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物传记
奶奶出生于战火纷飞的二十世记三十代,从农村到城市证了新中国繁荣昌盛的过程。
奶奶的童年
奶奶的家在农村,她父亲勤快有头脑,置办了几亩地,她们家有个大院子,雇常工为她们家酿酒、磨腐,做点小生意。在那个衣不丰食不足的年代,算是个小康家庭了。经常会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排着队来到她家门前讨饭。她的母亲心地善良,每次都会分些吃的。附近的山上有土匪,所以家里常备一杆猎抢来自卫。奶奶年幼时上字,但因教学先生过于严厉,书背不会就会拿竹板使劲的打手掌,钻心的疼,当时农村的女孩子几乎都不上学,于是奶奶没上两天就辍学了,回家帮助家里干活。
奶奶的中年
童年的奶奶是幸幅的,有吃有穿、有爱她的父母,成年后的她却十分辛苦。她与爷爷有五个孩子,爷爷农校毕业,在其他县城工作。奶奶在家里种地带孩子,日于过得十分艰苦。当时农村是大集体年代,农民靠劳动挣工分、分口粮。奶奶家只有她一个人劳动,挣得口粮自然不多。地里的活都是体力活,奶奶每天都要忍着饥饿干活、还要让孩子们吃饱。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那时候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的,奶奶的针线活做的也很好。即使条件再艰苦,奶奶也要送大姑大伯去上学,奶奶知道上学有多么重要。那个时代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她继承了她母亲善良的品质,与邻里的关系融洽,直到现在老邻居还时不时给奶奶打电话问候。
奶奶的老年
随着奶奶的子女们各自成人结婚,奶奶进入了老年时期。伯伯姑姑们非常孝顺,给奶奶买吃的穿的,还时不时带奶奶旅游,北京的长城故宫、大连的海滩都留下了奶奶的身影。她时长感慨:“当年的苦可没白吃啊!”后来奶奶到了城市,帮助子女们带娃,我就是奶奶看大的。虽然她没上过几天学,不认识几个字,但通情达理,与人为善,教我如何与人相处,例如见到人要问好、要会说话。过去的农活练就了奶奶健康的身体,她现在已经83岁了,每天还出去买菜做饭,操劳着我们一家的吃喝,闲时坐在窗边,带着老花镜做鞋垫。奶奶常说:“只要还能动,我就不闲着。”
后记
奶奶尝尽了人生百味,劳动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从食不果腹、破衣烂衫的旧社会到如今丰衣足食的新社会,见证了我国的繁荣富强。她时常说:“要是没有知识文化,没有祖国的强大,我还在农村种地呢!”我要学习奶奶身上劳动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善良乐观的品质!
【第2篇】人物传记
我们大多会有这种体验,当读爱因斯坦这样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伟人传记时,自己也感觉人生天地高远辽阔,觉得大自然美丽清新,觉得人生珍贵可爱,觉得踏踏实实做事便有无穷的幸福和欢乐,痛感自己做的实事太少,应该抓紧时间为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因此,我建议小学生书桌里必须放一本伟人或者名人传记,低年级小学生可以放一些先进少年、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者放一本儿童版伟人传记。我觉得伟人对学生们的鼓舞力量会是巨大的。
我爱读人物传记。孔子、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周总理是我自小学起一直崇拜的偶像。尽管我不可能达到伟人的境界,但这并不妨碍我朝着伟人的方向攀登。以他们处世的言行为典范,指导自己的言行,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幸福。
我从伟人身上汲取了力量,便也愿引导自己的学生这样做,引导学生看伟人传记,引导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把伟人的名字写在座右铭上,天天看到,时时置于伟人的鼓舞之下。也有的同学写最崇敬的人是华罗庚。有的写陈景润,有的写焦裕禄,有的写雷锋,有的写张海迪,有的写孔夫子,有的写岳飞。有这些伟人、名人做榜样,同学们便有了高瞻远瞩的人生导师,我便有了许许多多比我高明得多的助教,带着我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有的老师问:学生崇拜歌星、电影明星怎么办?我觉得崇拜歌星、明星也可以,可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没有一位同学把“歌星”的传记放在书桌里,也没有一位同学写自己最崇拜的人是“歌星”。我甚至建议唱歌很好的同学,你可以写自己最崇敬的人是“歌星”。她回答说:“歌星是供欣赏,不是供崇拜的,我即使成了歌星,我也要有一份踏实的主业,而把唱歌作为副业。”其实这话也不尽然,尽管有的唱歌的搔首弄姿、油头粉面、男女难辨、甚至浅薄无知,但相当多的真正的歌唱家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崇高的人生理想、豁达的处世态度的。崇拜这样的歌唱家并没有什么不好。
现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着最前沿的信息,特别是在“流量”的冲击之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如果班级中很多学生一窝蜂地崇拜颜值高,实力普通的“流量”艺人,那就是班风的问题了。老师就得从名人、伟人的传记中寻找激动人心的素材,去树立起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安抚学生那一颗颗浮躁的心了。
【第3篇】人物传记
小时候的我,很害羞,人前说话会脸红。胆子小,遇到点不顺的事都会眼泪汪汪,有点哀伤。这样的我陪伴了快二十年,有时我很羡慕那些乐观开朗的同学,也很不喜欢这样的我,懦弱、胆小、没有承担力,也总是一副苦瓜脸。
记得初一的时候,那天是姐姐的生日,我进城里找姐姐陪我去新华书店买书。姐姐初三毕业就没有再读书了,在城里跟着一个小妈学做玩具。我去找她,她很开心,拉着我坐三轮车去城里大伯家。中午在大伯家吃饭,然后去旁边德尔书店买书。买完书姐姐把我送到车上,让我跟司机说到那个路口下,她打电话给爸爸,爸爸会在路口等我。一个人坐在车上,很担心很害怕,对路不熟悉又不敢问司机。然后,我就眼睁睁地看着司机从那个路口经过,到了镇上才下车。怎么办?爸爸等在前面的路口,走过去很远,我这里离家也很远,手机电话不是很普遍。于是我就愚公移山般的毅力走回家,走回家,到家了打电话给爸爸。从镇上到家里骑自行车要四十分钟,可想而知有多远了。我这么走着,路上下起了雨,我依然坚定地走着。不知过了多久,我浑身湿透地走到了家,而爸爸,依然焦灼地在路口等我。爸爸没有带手机,打电话联系不上,一直到我到家很久后,爸爸才骑着摩托一身湿透地到了家。到家之后看到我在家,很生气很生气,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明了之后他对我一声痛骂,而我只是哭,伤心地哭。我猜想当时爸爸肯定也是对我很无语,没办法,我的性格太内向,做事不知道变通。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有变化了。不再怨天尤人了,凡事也不害羞,反而能坦然笑之。遇到陌生人我也能自然欢快地聊天,别人和我聊天也会很轻松,很愿意和我聊天。我喜欢现在的我,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改变的。也许是经历了许多事,遇见了许多人,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有很多刁钻刻薄的人,但也有乐观开朗、处事不惊的人。我想,定是她们的性格感染了我,让我开始不再那么畏畏缩缩了,这个世界没有人真正在乎你,所以你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不需要太顾及他人。只要心态平和,你自然而然也会那么平静待人。
不一样的我,我更喜欢现在的我,敢于正视和面对困难和挫折,一切都不是那么可怕,最主要是我敢于去接触这个世界。
【第4篇】人物传记
上周末,前往杜甫故里参观,看了杜甫诞生的窑洞、上院以及其他的展厅,对杜甫的生平事迹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毕竟过于匆匆,总觉得对杜甫的了解太少,愧对这位老乡。碰巧,前段时间读书节,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杜甫传》。
这本《杜甫传》的作者是冯至,是继闻一多之后有一位研究杜甫的大家。他写的这本书也属于大家小书的性质,通俗易懂。读吧,终于知道成都杜甫草堂那“人们提到杜甫的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的出处;读吧,终于知道杜甫的日子真的是太苦了。
杜甫最美好的日子应该就是少年和青年时期了,这时期有亲人陪伴、教诲,少时已经颇有才名,其父官至县令,又有亲戚居于各地为官,又有前后三次壮游;其后就是长安十年,屡次科举不第,仕途艰难,安史之乱又被叛军掳去,冒死逃出,觐见了皇帝,做了左拾遗的官职;没有多久就辞官开始一生的流亡,从秦州入蜀,由蜀出峡,入荆湘,携家带口的一路上都是靠亲朋好友接济、短暂的幕府工作以及卖药、自力更生种些东西生活。
如今的文化圣地——成都杜甫草堂,本以为是杜甫在做高官的朋友——严武、高适、岑参等帮忙盖的,其实也是杜甫乞求亲朋好有帮忙建造的,很多的诗歌也证实了这一点。节度使严武给他求得幕府工作,另一地方长官章彝也经常接济他。其实倒是觉得杜甫在夔州的两年还是挺不错的,有夔州都督柏茂琳赠送的四十亩柑林,又有几个仆人。不过,杜甫归乡心切,还是离开夔州,出峡之后又无法归乡,投亲靠友又屡次不得,最后一路漂泊、病老湘江。杜甫死后四十三年,才有其孙子杜嗣业将其灵柩归葬偃师,这已经是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的事了,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写就了《琵琶行》。
读了杜甫传,感知杜甫生平,更加理解了杜甫诗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种悲怆、凄凉,都是血和泪的写照;也更能理解《兵车行》中“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那种普通人的苦难。
哎,生于乱世,真的是无奈呀。
【第5篇】人物传记
世界上伟大的人有那么多,他们都是经历过磨难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其中,贝多芬是我最景仰的一位伟人,虽然他只是个音乐家,但是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勇士。
贝多芬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乐》是乐坛的巅峰之作,是人类对光明和欢乐的伟大赞歌。
贝多芬一生坎坷多难,天赋的禀赋和后天的勤奋使他从八岁起就登台演出。他从小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从童年时起,人生对他而言就是一场悲惨而漫长的战斗。他的努力总算没有辜负他,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小有成就,但是,厄运却突然从天而降――他的双耳失聪了。这是作为音乐家的最大悲哀,就像猎人没有猎枪,厨师没有厨具一样,但是,贝多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仍然将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发挥了出来。
他最令我敬佩的地方就是他虽然经历磨难,但没有向命运屈服,他迎接生命中的各种痛苦,在人类的文化事业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这也许就是我所追求的,虽然我不能学习他超高的音乐天赋,但是我可以学习他的坚强不屈的毅力。几个成语已经不能概括他的精神了。他是一个在痛苦中激发天才的英雄。当我们为世界上存在的痛苦感到悲伤的时候,他尽管自己身处无声的世界,却谱写了最强的音符,安慰了人们受伤的心灵。
他的故事告诉我,痛苦和磨难永远不会是伟大的灵魂屈服,反而会使其脱胎换骨,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一个人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苦难,不像困难低头,不向痛苦屈服,不被贪婪和堕落所诱惑,不被自身的弱点所驱使,永远保持坚强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为追求心中的信念,奉献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
贝多芬的一生就像是一首精彩的诗,跌宕起伏,起起落落,虽然他没有物质上的财富,但他在精神上收获的财富,却要比我们每个人都多。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命运,但是有些人虽然命运给予他怜悯,但是他并没有珍惜,变成了一个落魄的乞丐,而我想要成为的是像贝多芬一样的能战胜命运的英雄,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而不惜任何代价,这,就是人生。
【第6篇】人物传记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要珍惜它,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如果过去了,就不会有"回头路”了。
我母亲的童年很苦,那时家境贫困,不富裕,家里的存钱只能堪堪养活母亲一家,没有多余的钱供母亲上学。每当母亲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她的内心充满了渴望,那时母亲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上学,母亲从此便开启了早起贪黑生干活的生活。早晨四点半便要起床,上山砍柴,放羊割草,回家还要生火做饭,多余的柴要捆好背到集市上叫卖,一切就绪后,也到上学的时候了,跑回家,背上母亲自己用邻居不要的破衣服东拼西凑的破补丁书包,忙赶到学校。晚上亦是如此,等开始写作业时,天早已大黑,母亲偷偷点上油灯,写着好几份作业,因为姥姥的封建保守的思想,说女孩儿学什么习?所以母亲只能偷偷地写着。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促使下,母亲在整个学校名列前茅。日子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本以为会这样一直过下去,但在母亲六年级的时候,在这个关键时候,母亲有了一个弟弟,整个家一下子垮了。母亲也因此放弃了学业,回到家中种田放羊,为养家糊口出一份力。然而,舅舅到了上学的年纪时,母亲不管如何教舅舅学习,舅舅也一窍不通,母亲便向家里人提出想重回学校的要求,却遭到家人极力反对,事情也不了了之了。
母亲长大后终于走出了山村,母亲去了发小开的养鸡场工作,当然在养鸡场工作也“灾难重重”。夏天还好,只是臭,但一到冬天,手脚都要起冻疮,母亲熬了两年后来到了城市,最终在一家面包店应聘,免费工作,没有工资,但母亲也别无他法。一年,两年过去了,面包店零店改成了装饰门面店,母亲那时很美,出神发呆的样子也是很美不然,当时刚大学毕业父亲也不会一眼看中母亲。当时父亲为了追到母亲,天天骑个自行车上下班接送母亲,最后两人在了一起,然后有了我。
听父亲说,母亲怀我时,孕吐的厉害,吃什么吐什么,吃不下咽。特别是在九个月的时候,母亲去参加邻居婚礼时。母亲脚一滑,趴在地板上,所有人都慌了,父亲立刻打了120救护车,到医院把我生了下来,当时母亲生我时,麻醉的三针都不行,肚子上割了三刀才把我生出来。父亲说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
都说在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时间流逝了十几个春秋,母亲辛苦的把我拉扯长大,我感恩,感谢,敢爱
【第7篇】人物传记
“做一名好老师”是我追求的目标。记得初登讲台的我,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还记得,第一次登讲台时,虽然事先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望着台下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心里还是很紧张,以至于事先准备的一些东西没有讲出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通过和孩子们的不断接触,我渐渐喜欢上了他们,在他们面前变得很自如,我渐渐进入了老师这个角色,他们也逐渐的接受了我这个新老师。
但是对于如何成功的演好老师这个角色,如何成功的教育好学生,在我的头脑里还是一片空白。有时我精心备课,但发现学生却并不买我的帐,我在上面“津津乐道”的讲,他们在下面“孜孜不倦”的说,为了能更好的驾驭课堂,我试过很多方法,比如:盲目的模仿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一段时间的模仿下来,发现根本没有解决问题,我这不是真正的向老教师学习,而是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于是我就在思索: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怎样才能成功的抓住学生?怎样才能教好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一答案是我看了教育专家的著作后得到的启发。书上说,老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强势型,弱势型,混合性。强势型老师,思维反应比较敏捷,口才较好,课堂出现突发事件时,可以几句话就把学生说安静下来,这种老师在学生眼里可以达到不怒而威的境界;弱势型老师,口才不是特别好,如果课堂上发生突发事件,不能够把学生说的心服口服,那么这种老师应避免在课堂上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应在课下找学生谈;混合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得心应手,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我想我就是属于弱势型教师,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很大影响,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驾驭课堂。由此,我也看到了读书对一名老师的重要性。
古语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和老师之间不但要有知识的互动,还要有情感的交流,老师要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教师要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实现这三者之间或浓或淡的情感和谐与共振。
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做出表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自己、喜欢自己。我这个新老师时刻注意着自己的形象,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品行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我希望学生从学校走出去之后,即使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也会是一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益的人。
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努力工作,不负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第8篇】人物传记
我叫李浩,女,汉族,1975年11月出生,1993年毕业于郑州市第一职业中专,现在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任教。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从步入教师队伍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将人生的支点定格于“三尺讲台因为,我觉得当老师能使我的人生充实、精神愉悦,也因为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起的是明天的希望。在我的心目中,教育工作是最神圣最光荣的业,我热爱教育事业,并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我自己也深知这句话的份量。所以每当我看到自己与学生同成长,就有很大的成就感。
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坚持学习新教法,认真钴研业务,探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从1994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我,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晴,我热泪盈眶,内心无比激动,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值得学生信赖且崇拜的老师,为此我惜时如金,全身心地备课、上课。每备一课,我都把教学内容在心里不断重复,搜集的相关材料也烂熟
于心。在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我也尽量标新立异,让学生耳目一新。对待工作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把学校看作比家更重要,把学生看作比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个孩子,我用自己的真情和真心去感化教育后进生。我时刻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以挚爱的慈母心感染人。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末耕耘,默默奉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这是在教师素质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二十多年年的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实,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工作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记得有人曾说过:“教育要因人而异,教育好一个学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既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好学生,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的。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再难的问题也会解決。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我的同行们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