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篇】《金刚川》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金刚川》这场电影后,颇有感想。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的金城战役中,我国的一支军队要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作战,若不能按时到达前线,主力军队就会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雄鹰,落入群狼围攻之中。
影片中多次以宏大的场面展现了在我们的军队修好桥,要过桥时,美军的飞机多次利用制空权,投射炮弹,延迟炸弹等炸毁这座通往金城前线的唯一的桥,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次都不顾生命危险,不怕牺牲,曰夜赶修,一次次以惊人的速度补修好了这座桥。眼看大部队马上就要通过这座桥了,可又再次被敌机炸毁,处于完全瘫痪之中,挡住了我军前往金城的道路。在万分紧急的关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不顾水流湍急,不顾飞机轰炸,不顾个人生死,迅速的搭建起了一座坚固的人梯,筑起了一座炸也炸不毁,炸也炸不完的血肉人桥!面对这一场面,连美国的飞行员都感慨不已,他们从内心深处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看着看着,我不仅想起了魏巍的那篇散文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讲述的也是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牺牲,奋勇杀敌,为保卫祖国英勇战斗的故事,和今天所看的巜金刚川》这场电影,反映的是同一种精神!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在前线上,一个是在通往前线作战的路上。
回首往昔,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为我们能生活在和平安稳的年代里,而感到庆幸!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人都要在自己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强大、富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 2篇】《金刚川》观后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如今,当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再次响起,依旧让人心潮澎湃。这首经典的歌曲,书写的正是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那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在朝鲜人民处于极端困难、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众多英雄模范和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寒冬,战场上的条件极其艰难困苦,志愿军脚下路河冰冻,身上衣被单薄,而且粮弹缺乏,常常只能“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然而,志愿军依旧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军英勇作战,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 3篇】《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而一座桥成了志愿军前行的障碍。修桥--炸桥--修桥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血肉之躯前赴后继染红了。
两岸和江水,最终按时完成过江任务,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演绎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彰显出了一种无法战胜的意志。这是一座生命之桥!
令我最动容的是我们和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巨大,竟能一次一次被炸毁后重新架起桥。面对美军的B29重型轰炸机和“黑寡妇”战斗机,我军只有两门弹药不足的高射炮,一门还得隐藏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暴露位置。为了撑到大部队顺利过桥,张飞看到关班长如此豪横地使用存量不多的炮弹,竟然停止供弹,看着心疼至极。当年我们的飞机都在前线作战根本就没有几架可以来支援朝鲜战场,连高射炮弹药都时常捉襟见肘。70年风雨征程,如见再看,飞机要多少有多少,这盛世如你所愿!
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张飞和关班长在高射炮阵地四周点上了火,使得美军战机来攻击他们,以此来吸引火力。都说他们疯了不想活了,其实他们在底下工兵连和大部队战士的眼中是非常伟大的英雄,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拼,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这就是我们面对强敌时的敢打必胜的精神。即使是战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向敌机开炮!嘴里吐血也要将哨子吹响!
“他们的桥不可能在半小时以内修好”美军指挥官用无线电告诉美军飞行员,“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飞行员回复到。这就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在武器和装备上的却我们差距很大,但在意志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上我们是不可战胜的。最后战士们用身躯搭起了一座“人桥”,战士们半截身子泡在水里,永身体撑起一个个木板,让大部队过桥,观众们不禁湿润了眼眶。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那些为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辈,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致敬这群最可爱的人!
【第 4篇】《金刚川》观后感
在学校的组织下,有幸观看了电影《金刚川》,看完后最大的观后感就是——燃。本以为战争片会浓墨重彩的描绘大场面,但《金刚川》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战力,志愿军必须誓死捍卫这条交通要塞——金刚桥。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赢了,敌人的地狱;输了,我们的地狱。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定时炸弹轮番上阵,来来回回炸了七次,人民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这修桥的过程,就是《金刚川》影片别出心裁的通过战友、对手、高炮班、桥这四个视角来展现这一段历史故事,从修桥的工兵团,到敌方空袭的美国士兵,再到掩护修桥抵御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回归到了桥上。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的参与,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最终,成就历史。
电影也在细节上设置了非常多的小心思,蜻蜓、白马、哨子、炮壳、酒壶、烟叶子、桥。比如连接张译与吴京的哨,就是他们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东西。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会在这些细节上,看见前人留下的印记。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里,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金刚川的桥,是通往战场的人桥,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精神之桥。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正是这些战士们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冲向战场,英勇作战换来的。是他们用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数代人的和平与发展,勿忘历史,让我们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英雄!
【第 5篇】《金刚川》观后感
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日,我观看了电影《金刚川》。本以为战争片,会用浓墨重彩描绘战役的大场面,但影片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
随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这段实力悬殊的战争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
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参与、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最终,成就出历史。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冒死修桥过川。关键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冲不散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动了我,张排长的哨子和吴班长的呼哨,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炮位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目光坚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中,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长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
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好好学习,长大了努力建设更好的中国,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要高唱着《英雄赞歌》,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第 6篇】《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一部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个导演联合指导的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题材电影。
原本我以为它会像《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一样,用点点滴滴的动情故事让我们感受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然而三位导演却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通过士兵、敌人、炮兵三个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还原这不平凡的一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喀秋莎”火箭炮,三个不同视角下,象征着三种不同的含义。在普通士兵的眼中,白日里受尽美军狂轰滥炸之后,“喀秋莎”的尾焰犹如暗无天日的黑夜里火柴带来的光亮和希望;而在美军空军的视角里,是从他们的侦察机边擦肩而过的,直接插入心脏的死神镰刃;最后在炮兵,也就是视死如归的主角眼中,在炮火连天的夜幕下残破却依旧挺拔的身姿中,也是对宿命的淡然,为祖国安好燃烧自己的勇气;同时,“喀秋莎”火箭炮也象征着当时物资匮乏,装备落后的志愿军们对现代化武器的向往与渴望,十六发喀秋莎划过夜空,我不仅看到了我们所面之敌的恐惧与怯懦,也更是看到了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志愿军们对祖国繁荣强盛的希望。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光荣的保家卫国战争,是证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的伟大壮举,它不仅留下了至今依旧可以震动世界的辉煌业绩,更是作为现今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它也将被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的事迹中,被人民永远铭记。若没有当年的英雄儿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何来我们今时今日驰骋世界疆场的江湖儿女,先烈们将自己的大好的明天埋藏在了昨天,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努力投入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浪潮中,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贡献自己作为青年的力量。
【第 7篇】《金刚川》观后感
就在昨天,我们一家去了红地毯,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我被这部电影里的人物给深深的感动住了。这是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一共用了三个视角来写,新鲜感十足,里面可是有我最喜欢的明星吴京呢!
这部电影讲了我们抗美援朝志愿军要去金城打完这最后一仗,而去京城的路上,却有一条金刚川这是一条河的名字,它宽就有60米,这时工兵连接到了任务要七天内打造一条工兵桥,这个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啊!可是他们还是奇迹般的完成了!可这座桥时不时就会被天空上的敌机所干扰,我们只有两门高射炮子弹也是有限的,就这样一次一次的阻止敌机,一次一门高射炮的全体队员看见自己的桥就又要被炸毁了便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身旁点燃了火柴熊熊大火让敌机发现了自己英勇献身,却为大部队争取了时间不过力量还是太悬殊了工兵桥最终还是被炸断,灼烧弹被抛到了桥上,可是我们的部队并没有退缩,一个个人冒着冰冷的寒水跳入那刺骨的河中撑起那一个个木板让人们往前走,最终大部队到达金城,打败了敌军!
在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高射炮的队员为了掩护工兵桥和一个隐藏炮位,用火点燃了自己的周围,在寂静的黑夜里,这道火光划破天空,让美国的轰炸机发现了自己,随着机枪的扫射高射炮的队员全部都死了,可这为大部队过桥争取了很长的时间,另一个地方就是最后那一部分了,当在汹涌的河面上的工兵桥被美国的轰炸机给完全炸断时,一个个工兵跳到水里,忍着冷的刺骨的河水举起飘落在河面上的木板撑起来,让部队从自己手上的木板走过去,。
那一刻,眼泪湿润了我的眶,为何他们有这么强大的毅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名字叫中国,影片里面工兵的桥一直被炸可每次都奇迹般地快速修好但是又被炸了,之后还是能修好,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一个奇迹,但回望以前那些部队上的人可能只是在完成任务,从这部影片里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坚持不懈,勇敢担当,以身作则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也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第 8篇】《金刚川》观后感
昨天去电影院看完《金刚川》之后,不得不佩服管虎的拍摄艺术之强。整个电影就是一个剧情: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其中有一场战役就发生在金刚川。金刚川地里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失去这个他,那么抗美的主力军左翼(还是右翼)将完全暴露给敌人,非常危险。然后就有这么一个部队需要去守住金刚川,在行军途中的必经之路,有一条河阻挡了去路,先头部队的工兵连负责修桥,为后面部队提供过河保障,但是被美军发现,并实施了拦截,无数次桥被炸坏,无数次修好。美国派出几架战斗机、一架B29轰炸机和远程炮火支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这个桥。
在炮火中的桥,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只有两架防空炮,经过几番激烈的搏斗,成功打下了所有的战斗机,最终还是以同归于尽结束,桥也被炸毁,但是部队用一个个人重新搭建起了一做“人桥”,大部队才能够顺利通过,准时达到金刚川。
电影的最后熟悉的背景音乐“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也算是对《上甘岭》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先辈致敬。说实话整部电影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整部没有一个大的领导人出现,也没有刻意的去描述大人物的决策片段,更没有两军主帅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画面。
但就是这千千万万的志愿军们,这些平凡而勇敢的战士们,让人内心更加感慨万千,现在的和平生活,都是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真的要好好守护和珍惜当下的环境。我们也应该明白,世上哪有什么“神迹”,只不过是一个个平凡而可爱的的人们,用意志和鲜血创造了非凡的历史,替我们负重前行……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管虎导演却用了几个不同的视角,将故事的前因后果以及细节体现得淋漓尽致,分别是工兵连视角、美军飞行员视角以及防空炮视角,完美的呈现了当时的残酷以及早期人们为了抗战所作出的英勇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