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走月亮》读后感
课文讲述的是在我国南方,一个小女孩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整篇文章语句优美,用词也很温柔。初读时就被文中的描写所感染,一种愉悦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
文章最喜欢的地方有以下几处:
一、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二、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三、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四、河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五、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儿月光镀亮的银毯。
每一处都让人对文中的景色充满了向往之情,我想作者应该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不然也不会写出如此可爱的语句。但文中的场景不禁让人深思,这应该是现在的每个孩子所奢求的吧,父母繁忙的工作,各种高科技产品的介入,逐渐拉远了父母和孩子们的距离,想要像小女孩和阿妈一样相处好像难上加难。也希望每个父母都可以给孩子一个愉快美好的童年!
【第2篇】《走月亮》读后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做好十足的准备还真的是不敢登台献丑,尤其是作为教师,一是为了不误人子弟,二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看走月亮这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这篇课文真的是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主要的内容是“我”和妈妈手牵手在月光下漫步,看到许许多多的美景,从而想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内心感到无比的愉悦!读完以后,自己坐在窗前,回忆起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牵手散步的日子。
试着想一想,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繁忙,有多久我们没有陪在父母身边了?有多久没有牵着妈妈的手在月光下散步了?有多久没有好好和她们吃一顿晚餐了?回忆小时候,我们那时候多么的无忧无虑啊!
我出生在农村,虽然村子不是很大,但是很干净整洁。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过“七月七”的场景。这是我们传统的节日,七月七日,俗称“七夕节”。这个节日还有一个传说,在每年是这个时候,天上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我们那里,在每年的这一天晚上,女孩子们和几个小伙伴组成7个人,围坐一堂,几个人拿出自己攒了好久的零花钱去集市上买上七种爱吃的水果,再买上七种喜欢吃的食物,并且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一定会包上饺子,把饺子里放上很多种奇怪的东西,比如:针、线、钱……听老人们说,谁吃到这些不一样的东西都具有不一样的福气。现在想一想,应该是那时候所寄托的一种美好的希望吧。
终于到了晚上,我们几个就开始狂欢啦!那时候不像现在,我们可以唱K,可以泡吧,但比起现在的娱乐活动,我们的谈天说地更加有意义。我们会讨论自己长大以后的理想,讨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讨论以后想要过上的生活……我们玩的游戏更加精彩呢,我们几个人会玩一会的捉迷藏,玩一会儿的跳皮筋;玩一会儿的扔沙包……现在想一想,以前的我们真的是好傻好天真,但同时也好快乐!但在22:00前我们一定会停下来所有的活动,因为我们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如果七个女孩子在晚上24:00钟坐在葡萄架跟前,就有可能听到织女和牛郎的对话,可以试想,那时候的我们会有多么的相信这些话,到那时候我们几个就会非常安静,非常认真,只是为了做这件根不能不会发生并且在现在看来很傻的一件事。那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单纯可爱啊……
当然,故事不只是这么多……
【第3篇】《走月亮》读后感
今天,我们在学校学了《走月亮》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在月明之夜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看到了家乡自然美丽的风景和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
读着这篇课文,我好像走进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高、村静、水香、塘趣、果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通过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时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