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六年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4-06-17 22:19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14篇)

  六年级学生写作字数要求一般在四百字以上,对于作文的主题结构规范也是比较严格了,学生们需要给文章注入自己的想法与创造力,以下是作文盒子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1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14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1篇

  我们的家乡——潮汕,当地的风俗异常独特。

  别俱风味的牛肉丸

  牛肉丸在潮汕是一种别具风味的美食,制作简单,需要材料牛肉,木薯粉,先将牛肉切成小片,用两铁棒不停轮回的敲打,将肉打成细末状,再放木薯粉搅拌,做成一个个的牛肉丸,胖嘟嘟的小丸子就出炉了,简直跟变魔术一样,贴在牛肉丸那儿一闻,一股淡淡的香扑面而来,顿时,口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犹如三千丈的瀑布。一出炉子,清香四溢,咬一口油脂饱满,一股淡淡的清香在口中徘徊,松软而又不硬,油而不腻,还特别有嚼劲,特别适合咽饭的“开胃菜”,让人回味无穷,奇特无比。

  说到牛肉丸,我猛然又想到送礼的佳品。

  别出心裁的礼品

  大桔是潮汕必送的礼品,也许有人会问,送大桔有啥好的呢?

  哈哈,这就是大桔的.别出心裁之处。在潮汕地区,桔子很大,桔子皮可治百病,肉呢,鲜嫩多汁,果汁丰满,咬一口清清凉凉的桔汁滑入喉咙,甘甜甘甜的,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仅叫大桔,还叫潮汕桔,寓意着“大吉大利”。

  传说,有一位农户,得了一种口渴病,吃什么也解不了渴。

  有一天,农户梦见一了位神仙,神仙说,只要吃了她们家里桔子,就可以药到病除,妙手回春,醒来一试,果然灵验,事后,大方地将自家的大桔送给了每一位村民,这就是大桔送礼的由来。

  这就是潮汕,一个与众不同的潮汕。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2篇

  从前,每逢清明节,我们一家总会聚在一起吃饭,尤其爱吃青团。上至70岁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岁的小弟小妹,没有哪一个不爱吃青团。

  青团,顾名思义,就是青色的小圆球,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颗绿色的宝石,圆滚滚,胖乎乎,叫人觉得它可爱。

  我们姐妹几个,在清明节前总会帮着大人做青团,把艾草汁拌进糯米粉中,再包裹进自己喜欢的`馅儿,揉成球状,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们在做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偷吃几个。妈妈见了,皱眉道:“咦,怎么少了几个青团?”每到这时,我们便躲进屋子里偷偷地笑。

  等青团一上桌,我们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顾不得吃糖了,哭着要青团。平日里的什么淑女优雅,此时早就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点青团,一只手上拿着三四个青团,另一只手还在不停地抢着,等到别的菜都上齐了,我们一个个眼睁睁的望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鸡鸭鱼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是青团已经塞到喉咙眼了,还能吃得下去吗?于是便在心里暗骂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青团。可是等到来年清明节时,我们见了青团还是会忍不住伸手去抢。

  现在的我,看到街上有卖青团的,便会缠着妈妈给我买,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团时,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3篇

  每个人的家乡的风俗都不一样,就说过春节吧,我的家乡最奇特的风俗就是送“恭喜”。

  大年三十晚上不仅仅是家家张灯结彩、放鞭炮等习俗,其实鞭炮声中还有我们在送“恭喜”。送“恭喜”其实就是给别人家送去新年的`祝福,家里有些大人走在一起,抱着或牵着比较小一点的小孩,稍微大一点的小孩子就不跟大人一起,他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一家一家的去送”恭喜”。每家都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零食招待送“恭喜”的人,只要小孩去了便会给零食,这样小孩子们把零食装在自己带的袋子里,然后高高兴兴带回家享用。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姑姑一些人去送“恭喜”。我们来到了一户人家前,便会一起大声说:“恭喜啊!恭喜啊!”。里面的人听到声音便会出来,热情的迎接,又是递烟,又是端茶,又是邀请我们坐下吃东西。我们便会跟他们说些过去的一年里的生活情况,过得怎么样,然后夸一下对方,祝福他们。那些人呢,也会夸过来,要是看到小孩便会给零食,有时是一个小红包。一阵对话后,我们便会走,然后去下一家。快到下一家时,我们拿着手电筒会对着他们那照来照去,让他们知道,到了时同样会说:“恭喜啊!恭喜啊!”。里面的人同样出来迎接,每次走一家都是一样的。其实过年就是亲朋好友的相见,和小时候的好朋友一起聊聊天。其实每走一家,心里都会有些开心,看着爸爸、妈妈、姑姑和那些大人们说说笑笑,让我感受了亲情、乡情和友谊的珍贵,几十年都不会散。

  一眨眼,我们一下就走了许多人家,但是并不觉得累,小孩有很多好吃的零食装满袋子,心里特别开心。而大人们也见到了自己小时候玩得很好的朋友,心里也是很高兴。鞭炮声响个不停,随着一声又一声的“恭喜啊”,使过年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当然也寓意着来年我们生活更幸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4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无数诗人留下思念;八月十五,无数诗人写下名句。八月十五,就是中秋。

  那年中秋的下午,来到奶奶家。踏入房门,奶奶正做着月饼。奶奶将小团馅料放入压扁的小团面团里,包成了一个球形,再用模具压出花纹,月饼就做完了。一个,两个,三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月饼出现在盘子中央。看着,我也和奶奶一起做着月饼。“蛋黄馅的、红豆馅的、五仁的'、莲蓉的……”奶奶自言自语着。“哎,豆沙呢?豆沙去哪儿了?”小弟听见了,从屋里探出头来,脸上一副心虚的笑容,嘴边……哎,那是……豆沙?”你竟然偷吃!”小弟吐了吐舌头,跑走了。

  奶奶将月饼放入了预热好的烤箱,每五分钟涂一层蛋液。“叮!”反复几次后,烤箱发出声音,奶奶把月饼拿出来,香气立刻四散开来,布满了房间。

  晚上吃过饭,我们坐在窗边。天上的圆月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月光洒在了湖面,洒在了树上,中秋节特有的美好,像月光,洒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头。大家围坐在桌旁,桌上摆着下午做的各个口味的月饼。咬下一个豆沙馅的月饼,月饼皮中间夹杂着豆沙,甜美的味道在舌头上跳着芭蕾。软软的甜甜的,一使劲,它才不情愿地从你的牙上脱落。咽下去,那独特的味道回荡在你的嘴里,让人忍不住还想再吃几个。朦胧的月光下,奶奶给小弟讲起了故事。

  相传,后羿娶了一个叫嫦娥的妻子。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王母娘娘赐他两颗药,吃一颗,可以长生不老,吃两颗,可以成仙。后羿将药交给嫦娥保管,却被徒弟看见了。三天后,后羿去打猎,徒弟装病留了下来,拿着刀逼嫦娥交出药,一急之下,嫦娥将药全部吞下,身体离开地面,飘向月亮,成了仙。

  望着月亮,吃着月饼,千古流传的中秋节!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5篇

  “五月五,是端午……”这句民谣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节这天华夏很多地方会包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国爱国诗人,由于国家破败,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屈原自杀的那条江边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让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学会了包粽子。

  刚到外婆家时,外婆正在包粽子。粽叶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脚粽,顾名思义,小脚粽形状如三寸金莲,顶儿尖尖,脚跟儿圆圆。她先用手指将粽叶窝出一个凹槽来,裹成一个漏斗状,裹紧一点,把米倒进去,封顶,再取了另外一片粽叶对着雏形一裹,最后用绳子包扎。外婆娴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见外婆做出了一个粽子,我便也兴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试一试,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窝出一个槽,把糯米倒进去。就在这时,“哗啦”粽叶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来,下面的口子开了,糯米就顺着这个口子洒了下来。再看外婆,她已经又包好两个了。尽管心急但也不是办法,只得虚心请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诉我:“你捏的太松了,所以才会散。”听到外婆的指导,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试了一次。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没有再漏了,第二片粽叶也顺利地包了上去。一个小粽子就这么诞生在我的手里,尽管有点小,但它毕竟是粽子嘛。而最后扎线的任务就交给妈妈了。有了之前的经验,包的'粽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外婆和妈妈看见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饭时间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进了厨房。过了一段时间,厨房里传来一阵“噗噜噜”的声音,我想掀开锅看看,却被外婆拦住了:“还没烧好呢,现在开了锅它烧出来就不好吃了。”我有点扫兴,只得脑补锅中的画面:包住粽子的那本来碧绿的粽叶,现在应该已经成墨绿色的了吧?包扎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线,现在也应该变得松散了吧?被粽叶包裹着的糯米,应该变得又软又粘了吧?

  “吃饭了,吃饭了。”又是爸爸来喊吃饭了,我飞也似地冲进厨房,锅边两个大盘子里已经装了冷在那的粽子。粽叶和毛线,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样。粽叶里包裹的糯米膨胀,变软变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经从粽叶缝隙之间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厨房里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并把手上一个剥好的“小脚”插上筷子,递到了我手里。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团被粽叶清香环绕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么东西都没放,却无比的清香甜美。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是苏轼的一句关于端午的诗句。端午节当中包粽子这个习俗,不就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素质的体现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6篇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到岁末它就会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声响和红光。于是到了那天,大家就点燃鞭炮,门上贴上了春联,把年给吓跑了。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我是上海人,记忆中每到春节的时候,大街上行人开始了,大人们都张罗着买年货,我和妹妹就负责贴福字,写春联。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围着圆桌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团圆饭。满满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有让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鸡,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我爱吃的桂花糖藕,最馋人的是桌子中间滚烫的“全家福”,其实“全家福”就是一个大砂锅,里面有蛋饺、肉片、冬笋。鱼丸、熏鱼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们把菜吃得干干净净,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装,已经圆溜溜了还在大快朵颐。我们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小孩子还能拿到压岁钱。这些就是我记忆中过年的样子。

  过年除了吃团圆饭,各地过年时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北方人过年要吃饺子,广东人过年要说‘恭喜发财’,南方人过年吃年糕,那我们就吃汤圆啦!

  奶奶教我们包汤圆,她一手拿着皮,一手拿着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从瓶子里挖出一点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来,搓圆,一个可爱又小巧的小汤圆就做好啦!于是,我们也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我们包的汤圆简直不忍直视。奶奶就轻声指导我们:“这里芝麻少放一点。这里皮子包紧一点。”吃着我们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像被灌了蜜一样甜。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7篇

  在我老家陕西那里,过年会举行社火活动。

  一次,我回老家过年,就看到了社火。

  那天,听到外面锣鼓喧天,人们就知道社火队来了。

  孩子们、大人们、老人们都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迫不及待地出门看社火。

  道路两旁,观者如堵。我睁大了眼睛,踮起了脚尖,探出了脑袋,张望着,满怀期待地等着社火队的到来。

  锣鼓声越来越响,社火队一边表演一边向我们走来。有扭秧歌的,有划旱船的,有舞龙舞狮的……当然了,还有敲锣打鼓的。场面十分热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踩高跷和抬阁。高跷演员们踩着四尺多高的木棍,表演着各种动作,时而挥舞着衣袖,时而时而旋转着身子,时而又扭动着腰肢,如履平地般,全然忘却了脚下的两根木棍。

  而抬阁是有两三个人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一个人用几根棍子居然抬起了两三个人,还能游行一圈而不倒。这实在让人称奇,我看得两眼发直,忍不住鼓起了掌。

  妈妈告诉我:“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见父亲闯了大祸,十分难过。于是他填平了九州大裂缝。黄帝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了社神。

  那时有瘟疫鬼到处散播瘟疫,但他怕响器烟火,这就产生了击器而歌、燃放烟火以消灾祈福的民俗。还有人说社火是苗庄王率军乔装打扮逃离琐阳城时流传下来的。”

  社火队渐渐远去,我的眼睛久久跟随着他们的.背影。社火年年都演,人们也年年都看。无论将来怎么发展,社火的热闹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对家乡陕西来说都是永存的。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8篇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奇特的风俗活动,每年春节,我们家都会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请火姑娘。

  请火姑娘可讲究了,只有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才能请到,在别的时间段,是请不来火姑娘的。

  请火姑娘的第一步,制作火姑娘。

  首先,得先准备七根柳条、七根桃树枝、七根茅草、一个小稻草人,还有一个竹提篮。接着,把柳条、桃树枝、茅草插在稻草人背后,再把稻草人固定在竹篮里。紧接着,来到最重要的一步为火姑娘画上一个漂亮的脸蛋。把脸蛋画好后,再把它粘在稻草人头上。准备工作便做好啦。

  夜幕降临,大家在院子里围着火堆,火堆前方,两个姑娘提着竹篮,周围摆满了贡品和火纸。接着,外婆便熟练地喃喃自语(四川话):

  “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就请天上的火姑娘,火姑娘你要来,早点来,莫在路上紧到挨,紧到挨,打湿你的绣花鞋。”

  接着,外婆就问:“火姑娘,来了没有,来了就点一个头。”神奇的事发生了在没有人偷偷摇竹篮,没有风的.情况下,火姑娘竟自己点了一下头(使劲向前摇了一下),这表示火姑娘已经来临。

  然后,我们就可以向火姑娘提各种问题了。并且,火姑娘真的超级灵验!

  那一年,小姨妈正巧怀二胎,十月怀胎只差了十几天,但小姨妈依旧没有生产。我们恰好赶上请火姑娘,于是,我的三姨妈便问:“火姑娘,我的妹妹最近会生产吗?会的话就点一个头,不会的话就点两个头。”我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火姑娘,而火姑娘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于是我们赶紧给小姨妈打了视频电话,给她通报了这个消息。结果,不知道是否出于心理原因,次日凌晨,小姨妈竟然真的生了!

  迄今为止,火姑娘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解释。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心中那一道最神秘的光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9篇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10篇

  我还在睡梦中,一阵鼓声伴着人们“嘿嘿”的喊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年一度的它终于如约而至。

  今天便是端午节了。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在我的家乡,人们在这天里都会划龙舟·包粽子·放孔明灯·带香包·放烟花等等。

  我刚把目光集中到那桌上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陷上,就被破门而入的小伙伴将我拉到楼下去。

  更多小伙伴在等我呢!我还一脸茫然,就被小伙伴拉着就跑,他们洋溢着笑脸,嘴里不停吐露着:“快跑”。在路上,我们还遇见了敲锣打鼓的游行部队在马路上整齐划一地走着。他们带我来到大桥上,当时人海如潮水般涌入,我们被围的水泄不通,不过我是奋力地挪移到了栏杆边。桥下有五条龙舟,旁边还有个大鼓,真是壮观。

  随着时间的挪移,一声鼓声震耳欲聋。龙舟比赛开始了!虽然每个龙舟的外形不同,但前面的龙头都显得霸气威武,气壮山河。五条龙舟差距不大,而队员们却不相上下卖力的划着。随着比赛越发激烈,人们的喊声也越来越高,有的'人惊天动地的喊着加油,有的人窃窃私语在讨论花落谁家……

  下午,千门万户都在包粽子,站在阳台上,都能闻到大街小巷的粽子味。我们家的馅料非常丰富,一眼望去,就深深扯着了我的眼球,不禁令我垂涎欲滴且眼花缭乱:有肉馅·红豆馅·板栗陷·咸鸭蛋陷,更甚至还有包含上面四种材料为一体的精华之棕。我的奶奶把一个大叶片叠成一个甜筒状,就往里面放酱汁糯米及各种馅料,转几圈,像变,魔术似的,打个结,粽子就完成了。

  晚上,我手挂着香包,吃着粽子去卓望山广场散步,粽子中酱汁·馅料·糯米的灵魂搭配在我口中四溢,唇齿留香。

  这时,上空传来一阵响声,许多五彩斑斓的烟花纷纷绽放开来,犹如一朵朵鲜艳美丽的花朵欣然怒放。烟花过后,天空又升起千万盏孔明灯,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夺目,简直是美妙绝伦。

  端午节在龙舟比赛的高呼声中、在棕香中、在明灯中完美落下了帷幕……如上,便是我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11篇

  “新年到,真热闹,鞭炮响,压岁钱,年夜饭,送祝福,真是快乐而又热闹的一天。”

  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由于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四川人早早就开始了准备,甚至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在过去的成都会杀猪过年,包括现在也会杀猪过年,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猪,装香肠,腌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嘶叫,城市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肥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成都人郑光明的《成都旧事》中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人往往会把杀猪刀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活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至甚香,它表面那一层咬下去口感妙不可言。

  除夕夜,大家围着桌子品尝美味可口的团圆饭,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大家都不想睡觉,要守岁,盼望着新的一年来到。

  过了除夕夜,正月初一就悄悄的来临了。大人们说:这一天不能扫地,应该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来,不让财富被扫走。到了晚上,小辈们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要给小辈们发年钱——就是“压岁钱”,意味着新的一年富富裕裕。

  四川民间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旧时在春节前后,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大年三十,正是人们做这么多的准备所求的,正如大年三十不可少的年夜饭,这顿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热闹的一顿饭了吧,这一顿饭一定有鱼,因为年年有余,菜品越多代表好运更多,初二初三就吃剩菜表示有余有剩。我们家今年团圆饭是火锅,酸菜鱼,肉,素菜等美食火锅的味道与香气简直就是色聚香全,使人咽上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12篇

  “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在花灯的照耀与精彩的舞狮表演中,元宵就此拉开了帷幕。

  傍晚,院子里、大街上,处处悬灯结彩,挂着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花灯,看得人眼花缭乱,把整条街照得如同白昼。

  满街的花灯各式各样、图案各异,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简单又漂亮;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了眼前;再看那古色古香的宫灯,还有那乖巧可爱的'兔子灯……各式各样的彩灯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精细,美不胜收。

  但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街上的舞狮表演了。

  我去的时候,舞狮表演已经开始了,只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咚锵”的敲鼓声,大地瞬间欢腾起来。我知道,舞狮的表演队伍就在前方,我急忙向前跑去。不一会儿,远山喧响,鞭炮齐鸣,舞狮表演开场了。

  惊天动地的造势引来了不少观众的围观,几千双眼睛注视着场地,一种急切而兴奋的心情与紧张的氛围融为一体。

  他们身穿红衣,头套狮装,前者双手持道具戴在头上演狮头,后者俯身抓住前者腰部,另一个人则双手举起绣球逗弄狮子。

  街道十分狭小,表演的人们却从容不迫,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看得人们目不转睛。

  这时候,锣鼓喧天,雄狮开始大展身手,好像是要夺走绣球。它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摇头摆尾,简直和真狮子一模一样。狮子向大家鞠了个躬,后脚一蹬,前脚一提,跃到街上的另一边,狮子伸伸腰,蹶蹶腿,冲观众点点头,腾挪间又跳到了原位,可不管怎么追,狮子依然只隔绣球一步之遥。围观的人们越来越多,看得入了神,也替狮子捏了一把汗,生怕狮子拿不到绣球哩!

  突然,狮子沉默地停了一会儿,全场顿时肃静,屏气凝神。过了一会儿,一声“咚锵”,狮子全身发力,用力一转,后脚顺势腾上了一层,一只前腿小心翼翼地按着桌子,另一只前脚稳步而上,然后用它宽大的嘴一口叼下挂在最高处的红绣球,凌空扔向观众。表演结束,全场顿时响起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看完表演已径很晚了,回家后,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开心地吃着汤圆,猜着灯谜,春节的帷幕也渐渐拉下。

  吃完元宵,再望望街上,人依旧络绎不绝,真是“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13篇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第14篇

  芝麻汤圆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杨介梵

  在老杭州人的观念中,吃完年夜饭,必做的肯定是第二天的早饭——汤圆啦!

  听外婆跟我说,做汤圆老有讲究了。外婆说,她那时候啊,根本没有电动磨粉机,得先拿着黑芝麻,去邻居家借用石磨,使用浑身力气转一圈又一圈,才能将芝麻磨成芝麻粉。当然这是在准备年夜饭吃食前就应该做的了。

  准备好芝麻粉,接下来就是把大锅烧热,把猪油、芝麻粉与白糖一股脑儿全倒进去翻炒,直到将其炒成糊状,再关火盛出,放在一边晾凉。这就是馅儿了。

  等晾凉后,把馅儿搓成一个约山核桃大小的圆球,再在事先准备好的竹匾上倒上糯米粉。接着,把黑芝麻球放在匾里不断顺时针及逆时针晃动,抖动,等到“黑脸大汉”穿上了“银装”,一颗颗雪白的汤圆就做好了。这个过程相当讲究,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巧,一般都是由“老师傅”——太奶奶来完成。

  另外,这做汤圆的.时间也大有讲究。照规矩,在年夜饭以后,大家围坐一圈,一起动手搓馅,由“老师傅”负责“擂”汤圆,所以这种汤圆也被称为“擂大”。做汤圆必须在午夜前完成,用做第二天一早全家的早餐,大概是寓意一年团团圆圆吧。

  做好的汤圆静置一夜,第二天大家起来煮着吃,满口美味和心意。

  杭州人过年就是这样,不仅与众不同,还极有特色。你说呢?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