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致敬历代女排,彰显女排精神,由陈可辛导演,许月珍、张一白监制,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和中国女子排球队联袂主演的电影《夺冠》19日在京首映。制片方1月20日宣布,该片将于本月24日大年三十正式上映,比原定的大年初一提前一天。
中国体育电影的再出发
《夺冠》的故事传说跨越35年,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XX年重返世界之巅,致敬几代功勋,再现这支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如何真正拍出能够与女排成绩相媲美的佳作,通过电影镜头拍出历史感、气势和魅力,让导演陈可辛倍感压力。他直言:“这个戏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难!”
相比其它题材,体育题材电影对专业动作、拍摄技术、设备的要求等均高于一般电影。对演员而言,也是一次全新挑战。主演们均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巩俐透露:“可辛导演找我来演郎指导时,我心里觉得可能担任不了这个重担。”黄渤坦言:“我们的队员全都是真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但我们并不是排球专业的人,你要对一位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指示,这太难了。”为了最大程度贴近人物,演员们都拿出“女排精神”,攻坚克难。什么是女排精神?“它不是一定赢,而是明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地赢回来。”这是影片中郎平的一段台词,亦给予全剧组极大的鼓励。
主演拜访及观摩女排国家队训练、比赛;在短时间内消化海量的书籍、录像;练球、扣球手都肿了也坚持拍摄;为了演出青年郎平的神韵,白浪(郎平女儿)一个月内减重30斤……以巩俐为代表的演员深入体验女排生活,举手投足甚至连口音都极力还原人物,用扎实的前期准备和细腻的表演打动观众。专业人士认为,“《夺冠》的上映正在努力填补有关中国体育电影的空白。”
【第2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陈可辛导演无疑是极聪明的,太会投观众的机,这明明是他所有作品里,叙事最寡淡没有之一的一部,但剧情的单薄浅白,却完全被题材本身——
拼搏的女排队员们洒下汗水、付出所有青春而挣回的荣誉,所弥补,而这份热血、煽情是当今观众最买账的;
因此大众会由于对女排姑娘们本身的感动、敬佩而形成口碑保护屏障,自动忽略影片在讲故事这一环的孱弱,甚至还会对批评的声音进行反弹,所以,即便是【夺冠】击中你的燃点和泪点,请务必清醒,这是女排精神的功劳,无关陈可辛。
主体分为两段,郎平作为队员、训练和打比赛的上一代,以及郎平作为教练、带队训练出征重新让中国女排站上世界巅峰的这一代,基调是忆旧的、励志的;
但篇幅主要被训练日常、赛场比拼占据,这让这部“体育电影”看起来更像“体育”,几乎都在描绘举国体制中、竞技体育语境下女排姑娘们的奋进、不服输,这对她们的刻画是片面的,和我们在普通体育新闻和大赛播出中见到的,没任何区别——
当然,陈可辛毕竟是老手,他也照顾到去表现女排姑娘们对职业、未来、梦想和现实关系的迷思,但很可惜,这样的反省往往只靠喊喊口号、适时加一点鸡汤台词就囫囵吞枣带过了,没能深挖。
陈可辛导演最擅长以细节见微知著地描绘大时代,【甜蜜蜜】中张曼玉、黎明辗转的打工生涯,【如果·爱】中周迅从落魄到发迹的明星路,还有【中国合伙人】黄晓明的成功学,都强烈而生动地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使得影片立意也拔高许多;
【夺冠】同样是年代跨度,从女排精神影响全国,物质落后、淳朴、奉奋斗为信仰的年代的狂欢,到热度逐渐消退、生活水平提高却搞不清为何打排球的迷茫,影片也表现了两个时代的思想差异,而老式电视机、张瑜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训练房的布置、带杠儿自行车……不乏年代风物符号,这一点,陈可辛依旧是细腻的。
四位主演表现都特别好,由于剧情限制,角色其实比较悬浮,都是单面的为体育比赛付出的形象,在这样不利发挥的情况下,还是演出了人情味——
吴刚饰演的袁伟民教练,铁面严厉,不假辞色,但心中有理想有抱负有大业,是个背负沉重包袱的形象,在国歌响起赛场夺冠瞬间的红眼眶就愈发感人;
从彭昱畅到黄渤,陈忠和指导由青年到中年,是写得最丰满的人物,他从混日子,到被唤醒斗志,对女排姑娘们的关怀和理解,他的明事理的柔软,都是影片的温暖段落,彭彭和渤哥口音毫不出戏,都很萌很亲切;
巩俐仍保持了高水准,郎平中年时代,是比较喜怒不形于色的,没有太夸张的表情,她的忧思、焦急,这些很容易太外放的情绪,巩俐都处理得很内敛高级,重压下的理性、被质疑被不理解的感性,层次丰富,看得出她努力为人物增加厚度;
和女儿倾诉失落、看电视是听到人议论中国女排青黄不接的愤怒无奈、力排众议引入新模式的气场、回忆往昔的百感交集、逆袭成功骄傲又委屈的默默哭泣,感染力皆很足。
【第3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喝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看了今年的第一场电影,本来过年的时候约好了看夺冠的,直到现在才上映,中间经历了这么多事,看的时候热泪盈眶,也是第一次看一个电影从头哭到尾,中国女排让我看到了顽强拼搏、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虽然当下生活一团糟,没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方向,但我明白不付出努力,不坚持,不去试一试,连机会都没有!
前天晚上去看的,打比赛的时候,看的很激动,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有中国人的自豪感,中国女排,中国体育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也看到了表面光鲜外,她们的付出和汗水,冠军不是一日练成的,要想成功,必须付出一万分的努力,日复一日的练习,重复的练习。
【第4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扣死”随着郎平主教练的一声吼,1号主攻手朱婷狠狠的把球扣死在对手界内,赢了,赢了,我们赢了,这是在里约热内卢中国女排再次杀入决赛实况,看到这里我和妈妈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陈可辛导演以此作为切入点,讲述中国女排几代女将的热血与青春,同时描绘中国女排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
纵观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的60至70年代,腾飞的80年代女排从上世纪80年代“五连冠”,到成绩滑坡陷入低潮,“两起两落”却始终目光坚毅看着前方。从起步到巅峰,从巅峰到低谷,从低谷到崛起,从崛起再到巅峰,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让人看到了不畏竞争、永不言败、执着坚持的精神魅力。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像女排精神学习,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上,使我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第5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女排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中国的女排夺冠之路是艰辛的,保持一个勇不放弃的品性。《夺冠》这部电影写出中国女排的夺冠历程,推荐大家观看。
老一代的女排夺冠更是不容易,没有先进的科技,为了冠军甚至往死里打。那时的教练对女排是狠,一刻不许停歇,郎平在那时也是中国女排的一员,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心中也有很足的勇气,她扣球时的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的受伤,膝盖上的血也是越流越多。而她每一次吃的苦都是为自己的成功搭起了阶梯。
到后来,郎平由美国教练转为中国女排教练,她对女排的改革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好。当女排与巴西争夺第一的那一天,中国好似已经豁出去命了,那一个个跌倒的身影也挡下了一个个球,朱婷表现最为突出,所以她的跌倒次数比其它人都多。她一咬牙,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看到这,我懂了,女排精神是什么?是顽强的体现,都保持一个“我是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我,中国女排就不会成功”的信念。
只见中国女排的惠若琪挡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球,再回想起她们原来努力时的场景,举重,打排球打到站不起,被球打得鲜血淋淋,就是为了比赛的夺冠。此时,她们在赛场上拼命,不怕受伤还不断挡下排球,摔到地上,也毫不气馁。最终,中国女排把巴西打赢,夺下了冠军。
当国歌回响在赛场上空、女排耳朵周围,此时郎导和中国女排面带微笑接受奖牌和奖杯,付出得到了回报。《夺冠》令我受益匪浅。
【第6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今晚爸妈带我去看了《夺冠》的电影,中国女排,女排精神,看到每个女排姑娘身上都有一股韧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女排精神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激励着中国人,艰苦奋斗,迎难而上。
记得上一次是高二的暑假巴西奥运会上,在家里跟老爸一起看中国女排奥运赛,依稀记得当中国女排跟塞尔威亚争冠军的那一个赛点赛,惠若琪扣球夺冠的那一刻我跟老爸流下来激动的泪水,中国女排赢了,中国女排赢了,太激动了。夺冠电影的几个点值得我们思考,我的思考点如下:
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但女排精神永流传。从80年代老女排到现在的女排,时代在变迁,由于现代化科技化的进步,需要我们丢弃一些古老落后的东西,学会去接受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电影中的用计算机技术测出哪位球员发球次数最多,发哪种球的概率最大,发球角度,球员身体素质,身体需要补那种营养等,利用先进的技术辅助体育赛事会有利于球员更好的发挥。
体育要改革,但精神永远不变,精神是永恒的,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国之骄傲。我们也要对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时代,我们正是参与者,建设者,体验者,怎么更好的建设好中国的科技,开发属于中国的软件,还要继续努力,时代浪潮,浪花们加油^0^~。
一个团队要想取得胜利,离不开每位成员的努力,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团队成员的默契十分重要。不管是老队员还是新队员,通过郎平的答卷,大家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对方,友谊更加坚固,彼此更加信任,团队更加和谐。鲁迅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世界上的人都和我有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什么要打排球?这一问有一些人因为坚持不下来就走了。其实包括我们自己现在学的专业课,为什么要选数学?我们当初的初衷是什么?别光想要成为别人,要成为你自己,做自己的光环。朱婷由于家境困难,想要放弃女排到广东打工,但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坚持了下来,由于是农村出来的,多少有点自卑,觉得不如城镇,但在郎平的鼓舞下,自己走了出来,别想成为我,要成为你自己,你是最棒的。最终朱婷在于巴西的比赛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期待在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上,再次迎来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刻。期待东京奥运会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女排加油^0^~,中国加油^0^~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做的太多了,一起加油呀!
【第7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有人说,中国女排在一九七几年就不行了;有人说,中国女排不会在世界杯上出现了。可是!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崛起了!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国家队女排在一个简陋的屋子里,她们打起了排球,她们的主教练刻苦训练她们每天防守球高达万次!甚至千万次!主教练天天在她们的耳边说:“水杯为什么能装水,因为它是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人,只有努力!才能到达极致,极限,只有这才能把我们的潜力彻底开发出来。
在这个简陋的小屋子里,有这样一个国家队女排运动员:她18岁就被招进了国家队,缺一直不能与其她的队员一起训练,主教练对她说:“什么时候你举重举到100公斤的时候,什么时候与其她队员一起训练。”这并不是主教练针对她,而是对她的单独培训。直到最后,中国队在与日本队争夺冠亚军的时候才让她上场。不负重望,她在场上发挥的很好。她!就是郎平!
在2003年,郎平接受了美国的邀请,到美国女排去当主教练。之后的奥运会中国输了,只得到了铜牌。郎平毅然决然地辞去了美国主要练的工作,来到中国做中国女排主教练。之后她改革了中国女排的三个规则。但败场很多,到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对战巴西外界一致认为,中国队会以零比三输给巴西。但是他们把积藏几年的蓄力都在这一刻爆发出来。朱婷,最后一击扣球赢得了比赛!
郎平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女排。她的一生都没有停歇过,要么就是在去打比赛的路上,要么就是在练排球。中国女排永远都不会被别人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