心情参观了中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生物博物馆——郑州市黄河博物馆。
一进门,首先引入我眼帘的是一幅气势磅礴,威武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的油画。看到这幅油画,好像黄河水波涛汹涌向我奔来。
接着我参观了黄河流经的区域。我知道了,其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你知道吗?黄河源头水不是黄的,起初河水清澈,由于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里混进去了泥沙才变成黄色的。有一句话叫做“一碗黄河水。半碗水来,半碗沙”。
到了黄河的下游水速开始减慢,黄河河道逐渐形成了宽、散、浅、乱的特点。由于水速慢,大量的泥沙沉淀在河床上,水位就上涨。一遇到大暴雨就会泛滥。人们开始想尽办法治理洪水。讲解员叔叔告诉我们,远古时期,大禹为了保百姓平安,就带领大家开始想尽办法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人民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了心血,保了一方百姓的平安。
走出博物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大禹学习克服重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第11篇】黄河博物馆
11月29日下午,我与许多同学一起参观了黄河博物馆,知道了黄河发源地,明白了“黄河为什么黄”,懂得了“我们为什么称黄河为母亲”。
黄河博物馆是“黄河巨龙的缩影”,接待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国内数百万中外观众,介绍了黄河的流域治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等五个展区,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在博物馆一进门,用一张波澜壮阔的黄河壶口瀑布图,告诉我们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因大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大形成了黄河的黄色大河;在“保障荥河”匾前,我们认识了黄河博物馆馆藏治河文物“保障荥河”,我们认识了河神像的来历,“日月河水”的甲方骨文4种写法,老师讲解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知识,黄河养育了中化民族的,我想起历史故事《大禹治水》也出自这里,……,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
通过参观博物馆,学到了很多黄河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长着黄皮肤、生在黄河之滨,我要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爱护我们的母亲河,一定要好好学习,向精彩讲解的带队老师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