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精选8篇)
六年级学生写作字数要求一般在四百字以上,对于作文的主题结构规范也是比较严格了,学生们需要给文章注入自己的想法与创造力,以下是作文盒子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精选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 第1篇
说起家乡的风俗,一抓一大把,不过在我众多家乡的风俗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了。家乡的端午节就有很多的风俗,什么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等。家乡端午节这一天可热闹了,家乡里的人们也都很重视这一个节日。
每年的端午节,家乡里一些年老的长辈们就最喜欢聚在一起讨论着这端午节的来历了。我们听着长辈们口中的楚国士大夫屈原的事例,听得津津有味。也正是从家乡里这老爷爷的嘴里,我们才在年幼的时候就深深的了解了这一端午节,并且也将屈原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端午节,粽子是一定要吃的。用粽叶包裹出来的粽子,然后一蒸,粽肉里带上了粽叶的芳香,别有一番滋味。我家里人都很喜欢吃粽子,并且我们还喜欢一起围坐在小院子里,坐在树荫下吃这香软的粽子。
家乡的人们也对粽子情有独钟,在我们这儿还有一套流传下来的包粽子的手艺。我们包出来的粽子可好吃了,所以,端午节我们一般不会去买粽子吃,而是自己包粽子吃。因为家乡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有时候邻居家之间是会相互赠送粽子的。久而久之,我家乡里的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也就有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串门送粽子。毕竟我们包的粽子是不同口味的,我们相互赠送着粽子,也就相当于换一种口味。
家乡的端午节,我们也会划龙舟。家乡有一处湖泊,每年的划龙舟比赛就在这一片湖泊上。湖泊的周围包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大家都想看个热闹,也都在划龙舟比赛开始的时候吼上两嗓子。
我很喜欢家乡里的端午节,这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我相信我家乡里的人也都会喜欢这个节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 第2篇
按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每当要到春节时,气氛就会变得格外热闹。在腊月十几的时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储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储存的大米,腊肉,什么的都预备充足。整理好过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
到了腊月二十一,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陆续开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过年时一些要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买些水果,糖之类的。有时家里打糍粑不够人手的,可以去找几个邻居或是亲朋好友来帮忙。每当到打糍粑那天,爷爷就会找三两个亲戚来帮忙。不过,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给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个大竹篮里晾凉,有时我会抓几把来吃,不过那饭很烫,所以我每次都会让奶奶帮我揉成一个球,那样又美味又不烫。不过不能吃太多,因为这些美味还要用来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下午就开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还不成形的糍粑给捏好,一般都奶奶来捏,我们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时“捏”几个试试。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个装满冷水的盆子里,盖上盖子储存起来。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差不多6点7点时,再放几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说着一定要守岁,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点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节到了,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爷爷就已经拿着鞭炮到门口去放了,说实话我还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们给了我们压岁钱,爸爸就带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来时,他就和奶奶一起去买花炮之类的炮去了,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节过后,我们又在老家待了几天就回那边了。走的时候还带了一些奶奶他们做的腊肉,还有几袋家里种的米,爷爷还拿了一些酒给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爷爷自己酿的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 第3篇
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 第4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节,是个神奇的节日。说它小吧,它确实小,与春节相比,它是个很小的节日;说它大吧,也没错,它可以说是整个春节前后的开端,气氛当然十分浓厚。如果说腊月二十三小年是春节的彩排,那么腊八就称得上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彩排。
在腊八节,不得不提到的便是腊八粥与腊八蒜了。首先是腊八粥。每年过腊八节时,按传统,都要熬一大锅的腊八粥,这种腊八粥几乎包含了能想象到的所有谷物与豆类的结合。一年熬腊八粥时,爸爸告诉我,腊八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便有了喝腊八粥的习俗。我们家熬的腊八粥,喝起来十分美味。喝起它来,十分细腻,既有薏米的软,又有红枣的甜。吃完,惹得人想再喝一碗。真可谓是把软、硬、甜、香4种味道发挥得淋漓尽致,吃起来也自然成了“美味”的代名词。而腊八粥闻起来,除了那种粥本身的清香四溢,更有一层家庭之中的亲情之爱啊。
而腊八蒜,则是为春节吃饺子做准备的。腊八蒜并不难做,只需要把蒜浸泡在高醋中,这样的话,蒜会变得酸甜,而醋则会变得有些辛辣。这样的话,春节用饺子蘸醋也更加的美味。记得那一年腊八节,我们家泡了腊八蒜。用一个大罐子来泡腊八蒜。我先是往里面装近一整罐的醋,然后放一些蒜。没过4、5天,再一看腊八蒜,已经很绿了,这就已经可以吃了。而又过了2天,我一看腊八蒜,已经变得绿如翡翠了。拿出来看。整个蒜很绿,光是闻起来,就能闻出那种清香感了。
腊八节是我们民族从农业社会发展来的结晶,我们应该把这种民族文化发扬出去、传承下去。每每家长讲起这些传统文化时,这何不是一种传承呢?现在,当我吃着腊八蒜、喝着腊八粥时,我不仅能品尝到亲情的味道,更为这传统文化而骄傲,我们更应该传承下去,向传统文化致敬。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 第5篇
我的老家是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村中便会十分热闹——因为有家乡的庙会。盼着,盼着,庙会终于到了。太阳还未从被窝中探出脑袋,村中就欢快了起来。东家的孩子正跑去玩耍,西家的娃子也拿着钱到街上买吃食,小贩们的货摊一个连着一个,挨挨挤挤地摆在路旁,人们正在街上忙着挂大红灯笼。
太阳刚一迈出家门,村中立马响起阵阵热闹的鞭炮声。顿时,原来宁静的村庄苏醒了过来,迫不及待的人们宛如一匹匹野马,冲出了家门。孩子在大街上兴奋地奔跑着,空旷的大街瞬间便被人们挤满,连只蚂蚁都爬不过去。店铺的生意格外热闹,一个个精致的手饰,一件件精美的服装被人们抢购着,不一会儿货便少了一大半。
8点左右,庙会更热闹了。一缕缕晨光宛如把把利剑刺破晨雾,如同人们的心情般期待中透着急迫,兴奋中透着愉悦。看不到场面的小孩子有的站在大石头上眺望,有的骑在大人的肩膀上观望,有的一个劲蹦着跳着看。寺院中的僧人念诵着佛经,阵阵庄严、肃穆的声音如同道道波纹传满整个村庄。干部们穿着古代官员的衣服,对着祭坛内鞠着躬。台下的人们面目也变得庄重起来,孩子们也不再吵闹,全村再度变得安静。
中午时分,全村人聚集在一起吃午饭,无数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一道道诱人的饭菜被端上饭桌,令人迷醉。
之后的几天,孩子们买各种各样的花炮玩耍,每天都会有艺人们表演着京剧,一连持续到7月份,庙会才逐渐进入尾声,热闹的气氛也渐渐消退。
啊!家乡的庙会朴素中带着华丽,繁忙中透着愉快,多么有趣的风俗呀!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 第6篇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奇怪的风俗,比如:做香角子,系百索子,贴五毒之类的。不过我不是个心细的人,自然做不了这些,我最感兴趣的自然就是吃粽子。我记得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粽子。总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扑面而来的粽叶香气。小时候的我,每到了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做粽子,妈妈磨不过我的软磨硬泡,总是无奈的系上围裙,宠溺的说我是个小馋猫。在粽子下锅后,妈妈都要抱着我与我讲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屈原大诗人遭_人陷害,对当时朝廷充满了失望,然后就跳江了,人们到江打捞他的尸体时并没捞到。于是,人们就将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
记得有一次,妈妈因为忙碌没有包粽子,我特别不高兴,故意在吃饭时把碗弄得直响。妈妈有些无奈的看着我,忽然对我说:“想吃粽子,就去买材料自己包!”说罢,就起身开门走了。回来后将材料都一一处理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厅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想找两片大小相似的粽叶弄成一个小漏斗的样子,不过底部不可以留有孔。再把水浸泡过糯米缓缓倒入其中,不过这一步还真不好弄,动不动就是粽叶松了或是压不实糯米,让人恼火得紧。我只好找来回形针把粽叶固定好后再压入糯米。接下来便是要更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个紧紧的立体三棱体,这也是最难的部分,我只好请妈妈帮我弄好。看着不是由自己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么一丝丝的不服气,但还是把它压了下去。找来针和线,开始进行最后的步骤,小心翼翼的将粽叶固定住后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锅中。不一会,那记忆中的粽叶清香便扑面而来,我的眼睛也变成了弯弯的月牙。
这就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家乡的风俗,吃粽子!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 第7篇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谁都知道的。中秋节赏月和响月饼更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今天正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节。为了以表孝心,我准备为父母买月饼。我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学生,我没有很多钱,但偶尔也会有零花钱,因我的父母都是要在这里打工的,再加上我又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所以我的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我的零花钱也不多。我以前攒了一些钱,本来打算攒几十块给我远在故乡的妹妹买一套衣服寄回去的,但想到爸爸、妈妈平日里的辛苦,我就花了一部分钱去买了一盒果味月饼。
当我把月饼送到父亲面前的时候,父亲笑得都合不拢嘴了。随后,父亲对我和母亲说:“生活再穷迫,在中秋佳节,也应该意思意思,不说去酒店吃大鱼大肉,也不说买几千几万的东西,这几块十块的月饼总归还是要吃的,”“对呀!虽然我们一家五口的生活不富裕,可还不至于吃月饼也没有钱。我的二妹和小弟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要上学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哪儿筹钱,”突然,妈妈说了一句:“快吃吧!苍蝇都要来了。”父亲说:“这小小的月饼的含义大不相同,我们千万要注意,可别掉啊!哪怕是一小块也不行。”
我看到他们吃的时候不禁涌出了几行眼泪,这是幸福的泪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这些月饼的看重。因为这月饼代表了我的孝心,所以她们很看重。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这样会得到最美丽、最珍贵的`东西——真情!反之,则会得到世上最丑恶的东西——个人利益。拥有了真情,亲情,就代表拥有了财富,但拥有了金钱却不代表拥有一切,希望同学们记住:人世间的真情才是最珍贵的;因为真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还有,你们千万不被金钱所迷惑,钱不是万能的。
我因为拥有了真情而骄傲,不为拥有了钱而高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600字 第8篇
一提起清明节的习俗,人们脱口而出的必定是“扫墓”、“祭奠”。可在我的家乡江苏,最热闹的还要属“撑会船”了!按照我们江苏的规矩,在节日当天,家家户户的男人们会聚成一团,进行“撑会船”的大型活动。会船围绕着中间的三条主船进行赛跑,三条主船上悬挂着三角龙旗,这是当地会船上一个标志性的旗帜。每一条会船上,撑船的人是左右两排的,若仔细看,大家撑得竹篙篙头上绑着红色和绿色的彩绳,求个吉利。
“撑会船”这个习俗也有一番来历呢。相传,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由楚州奔赴兴化,驻军于缩头湖相连的水荡中操练水军,并多次与来犯金兵激战于此,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不少英雄葬身于此。就这样,老百姓为祭奠身亡战士的英魂,每年清明节开展撑篙子船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习俗。
以前常常听爸爸给我讲撑会船的比赛现场,不过好在,我也亲眼看到过激烈的比赛现场。“咚……咚……”随着有力的鼓响,几十艘龙篙子船上百十个小伙子,立刻挥舞起那结实而粗壮的胳膊,忘情地、没命地摆动着那细长的竹篙,使出浑身力量,打起百般精神。神采飞扬的小伙子们,每一个动作都整齐划一,每一声口号都动人心弦。刹那间,大家都成了粗狂豪迈的汉子,一个个涨红了脸,鼓起了腮帮子,全身积蓄的力量都喷发出来……一艘艘龙篙子船犹如一只只离弦的箭,飞速赶超着对手,在威风凛凛的“龙头”的带领下,摆动着龙尾,直冲终点。这时,观众们也不闲着,大家都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呐喊助威着,这此起彼伏的声音融成了一片。
一年一度的“撑会船”活动可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