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种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的营养大餐,这次,我也要当一回“农民伯伯”。一个雨后的下午,我、表妹和爸爸约好姥爷去种菜。
到了菜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像面包一样包得紧紧的卷心菜,小杉树一般郁郁葱葱的胡萝卜,开满黄花不时有蜜蜂飞来飞去的小白菜地……真是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啊。
今天我们要种的是黄瓜。姥爷已经把菜地粗粗的翻了一遍。我拿了一把小锄头松起土来,姥爷和爸爸也忙乎起来。才干了一会,我就累得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于是坐下来休息了。哪知道爸爸说:“你还不如你妹妹呢!”这我可不服气,拿起锄头用力一锄,哎呀!锄头嵌得太深,拔不出来了。我只好叫来表妹,两个人使劲拔呀拔,终于拔了出来。不过用力过猛,两个人都摔了大跟头,弄了一身泥土,我俩开心的大笑起来。
“姥爷,土松好了,黄瓜秧呢?”我可是筋疲力尽了,可表妹还在不亦乐乎地问。姥爷不慌不忙地“变”出一根秧,又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把秧插在中间,又把周围的土扒弄扒弄,还提醒我们说:“不要扒得太紧,不然会把黄瓜秧弄死的。好了,自己试试吧。”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秧,轻轻地挖了一个洞,接着又插秧,把土扒弄好,太好了,我终于种下了一棵。这时旁边传来“噗噗”的声音,原来表妹正用力打着土,姥爷急得够呛,“行了,行了!黄瓜秧快被你打死了!”姥爷看了我种的,点点头说:“嗯,甜甜种的挺好的。”
几个人忙活了好一阵,一排排黄瓜秧整整齐齐的种了下去。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刚才的辛苦顿时抛到九霄云外,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盛夏时节,翠绿的黄瓜藤爬满了支架,金黄的小花星星点点绽放在黄瓜藤上,翠玉似的鲜嫩的黄瓜挂满了黄瓜藤,贪吃的爸爸迫不及待的拿着鲜脆的黄瓜大快朵颐……我情不自禁地又笑了
【第2篇】种地
近半年来,湖北大学一名教授开了一个“种地补习班”:每周六免费教小学生种地。有家长表示,学种地是为了孩子认识自然。也有家长表示,现在小学生本来负担大,学这些考试不考的科目没意义。就此,我们连线本台特约评论员朱成方,让他说说,就这么让孩子学种地有意义吗?
说起当下的各种补习班,那真是“不要太烂了”,很多有识之士甚至口诛笔伐,强烈要求取缔那些无节制地增加孩子们学习负担的补习班。然而,为什么偏偏是这位湖北大学的庞教授举办的这一个“种地补习班”,却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踊跃参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呢?
在别的补习班里,孩子们补习的大都是奥数,是英语,是一些与当下的学习·成绩、与今后的应试教育有关的科目。再看看,在这个特别的补习班里,孩子们“补习”的,又是一些什么内容呢?是整地、是播种,是间苗、是灌溉、是施肥,是收割……正如庞教授所说的:“现在的很多孩子只知道东西是从超市买来的,而对于它们的播种、生长、成熟的过程,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缺失症……”而对很多家长来说,自家孩子的“症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要不然,怎么会“种地补习班”一开办,就会有那么多的家长带孩子踊跃报名,希望自家孩子能够补上“种地”这一课呢?
在这样的补习班里,孩子们能够学到什么呢?看看那个名叫梅子行的五年级男孩就知道了:他在“梦想农场”里种下了五六粒花生,当补习班结束的时候,他收获了两三百粒花生,当这孩子手捧着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花生米,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的时候,他还会像以往那样懵懵懂懂地对别人说,花生米是超市里买来的么?不用说,从播种到收获,这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早已在这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扎下根子了。
真心希望,这样的梦想农场,能够在全国各地开办起来,让更多的孩子补上“种地”这一课!
【第3篇】种地
每到假期,除旅行、读书之外我最爱的事情就是回老家跟家人一起劳动。
这天上午,我看到奶奶在院子忙活,走近一瞧,奶奶坐在小马扎上正把一头头大蒜分成一瓣儿一瓣儿的,剥好的蒜瓣儿在地上隆起个小山丘。我蹲在奶奶跟前好奇地问:“奶奶,剥这么多蒜做什么用呢?”奶奶笑容满面地抬起头,“该种大蒜了,剥好了一个个种地里去啊。”“剥多少啊?”我拿起一头蒜,边剥皮边问。“哎哎~单瓣儿蒜皮不剥的,剥光了可不好长大蒜啦。”奶奶边指导我干活边说,“来,我考考你啊。咱们要种6分地,大蒜种植的行距是20厘米,株距是16厘米,平均一头大蒜有10瓣儿蒜,需要多少头大蒜啊?”我眩晕了,“6分地……是多大啊?我们还没学呢?”
奶奶拍拍手站起来,说:“跟我走。”然后扯着我的手,穿过后门走到田地边儿,胳膊挥了挥,“你看,这是一公顷地,也就是15亩,1亩有10分地,1亩大约667平方米,6分地是多少平米呀?”我心塞,“奶奶啊,你这考题咋就张口就来呢?”沉吟一会儿,我回答:“0.6乘以667……400平方米!”奶奶笑了,“对,咱就在这块400平方米的正方形土地上种蒜,你帮奶奶算算要剥多少头大蒜啊?”我马上开动搜索引擎在脑海里搜相关的知识:400平方米,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封闭图形,棵树等于段数加1,行距20厘米,2000除以20再加1等于101,株距16厘米,2000除以16再加1等于126,101乘以126……12600加126得12726。“奶奶,12726瓣儿蒜!”我抬起下巴得意洋洋地回答。“完了?”奶奶有点儿戏谑地眼神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冷静,冷静,肯定有问题!我懊恼地一拍头,忘了要算出多少头大蒜了,赶紧补救:“嘿嘿,12726除以10,大约1273头大蒜。回答完毕!”
“回吧,剥蒜去。争取这几天给种下去。”奶奶转身走了。我在后边疑惑地问:“奶奶,你不是说你学问低吗,那怎么计算出来要用多少啊?”奶奶笑了:“我们种了一辈子的地,不用算就能约出来大致要用多少,这些经验都是劳作中一点点积累来的,不比你们啊,动动脑筋就能算出来。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不管做啥都需要知识的。”
我看着奶奶稍稍拱起的肩膀,更坚定自己努力向学的心。
【第4篇】种地
又到了该锄花生的季节了,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到田地里去锄花生。今年的花生不多,不用怎么忙活儿就能收完。
看着结的又饱又多的花生,我不禁赞叹到:“今年的花生还不懒呢。”奶奶却说:“家里就剩这一亩多地了,再不好好种,多丢人呀。”“不丢人,相比那些把地荒着不用的,我们这多好,自己种的,吃自己的花生,用自己种的花生油,这多天然,吃着健康。”爷爷笑着说。我抬头一看,可不是好多田地都荒着呢,地里长满了野草。原来是政府建设,占了土地,很多人家里东占一块,西占一块,就没剩多少了。有的怕种了庄家收不了,干脆就不种。有的觉得种地费事,得种,得浇,还的除草,忙下来累不说还卖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到附近的工厂去上班挣钱多呢。看着那么多地荒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记得妈妈总说,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种了几十亩地,地里种大蒜,种西瓜,还种玉米、花生,收了就去卖,那时也不觉得累,还干得挺起劲。每当西瓜成熟时,家里到处都是瓜,那时也不怎么吃饭,挑一个大瓜吃,那时的瓜都很甜,瓜瓤还是沙的,看看熟不熟,挤一挤都有沙沙的响声,不像现在的挤不动。后来瓜不行了,就学别人盖大棚种蔬菜,可能是方法不对,菜的收成不是很好,就又改种花生,看谁家花生结的又多又饱就用谁家的种子,后来出现3仁的,现在又有红皮的小花生。一天到晚总倒腾着地里种点啥好庄稼。地不够就去开荒,去承包别人的地。从没想过让地荒着,都想着靠种地过日子。
随着郑州的扩大,我们一下子被划到了郑州,我们也升级到了郑州市人,也就是从村里人变成了城里人了。人们的生活也从穷苦跃进了小康社会。很多人会选择用钱买一些蔬菜,而不再种。随着土地和种地的减少,一部分人看到了商机,把自己家种的花生拿到集市上去卖。以前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花生,现在只有到集市上才能吃到。就像奶奶说的,自己的土地,稍微种点就有吃不完的食物,地荒着花钱买,多可惜呀。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我喜欢种地,在地里种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为他去劳作,收获时,感觉地里到处充满着成熟的气息。
【第5篇】种地
父亲是工人,也就是毛主席最宠爱的工人阶级。年轻时候在老家吃不饱饭,就逃荒到了陕西,曾在咸阳工地上干活。幼年读书时,他是班上的前两名,数学、珠算都很好。这,在工地上就派上了用场。
父亲对土地情有独钟。九零年退休还乡,看到村西的路沟荒着,他如获至宝,就扛着撅头、铁掀开垦起来。多半辈子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对我来说,是那样的新鲜,对村里人来说,也该是新鲜的吧。以前满是杂草、烂砖的路沟,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能不让村里的庄稼人觉得新鲜吗?我觉得枯燥累人的农活,父亲却干得如甘如饴。
不久,他又承包了五亩大田。大田的南头临着一个荒沟。惜地如金、喜欢开荒的父亲,自然不会让它闲着。
父亲等人承包十年的大田到期了。李忠要在那里建农场,就在四周砌墙把大田围了起来。墙走到父亲的地边时,就把他开的那一点荒地给毁了。父亲就和李忠理论。李忠也不是善辙儿,不然也不会包那么大一块地。他答应包赔父亲三百元的开荒费,可父亲就是不同意。李忠喊我父亲四叔。十年前,李忠和“他四叔”情同战友,共同把贪污公款的李子义从队长的位置上掀掉。如今在父亲龙钟之年,他们又闹别扭,在县城工作的我能静心吗?
李忠和我本家姐夫李勋是干亲家。我这姐夫,在村里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受李忠之托,李勋哥给我打电话说:“赔三百已经不少了,为了让俺四叔满意,你再拿七百,凑够一千给我,我就说是李忠赔了一千。”我抽空回了一趟老家,给姐夫了七百元。遇到难以摆平的事,都是姐夫出面搞定的,这面子能不给他吗?再说,肉烂在锅里,这钱还不是给了父亲?
李忠包地建农场始终是村里人耿耿于怀的事。告李忠的人不少。父亲也参与其中,很令我担忧。都走不动的老人了,咋还那么热衷于村里的事呢?况且,父亲是国家退休职工,是没必要关心土地的。更何况,父亲和李忠原来可是告倒李子义的盟友呢!
上周末,我和母亲在一起包饺子。母亲说:“你老是把钱花到那篝木地(家乡话,没用的地方)?”原来,我拿出七百元钱的事,在这次土地纠纷中也被曝光了。我真是哭笑不得。生我养我的村子啊,什么事都藏不住。也许,这就是我讨厌它的原因吧;也许,这就是当初我发奋学习要离开它的原因吧。母亲为我不平,她认为我是被逼无奈才出的那笔钱。我说:“我还不是为了我爸吗?不想让他和人家年轻人闹气啊!他和人家年轻人斗有啥好处呢?我不出那七百元钱,父亲和你又不接受人家赔的那三百元钱,李忠又不愿意多出一分,那你说咋办?”“他不愿意多出,就推他的墙!”母亲说。
我无语了。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咋还这么打打杀杀的?推墙就会引起吵架、打架。我在外面工作,听说家里父母挨打了,能安心吗?能袖手旁观吗?常年在外工作、轻易不回来的我,回到村里处理这种事,脸上能有光吗?
【第6篇】种地
父亲要过饭。他对粮食的珍惜,对土地的眷恋,是我难以想象的。刚退休,就承包了五亩地。父亲这块承包地的一部分原来是天学种着,地边上有天学栽的一棵桐树。父亲见天学,说:“天学,你抽空把你那棵桐树出(伐)了吧。”天学答应得很好,就是迟迟不行动。天学是村里的电工。那时候,电工可是村里的光棍(不好惹的人)。
回到家里,母亲老是提起这件事,说天学不自觉。天学和我一起长大,儿时关系也不错。当电工后,他管着电,管着浇地,管着打麦,管着吃水,在村里颇有势力,对于在外教学的我,只是客客气气的。他拖着不出树,我还真拿他没辙。父亲说:“天学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不想和他一个样!”父亲年轻时,性子强,很少受人欺负。
被父亲催得急了,天学嘿嘿一笑:“四爷,我把树出了,咋在你地里长呢?你一个大工人,还在乎这么一棵桐树?”
天学的桐树始终屹立在父亲的田边。也长在我的心上。
麦罢了,我帮父亲收拾地里的麦秸。挥着桑叉,我把麦秸围着地边上天学那棵桐树堆着。父亲说:“你怎么把麦秸靠着树堆呢?将来肥积好了,不好往地里运送。”我不吭声,继续堆着。父亲想发脾气。
无奈,我告诉父亲:“你不是一直想让天学把这棵树出掉吗?这次管保他自觉出掉!”听了我的主意,父亲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在我们中原老家,夏季便是雨季。连续的夏雨把麦秸堆浇得透湿。天晴经日头(太阳)暴晒,麦秸堆外表被晒干,里面却是湿的。无论白天黑夜,它都在发酵发热。生活在一人高的麦秸堆里的那棵桐树的日子,你可想而知它所受的煎熬。夏季,正是树木的鼎盛时节,它满树的叶子却在慢慢地枯萎。除了父亲,没有人知道它的变化。秋天来了,树木的叶子还不改夏天的繁华,然而,天学的那棵桐树已叶落殆尽。等到天学看到的时候,它已被风干了,踢两脚,哐哐地响,完全成了一棵死树。
很快,天学就把那棵树出了。性子刚烈的父亲,总嫌我窝囊,总觉得我是一介书生,撑不起门面。私下里,我常埋怨他不懂以柔克刚呢。
【第7篇】种地
昨晚,吃过晚饭,没什么事情,在小区里散散步。一阵风吹来,桂花的香味引导着我前行。还未走到桂花树前,被一幕吸引了。
只见一位老人头戴一盏明灯,正在家门前的小菜园里弯腰寻找着什么,我上前看个究竟。这是一块白菜地,白菜苗的长势不均匀,有几颗长得特别高,鹤立鸡群,剩余的多数营养不良的样子,像是缺乏关爱的孩子。而且,几乎每棵白菜的叶子上都有被虫咬的洞洞。老人仔细的扒开每一片叶子,哦,明白了,是在捉虫子。我很纳闷,捉虫为什么不选在白天呢,白天光线好,一眼就会看出究竟。
于是,我和这位老人攀谈起来。
“大爷,这么用心呀!怎么不白天捉虫子呢?”我好奇的问。
“你不知道呀,这种虫子很狡猾。前几天我发现有几棵白菜白天好好的,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站不直了,到了下午就完全倒下了。白天我把白菜地看了个遍,也查不出来原因。在一个晚上,我试着找原因,原来这种虫子白天藏在土地里,晚上才出来偷吃。这种虫子特别坏,总是从白菜的根部吃起。白天我也捉虫子,是那些绿虫。现在捉的是灰虫,有筷子那么粗,将近两寸长,被称为土霸王。昨晚,我就捉住了六条。”老人很耐心的介绍着。
“真想不到土霸王这么狡猾,不过,还是我们人聪明,还是会把它捉到。”我应声到。
“要想让土霸王不猖獗,最好的办法是在地里洒药。”老人说。
“是啊,这个土霸王,让它没有生存的地方。不过,咱这样捉,也不错。种的白菜不多,也捉的过来。咱的白菜长大可是没有农药残留的,绝对的绿色呀!”老人一听,开心的笑起来。
母亲常说,人勤地不懒,土地不会说瞎话,你只要用心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现在,看到老人猫着腰在一棵棵的给白菜捉虫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用心呀!老人对待白菜对待土地,像对待孩子一样,不厌其烦仔细的观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态度,如果用在教育上,何愁换不来学生的进步呢!记得一位教育家说,做教育的,就像是农民种地,用心才能收获。这和母亲说的,人勤地不懒,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想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像这位老人捉虫子,没有捉不到的虫子。这里,没有把学生和虫子做比较的意思,只是要说明用心和不用心,就是两重天!
从这位老人身上,我还看到,教育的用心,不能只下表面功夫,要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如果老人白天找不到问题的原因而放弃的话,白菜还会一棵棵的死去。正是老人的细心观察,才发现了白菜死去的根本原因。在教育中,对学生的负责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要深入学生的身心,发现阻止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人没有去把整块地洒药,我想是对土地和蔬菜的一种保护。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在教育中,就是既要解决问题,更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最好是进行暗示而不是直点其名,给学生留了面子,学生才乐意接受参与到学习中。
再一个,老人既在白天捉虫,也在晚上捉虫,根据害虫活动的时间和特点个个击破,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因材施教”吗?对待学生的错误,根据学生的个性,就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分别对待了。
这位老人真是了不起,由衷的佩服!
【第8篇】种地
星期六上午,我跟妈妈一起去我们新家的菜地收菜。
经过几十分钟的公交终于到了地里,我们先开始收菜。放眼一望,整块地跟我上次来真是判若两样。我冲到黄瓜藤前,立即动手去摘黄瓜。我一开始收黄瓜的时候,不仅觉得刺很扎手,而且黄瓜很难搞掉。妈妈提醒我:“黄瓜头没有刺,而且只要拿出黄瓜往上一撇,黄瓜就摘掉了”。轮到摘青椒了,我不知道哪些青椒该摘,哪些不该摘,误摘了好几个个小青椒。妈妈再次帮我普及了摘青椒的常识,下次我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了。
要开始浇水喽!我们家买了一个浇水的泵,地旁边有条小河,只要在小河里放个盆子,再把水泵放到盆子里,把水管接上水泵的插头,再打开电源,水就冒出来了。呼呼!我很贪玩,把水管喷向天空中,真的像下雨了一样,正好那天天气很凉爽,就更能模拟出真正下雨的样子了。
接下来轮到收最难收的青菜了。我们要拿小锄头把青菜的根挖出来,这样就能把青菜彻底收掉。我不太老练,老是把一些菜直接用锄头给戳烂了,妈妈跟我说下一次要先往深处挖,看到青菜的根后再把它挖出来,这样就不会用锄头割断青菜了。呵呵!看来干什么都是有技巧的呀!
收完菜浇完水后,我是不想再干活了。搭黄瓜藤的时候,家里还剩一根棍子。于是我就拿着那根棍子舞动起来,自己就像齐天大圣一样,呼呼!好厉害呀!那根棍子简直是直冲云霄呢!
妈妈把剩下的活干完了,我们嘴里吃着纯天然无公害的黄瓜,提着战果开开心心往家走。自己家里有块地真好!种地不仅好玩,还能吃上健康的蔬菜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