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袁隆平
现在我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都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每当我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一个解决了我国吃饭问题的大功臣_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靠着自己的发现,养活了中国13亿人的生命。而就是这个其貌不扬、富有才华的小老头,获得过“共和国勋章”。袁隆平曾把水稻比作武器,对手是饥饿,他赢了!
数十年来,袁隆平获得的各类荣誉数不胜数,他十几年前就拿到了“世界粮食奖”,“沃尔夫农业奖”,还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宏愿,他长期置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全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美国、巴西、越南等大面积种植,年种植的面积高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品种高出二吨左右。
袁隆平毕生的愿望就是消除饥饿。而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却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崇拜他坚持不懈,我崇拜他伟大宏愿,我崇拜他不懈努力,。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像袁隆平爷爷一样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
【第2篇】袁隆平
老师家长经常告诉我说,现在幸福生活得来不易,没有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一代一代为幸福中国默默奉献的身影,就不会有我现在幸福的生活,要感恩,要珍惜!
是啊!别的不说,就是想想我有时不好好吃饭而饿的直哭时的感觉,我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刚刚去世的袁隆平爷爷。
说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伟大的科学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他却谦虚的说:“人民科学家我谈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是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他希望“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一样大,然后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他在工作上严谨认真、勤奋努力。有一次,他早上来到田边,700多株秧苗被连根拔起,而且都不见了,过了几天他才在学校的枯井旁,发现了五株残缺不齐的秧苗,这才能继续研究下去。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就。2017年9月"相两优900年(超优干号)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
袁爷爷,为祖国创造出无数的贡献,他解决了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他坚强,他忧国忧民,他有坚定的信念,为袁爷爷致敬!向您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第3篇】袁隆平
嗨,大家好,你们知道袁隆平是谁?我想到你们应该知道他是一位农民伯伯了吧。他种水稻也就是米,养活了14万人是中国的奇迹。但这些奇迹还有很多,例如钟南山与火神火神山与雷神山创造了奇迹,和白衣天使一起。这是我们国家虽然年龄大,但有一颗挚爱,赤子之心呢。我们面对国旗庄严宣誓说,从今以后好好学习,不再调皮,上课听讲,不要再玩儿了。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那么的完美,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辛苦三分靠努力,七分靠打拼,我相信大家应该知道的这句话。
上天啊,袁隆平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我愿他在天上能安能平平安安的。在上面开开心心,在袁隆平喝孟婆汤的时候,记着往他的汤里放一些糖。袁隆平爷爷在他生前最喜欢吃糖啦。我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要记着,钟南山,袁隆平,黄继光,邱少云等等这一类的英雄们,这让我们的中国发扬光大。
我也希望大家记着这些英雄们传承他的精神和基因,不要做世界的败类,我们要把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精髓学到用到发扬光大,发扬在祖国别的国家。
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学他们的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勇气,还要有一颗坚定而坚强的心。
【第4篇】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于1930年,于2021年5月22日因器官衰竭逝世。
袁爷爷研究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上亿中国人。如果没有他的努力,现在中国还有近一半的人饿着肚子。
袁爷爷经历过大饥荒后,立志培养出杂交稻,让中国人不再挨饿研究期间,他由于经常下田查看水稻的生长,皮肤晒得像非洲人一样。他也遇到过很多挫折和打击,但这些困难都被他克服了。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中国人才能吃得饱、吃得好!他挥洒在田间的汗珠化为了一颗颗饱满的大米端上了我们的餐桌。
袁爷爷有两个伟大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他希望全世界的稻谷都能长得像花生一样大。稻穗都像扫把一样,而他可以带着草帽坐下面乘凉。
袁爷爷有一句名言: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杂交水稻研究出来前中国是第二大种国家。袁爷爷和无数的科学家把中国拉了起来。
袁爷爷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到了杂交稻的研究上,他是伟大的。他为了中国人民能吃饱饭付出了一切。研究期间他的母亲逝世他都没有回去看望!他是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让中国人端稳了饭碗的英雄。秉承他的遗愿,珍惜他的劳动成果,不浪费一粒米,希望有朝一日袁爷爷的在天之灵能看到他的两个梦想实现。
向袁爷爷致敬!
【第5篇】袁隆平
就在十几天前,我国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逝世,但他的精神与我们同在,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袁隆平爷爷,他不分昼夜在田间研究杂交水稻,即使周围没有一个人支持他的研究,但他依旧不放弃,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总能看见他在田间劳作。终于袁隆平爷爷解决了吃不饱饭的问题,给所有人类带来了福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而袁隆平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40年的时间,经过上万次的失败,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没有放弃,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我们要有感谢他!
面对未来,袁隆平爷爷仍满怀希望,旁边人没有一个看好他,认为他是疯了,连新研究的水稻,产量也少得可怜,但他充满了希望,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验不成功,他也不气馁,坚持实验杂交水稻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是他几十年的愿望。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就会想起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古老的土地上,用他一生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我由衷地敬佩他。
【第6篇】袁隆平
大家好!我相信你们都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吧!他们为我们的粮食做出了巨大的奉献。那你们一定知道一首诗《悯农》的诗歌锄和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接辛苦。
那么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爷爷,我的爷爷是一位喜欢种田的人,自己身上有病也不管早上很早就起床去种地非常非常的勤劳。其实我爷爷不是农民他退休以后没事做就到乡下别人荒废的地方整理出自己的小田地种上了很多的农作物有茄子、青菜、辣椒、豌豆、包心菜等。不管严寒酷热都要去浇水、施肥、拔草反正一天忙到晚,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每次种田回来就像水里捞出来了一样汗水可以沿着衣服往下滴让人一下子想起了锄和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接辛苦。这首诗的真真含义
每当蔬菜成熟的时候是我爷爷最高兴的时候就会带我到田里看成熟的蔬菜那红红的辣椒,辣椒的头尖尖红红的像一根红红的针、绿绿的包心菜,一片一片的叶子远看就像一团团绿绿的火焰、紫色弯弯扭扭的茄子,就像一只只紫色的长条形气球可爱极了。
直到现在爷爷已经68岁了但是我的爷爷还是坚持种田的习惯同时也拥有着很多奉献精神,每当蔬菜成熟常常有人偷偷的到地里面摘菜爷爷总是笑着说:“他们肯定生活条件不好要摘就摘吧!”这就是我的爷爷我爱我的爷爷。
【第7篇】袁隆平
袁隆平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熟悉吧!他就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敬佩。可这么伟大的一个英雄人物却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个伟大的英雄。他所种的杂交水稻。让中国千千万万个吃不饱饭的百姓吃饱饭。虽然在种植“杂交水稻”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但袁爷爷一直坚持了下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杂交水稻”种出来了。杂交水稻让近20年的粮食增加到了3000多亿公斤。
袁隆平生前获得过许多奖项其中就有“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对共和国所做的贡献。
袁隆平爷爷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但是他却过着和老百姓一样朴素的生活。爸爸曾经告诉过我:有一次袁爷爷去国外领奖时,穿了一套西服,却没有打领带,与他同行的科学家说不带领带,显得不庄重、不严肃。于是他就去商店买领带可太贵了。于是就在附近的小摊上花100港元买了一盒六条装的领带。袁爷爷说:“虽然很便宜,但质量也挺好的,也非常好看”。
袁爷爷对祖国的贡献和他朴素的生活,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要学习袁爷爷的朴素。虽然有钱,但不要花钱大手大脚要把钱花到有用的地方,要把钱帮助有需要的人。
袁爷爷在种植杂交水稻的过程中,有许多失败,但袁隆平爷爷从没有放弃。袁隆平爷爷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感动了我。他就是我最崇拜的人。
【第8篇】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016年朝花的一篇报告文学,为读者讲述了这位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在稻田里孜孜不倦地追求与忙碌。他的世界其实就在稻田里。
袁隆平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农民和亿万个农民的故事。他有很多农民朋友,也有许多素昧平生的农民慕名而来找他,他的门永远是向他们敞开的。于是,这篇报告文学里便有了一个农民为袁隆平塑像的故事。但最值得关注的,并非农民与袁隆平为塑像本身展开的“拉锯”,而是一个农民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那是从崇拜偶像到崇尚科学、靠科技致富的一条路,这也是袁隆平最希望看到的一条路,一条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真正出路……报告文学的最后,请听听袁隆平的心声:“我还想再活十年,十年后,一系法杂交稻肯定能搞成功,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他一向是不说满话的,但他说这话时,眼里闪烁出一种奇异的、甚至是神奇的亮光。尽管,他向水稻高产的极限、向人生与生命的极限发起的挑战,还会阶段性地遭遇困难,但一个人和一粒种子的故事还将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