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三

曹操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1-10-12 17:48

  【第1篇】曹操

  早上,刚起床,发现有个人在镜子面前打扮。我睡眼惺忪地在背后拍了一下他,当他转过身来的一刹那,我彻底醒了——“居然是曹操”!这五个字几乎全是用喊的。曹操大人也着实被我这一喊,呆若木鸡。

  我满脸疑惑地瞪着他,“你怎么在这里?”“寡人刚想洗漱,发现到处都怪异得很,只发现这家伙里头有寡人,还好,寡人还在!还好……”他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倒是把我逗乐了,有趣!有趣!“说曹操,曹操到。”管他老人家是怎么来的。“不是英雄,不读三国。”我今天可要当一回英雄,带一位真正的英雄,狐假虎威一番。

  “走走走,我且带丞相大人巡查这大千世界!”

  “什么?”他满脸狐疑,我生拉硬拽。

  多说无益,我也是出于无奈,你让我怎么跟他老人家解释现代吗?我一意孤行,只想引他往外走,“我们边走边说,边走边说。”

  “哦,对了,你穿战袍去有点别扭,还是先换身衣裳吧!”人家定会以为唱京戏的,还来不及换下戏服,就被我这小子强行带来逛大街了。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那荆州……”真是“曹操到,唱曹操。”我们走在大街,路边的店里就响起了林俊杰的《曹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曹操一听愣了半晌,继而不停地追问,“这唱的是寡人吗?”“是!”我高兴地回答,他一听,大概觉得被冒犯,不乐意了,胡子直翘。

  我得让他见识一下,带他去了电玩城,教他玩玩现代版的“火烧赤壁”。果然,他被“火烧赤壁”游戏的情节彻底惹恼了,“建安十三年(208年),寡人亲征,带领20余万大军,志在荆州。若不是诸葛亮、周瑜联合跟寡人玩阴谋诡计……”我看老曹那个义愤填膺啊,突然可以理解他的心病是怎么落下的,历史面前,说不清对与错,心疼,心疼。“丞相想当年有那么多辉煌战绩,息怒!息怒!”看他稍稍平复一些,我又觉得好不容易碰见一回曹操,我的看法也必须得说:“但是,这一战你可真是输给了周瑜和诸葛亮的才智啊!你想,你带20余万大军,人家孙权、刘备,共带来5万。你的可是精兵强将,弓箭船只一应俱全,人家的兵马武器基本靠拼拼凑凑。若不是你大意了,若不是人家观天象审时度势,想出这万无一失的好计谋。再说了,兵不厌诈,兵法上说了……”还没让我讲完,老曹确实已经气得脸色煞白,真成京戏里的曹操了。“汝等小儿,怎敢造次……”大喝一声,扬长而去!

  再看我,一副想要抱头鼠窜的造型,原来压根没醒,是做梦呀!《三国演义》里,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位曹操大人了。有人说他奸诈,我觉得不全是,要不,周瑜、诸葛亮岂不比他还狡猾?有人说他心胸狭窄,我又觉得不公平,他不是还有许多英雄豪气在吗?有人说他过大于功,我也觉得不地道,虽然赤壁之战是他吃了败仗,但不是这样,还没有三国鼎立了呢?那哪来《三国演义》呀?有人说……也许他是三国里,最最难给出评价的那么一个人物,可是,我觉得没有关系,曹操就是曹操,罗贯中笔下独一无二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2篇】曹操

  初读之时,我只为其辞藻惊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哟哟鹿鸣,食野之苹”……字字句句,都让我痴迷,理解了诗歌的意义后,又被它的含义吸引。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而我认为这首《短歌行》或许并不是写给天下人,而是某一个特定的人物,他很喜欢的谋士郭嘉。《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诗,而我们都知道赤壁一战中曹操惨败于刘军,这作战前的心情就很微妙了。

  下面让我们逐句来还原下曹操在这词里到底说了什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八句比较容易理解,主要就是表达了忧思。人生苦短,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听着酒席上慷慨激昂的歌声,我心中却难忘忧思,只有借酒浇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就比较有意思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全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表达的是姑娘对不归恋人的思念。因为你的缘故,我一直在沉吟着这首诗……这真的是写给天下贤才的么?曹操会不会在借此句表达对某人的思念呢?这个青青子衿又是谁呢?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写的是欢宴的场景。曹操这里虽然没直说,却也很明确表明了只要你愿意回来我会很开心的。从这段可以看出,这个“青青子衿”一定是个曾经在曹操这里,很为曹操看重,之后却离开了的人。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这八句直接挑明了全词的用意,你我之间犹如天上明月一般美好,但究竟何时可以拥有这美好呢?一想到这个,我的忧伤就绵绵不断。希望你能踏着田间小路,屈尊来看我,久别重逢的我们可以谈心欢宴,互诉旧日恩情。到这里意思就很明白了,“我希望你能回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月就是我曹阿瞒,各路诸侯在月亮身旁已暗淡无光,而这么多年你这只南飞的乌鸦可又能找到依托的枝头?事实证明我才是对的,不过我不会嫌弃你,山不会嫌弃自己太高,海不会觉得自己太深,你回来我会非常开心,这也天下人心所向。

  再结合此后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所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但事实是赤壁大战前很多谋士都告诫过曹操这仗不能打,但曹操都没有采纳。郭嘉在世时,曾与曹操打胜过不少谋士们都反对的战争,更从曹操执意打没有把握之战时将他拉回。比如他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当时的背景情况是,袁绍和曹操要物资去打公孙瓒,信中言语充满傲慢和无理,曹操看后十分生气,就决定出兵给他点教训,但如果曹操真的出兵攻打袁绍,那么他后方的吕布就会趁机偷袭,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把吕布解决了,然后再回过头打袁绍。不过这时候曹操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了,死活就要去干袁绍,谁劝都不好使。这时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说曹操各方面都胜过袁绍。不过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东汉末年正是士族崛起的时候,曹操郭嘉都是明白人,曹操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所以郭嘉的意图根本就不是跟曹操讲道理,而是要渲染一种袁绍不足为惧的感觉,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绍兵虽众,何足惧哉?而徐州吕布,实乃心腹大患”。既然其他谋士的建议曹操没有采纳,为什么曹操笃定“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为曹操知道郭嘉会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提出建议。

  只可惜,郭嘉活的时间不够长。

  平乌桓之役途中,由于水土不服加上操劳过度,体质本就不好的郭嘉,病逝了,得年37岁。在曹操这么多的谋士里,和他最合拍,最了解他的,只有郭嘉一个人。其实换做我们是曹操,也会更喜欢郭嘉。郭嘉这种人,知道你想要什么,也知道你想怎么办。他会从无数个办法里,找到最符合你想法的那个,自己再加以调整,然后放到你面前。看起来,是你选择了这个办法,可实际上,是他把这个办法,放到了你的最佳选择上。郭嘉死后,曹操身边提供办法的人很多,但能根据他的想法,帮他做出决断的那个人,却一直缺席。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北返:“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他哭的,其实不仅仅是郭奉孝,还是赤壁之战,手下竟没一个人,能劝住上头的自己。

  私认为,曹操与郭嘉是古往今来君臣相得的典范,他们不仅是君臣,更是知己。

  知己曾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夙愿即是曹操统一天下,他隐居颍河,暗地看着这曹操开创的万里河山。而今,斯人已逝,颍河长流。

  寂静中,隐隐传来幽咽声。子期不再,伯牙绝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惊鸿哀雁此起彼伏地低鸣。

  【第3篇】曹操

  讲起三国,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曹操,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世人都称其为“奸雄”,可见世人对他是又恨又惧,虽然“奸雄”和“奸贼”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天壤之别。

  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值得敬佩的。”世人对他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说他是“奸臣”,还有人骂他为“奸贼”,可见曹操对历史影响之深广,犹如一枚石子投入湖水中,惊奇了层层涟漪。我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而乱世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的大舞台,在无法为人“能臣”之后,曹操毅然而然的走上了一条“治世”的道路,而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按现代的功勋评价,那曹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以及哲学家。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一,本人有雄才大略,有勇有谋,谨慎有度。在董卓祸乱朝政时,曹操敢于只身前往刺杀董卓,一心想着匡扶汉室,建立功勋。事败又联络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可见曹操的英勇无畏。后见汉室已无力回天,诸侯纷纷称霸,便又凭借自己的实力去争据。正在天下人都在为传国玉玺争得头破血流时,曹操却绕过袁绍,千里奔赴洛阳截回了天子,将都城安在自己的地盘许昌,上演了一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传世壮举,足以见其雄才大略和远见抱负。其人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军事家,能进能退,在对抗袁绍的百万大军和后来骁勇的西凉军时,明知自己实力不足,无以抵挡,曹操就采用计策,利用前方挑衅厮杀,明在鼓舞军气,壮大声势,实则拖延敌方时间,趁其不备偷袭后方,然后前后围攻取得胜利。

  其二,脸皮厚,能屈能忍,能进能退。这一点,是刘备永远也无法办到的。如果说曹操是“真小人”,那么刘备就是当之无愧的“伪君子”了。刘备可以为了仁义委曲求全,三让徐州而不敢接,退出益州而不敢攻,然而曹操可以,他为得到徐州,离间刘备和吕布之间的关系,然后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徐州,在曹操攻下吕布之后,又完全忘记两人之间之前的隔阂,厚颜无耻的劝说陈宫为自己所用。赤壁之战战败仓惶逃往华容道时,他看见是关羽在把守道口,就利用关羽重义气的性格道出昔日情谊,得以率领残军逃亡。曹操带大军与西凉军大战战败,被马超在后追杀,为了不被敌军认出自己就是首领,先是脱扔了披风,后又割掉了长须,撤掉军旗裹头而逃。足以见识曹操的容忍能力,这也是一个霸主所必须具备的品性。

  其三,爱惜贤士,宽容大度,赏罚分明,管理有方。明主都爱才,视才如命,曹操也不例外。曹操尤爱关羽,敬其忠义,爱其武艺,在刘关张三兄弟败战走散后,曹操收留了关羽,并且答应了他的三条“霸王条约”,约定在关羽得知了兄长的下落之后立马就放他走,最终没能感动关羽,不过还是放他离开了。还有袁绍决定讨伐曹操时,命部下陈琳写一纸讨伐檄文,陈琳的檄文骂的曹操头痛欲裂,然而袁绍战败后,曹操将袁绍赐死,却并没有处罚陈琳,反而厚待了陈琳,这得需要多大的胸怀!前面说了,曹操还是文学家和哲学家,这与他的管理才能是分不开的,“望梅解渴”和“割发代首”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曹操以身作则,带领将士。敌军强大时也气定神闲,从不慌忙,稳定军心,还常常给士军励志,我认为这是一个领导者所独具的个人魅力,正是曹操的管理有度,赏罚分明,才使得曹军势力日渐壮大。

  最后,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那就是曹操的心狠手辣,奸诈狡猾。这个宽宏大量的人却又心胸狭隘,斤斤计较,而且是有仇必报,不择手段。没有什么他不敢杀的人,也没有什么他杀不了的人。《曹瞒传》记载当年在兖州时,他就杀了鼎鼎大名的边让,只是因为边让看不起他而说了一些侮辱不公的话,结果曹操悍然把他杀了,而且还杀了他一家。沛相袁忠和沛人桓邵也看不起曹操,边让被杀后,两人跪地求饶最终也未脱离虎口。在刘备占据西蜀讨伐曹操时,曹操派自己的弟弟曹仁去攻守,明知不可守,迟迟不派救援,结果看着全军覆没。曹操因疑虑,而错杀了吕伯奢全家,并道出了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我们现代社会流行“厚黑学”,要想成功必先脸厚心黑,我觉得曹操很具备这些。天下人无不惧他三分,因为他是曹操,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奸雄”。这也正是他的厉害之处。

  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易中天品三国说“曹操无论是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曹操是大气的,无论是其深陷困境还是节节胜利,我们可以听见他都是在笑,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如果他做错了事,打了败仗,或遭到人家的羞辱,看吧,他一定还是在笑,这让我们看见一个真实的曹操,一个一直都敢说真话的曹操,一个真性情,不做作的曹操。所以,无论历史怎样演变,世人如何评价曹操,都不可否认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他曾以他的声威和手段颠覆了一个时代。

  【第4篇】曹操

  世人都说曹操是一个奸臣,我看未必。

  一说曹操,想必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阴险狡诈、奸臣一枚。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谁都不能只依靠小说来评价一个人。

  比如曹操,在历史记载中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

  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所以曹操是一位枭雄。

  【第5篇】曹操

  在三国里,有太多的英雄人物,像刘备、赵云、张飞、诸葛亮、关羽……大家都喜欢他们,甚至到了崇拜的境界。可我只喜欢曹操,没错,就是那个施耐庵手中号称“奸绝”的曹孟德。有人说,孔明算得英雄,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是千年难遇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认为他完全可以有更大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他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孙权则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我认为,三国英雄,曹操莫属。

  你们说曹操奸诈?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就算你不想杀他们,可他们也会杀你,在那个你杀我、我杀你的世界,我反倒喜欢曹操的做法,为了自己而活,掌握自己的人生。有人说诸葛亮是正义的化身,可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把周瑜气死了,怎么没人说他阴险呢?其时,曹操从小就很聪明,小时候,曹操非常顽皮,他父亲忙于事,没时间管他,但是,他叔叔经常告诉曹操父亲关于曹操的一些劣迹,曹操对他叔叔可谓是恨之入骨。但是碍于是长辈;没有发作,终于,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有一天,曹操的叔叔看见曹操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忙向曹操的父亲说,曹操生了重病。待曹操的父亲回来时,曹操正在玩耍,曹操的爸爸道:“你不是生病了吗?”曹操笑道,“我没病啊,是谁咒我?”后其父不再相信曹操的叔叔。

  曹操这不叫奸,这是智慧的体现。

  我觉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姓刘者可当帝?曹操的一生,有不少罪过和错误,但正如鲁迅所说的。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他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还称王不称帝,说“天下为定,不得遵古”。是多么有先见之名!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来,一个一个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二心的,把那些动摇份子都给我揪出来,而曹操没有。曹操发现这些一堆书信,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做得很漂亮,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因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说,自己心里都没底,何况大家呢,这勾结袁绍又不是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这都清算不过来,何必要清算呢,这个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当着全部人的面把这些证明全部烧毁,让大家放心,跟着曹某,只要衷诚,以前的事我不知道。可见他的政治才能甚高。曹操很会装糊涂,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的天下。

  他还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火烧赤壁使他元气大伤,但他毫不气馁,真乃帝王之大气也!然而,败仗并不能掩盖他的计谋。也有书说道,空城计乃曹操所设,当时,一个叫郭冲的人十分崇拜诸葛亮,才编是诸葛亮出的空城计。

  他又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

  他还有好多的故事,什么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割须弃袍,割发代首,败走华容道……刘备虽有三顾茅庐之故事,曹公却有跣足迎许攸之美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胸怀坦荡,立志高远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也有自己的缺点。他太多疑,误杀吕伯奢,成为后人反感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有一点自私。他梦中杀人之事,也足够凶狠。因不信任华佗,将他杀害,自己也因病去世。可是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那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总之,我认为,三国英雄,曹操一人而已!总之,曹操是应该给其一个公正的地位的时候了,就象文革以后,咱们也给刘少奇等人平反一样,咱们应该要有自己的看法,用事实说话。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咱们的社会才会更有发展。最后,我得出结论,三国鼎立初期的英雄人物中,唯操尔。曹操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榜样!,我永远以他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