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感悟生命
从初为人师到现在细细数来已经二十余载,我也从一个稚嫩的小姑娘逐渐走向中年。细细想来,在二七区棉纺路小学任教已有22年,这二十多年来曾经为了工作上的成功而喜悦过,为了失败而失落过,但更多的是在工作中我踏踏实实,默默奉献。
刚上班时,学校因为场地小,在体育方面没有什么特色项目,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积极联系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李老师带领队员走进我校为学生进行了毽球展示,之后我校就把创办毽球特色项目作为学校宗旨,开始向毽球特色方向发展,以毽球为体育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全校每人一毽为口号,每个班级成立毽球队,再挑选三至六年级部分优秀队员组成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进行训练,从学生的基本功练习到有一定对抗程度的练习。经过毽球运动的训练和学习,学生有兴趣,校园有氛围,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1999年,因为个人身体原因在住院手术,出院后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想让别人因为我的病而对我“另眼相看”,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样,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好。
我出院上班不久,就赶上举行二七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趣味运动会。虽然我刚出院,但我不愿落后。鉴于自己年轻经验不足,我就带领队员外出学习经验,回来后根据学生年龄小、体质差、而兴趣足的特点,开展训练。工作中,我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得过重病的人,每天一大早赶到学校率队晨练。经常都是学校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说真的,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很累,早上六点多钟到校开始训练,吃过早饭紧接着就要给学生上课。中午我也经常不回家,辅导学生花样训练。下午上完课又是紧张的训练。回到家,已是晚上七八点钟了。一天下来,除了吃饭和睡觉时间,我几乎都在站着努力工作。回到家,我总是已经累的腰酸腿疼。虽然如此,第二天的我依然精力充沛,全力投入教学和训练。经过疾病的历练,我感激生命对我的厚爱。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获得区趣味运动会团体冠军,毽球队参加省级比赛也获得优异成绩。
我的嗓子本来就不是太好,教师的职业又比较特殊,尤其是在操场上上课时说话不聚音,为了保证上课效果,我需要大声的给学生讲课。由于嗓子长期劳累得不到休息,我的声音经常处于嘶哑状态。再加上得了这种病,更是雪上加霜。医生建议我保护嗓子。但为了我的工作更好的开展,我又必须克服。记得参加二七区广播操比赛时,我带领六十多个学生进行训练,为了让每个学生的动作都能规范整齐,我反复的给他们纠正动作,但有些学生今天说过以后,明天还要出现同样的错误,我常常要费劲口舌的给他们纠正。那段时间累得我嗓子整日都说不出话来。丈夫劝我不要那么认真,能少说点就少说点,但我的工作原则告诉我不能凑合,要干就必须干好。终于,我们的广播操获得了区二等奖,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从2003年起,我开始担任学校毽球队的训练工作,训练第一年的11月份,我率领学生开始参加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各项毽球比赛,我把每次比赛当成自己的一次学习机会,从中发现,从中领悟。回来后认真找差距,尝试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经过一次次比赛后在个人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提高。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学生已从最初的只能发个球变为胸停、膝停、脚勾、都能掌握,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使学生既提高成绩又不耽误学习,我都选择在下午放学之后进行一个小时的训练。因此,我经常都是学校走得最晚的。令我欣慰的事,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毽球队在省、市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关爱学生放在第一位。记得第三次手术出院不久,有位学生在校外玩耍时不慎被玻璃划伤了脸,鲜血直流,看到此情况,我不顾一切,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在医院陪着孩子缝针,鼓励他不要害怕。孩子家长赶到医院,我才悄悄地离开。
这两年,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从体育课教学改为心理健康课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协作、竞争的同学关系,促进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他们的知己,在师生和谐的互动中,正确引导、矫治学生的不良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未来的路我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我相信只要我快乐,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我就会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会把社会、家庭、朋友的爱回报给大家,会为社会默默地奉献更多!
【第2篇】感悟生命
34年前,震撼地震,影响无数人的心灵,在我脑海中印出的五个可怕的话,唐山地震,是清楚的。我看到地球突然眩晕,天空从黑色变成红色,然后从红色变成了紫色;我听说闪闪发光的建筑,发出齐泽的声音,只有几秒钟,我看到地下水管破裂,水直入天空;我看到地球裂缝,人们的恐慌,和有刺耳的哭声:我看到地面,妈妈在我的心声响了很长时间,以反响很长一段时间。
雨,下一个,如此荒凉,只有看到很多人躺在泥泞的地面上,倒在废墟中,他们躺在一个血池,一些幸存的人被救出,但他们也被覆盖着受伤。
在这一刻,我似乎看到很多孤儿无家可归的样子,面对他们的亲人的遗弃,面对生活和死亡的选择,灵魂的创伤远远超出了疤痕的身体,痛苦,我认为,硬是它,他们的童年,必须覆盖着一个阴影,它永远不会忘记,像方丹说:我不记得了,我只是不能忘记!因为他们不能忘记,所以他们只能把所有的痛苦埋在心里,埋得深深。
相对来说,我们的童年,我不知道数千次甚至数千倍。我们的童年,有妈妈和爸爸的小心照顾,我可以坚持我妈妈的身边;一位老师同学热情帮助,我可以和他们一起玩;有祖父母的爱,我可以发一个小脾气。我们的童年,像一个梦想,一个梦想,我们有泪水眼泪;童年,像钢琴演奏音乐,音乐,我们有银铃般的歌。童年是快乐,快乐,无忧无虑的.
妈妈,对不起,我折磨你32年!对不起,对不起,这是结束的时候我震惊的最大的话,也是最温暖的人一个字,有点抱歉,虽然不是所有的内疚都表达,但用这句话,母亲已经满意,故事的女儿都被遗忘了,这时更多的怨恨比血的血液更稠了!
亲爱的,永远爱的人,不管发生什么,无论有什么困难,无论怎么不理解父母做什么,但父亲和母亲到底会永远原谅,宽广让我们。他们总是对我们做错事,但希望我们能努力纠正错误,我们已经想到了父亲和母亲?
在我们的父母和母亲不喜欢的膳食的脾气,脾气,你觉得妈妈和爸爸每天辛苦工作吗?我记得我父亲和母亲因为工作回来后,让我和我妹妹先做好饭,让他们回来做饭,我姐姐和妹妹为了给父母一个惊喜,给他们减少一些的负担,我们在家里使用一些蔬菜,做好工作,只是等待我的父母回来吃饭。1小时后,妈妈和爸爸终于回来了,因为是夏天,天气很热,妈妈和爸爸出汗,很累。我帮父亲和母亲递了一条毛巾,他们在感觉了很多精神后擦了脸,看到一张桌子的食物,但也总是说我妹妹和我姐姐很好,我的心甜。
其实,让妈妈和爸爸快乐很简单,只是一张简单的蔬菜桌子,当他们累了,帮助他们敲回来,递了一条毛巾,送一杯水,一个小动作可以让他们感觉很快乐。
地震可怕,夺去了很多生命,是生命如此脆弱吗?
有些人说,像玻璃一样的生活,碰撞是破碎,不能恢复。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所以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必须珍惜爱它,没有什么不能,生活不能没有,没有生命是没有什么,即使没有什么使用吗?生活不能用钱来衡量,而且钱也不能买回来。不,知道什么消失了。真的没有,玻璃崩溃,谁能让它恢复吗?一旦生活破裂,谁又为你的和平?我们应该努力照顾每一个人的生活,每一个生命是伟大的,值得尊重,脆弱,我们需要保护。
我们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有多小;在统一的人民面前,灾难是多么脆弱。虽然灾难是无情的,而且家庭永远不能改变关系,像链条一样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都是亲戚,这是怎么回事?不能擦除血,每个人的身体都流着中国的血,每个人都是一条中国龙,只要我们团结,我们就不能停下来。如果每个人都负责,每个人都勇敢和坚强,我们将能够击倒困难,胜利最终属于我们。
【第3篇】感悟生命
人的一生,无论成败都会得到太多人的帮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大自然的恩赐、时代的赋予。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帮助。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渡过一个个难关,一步步走向成功,创造并享受着美好生活。
同学们,你们感谢过父母、老师吗?感谢过朋友、同学吗?感谢过天空、大地、阳光雨露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人类广为传送的美德。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现在,有些同学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拥有如蚌含珠的呵护,然而对这种关心、帮助、照顾,他们似乎不知感动,不知报恩。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人生来就应该为你付出什么。父母师长对你的付出是因为他们有责任感,他们善良,他们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否则将永远也不会懂得“爱心”的真谛。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怀着感恩的心,一代伟人邓小平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这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在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行驶的汽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正的故事,感动与人对生命的关爱,感动与人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环卫工人;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每天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付出心血的园丁。当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闪亮在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院的大学生,却义无反顾地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这一平凡的壮举感动了每一个人,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而让他作出这一抉择的原因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徐本禹用他的爱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成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一个人没有了感恩,心就全部都是空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所以要感谢你,我生命中往来的路人,让我懂得淡来淡去牵累于心灵,感谢你,来来去去,我都会珍惜;感谢你,我生命中所有的师长,让我懂得知识的宝贵;感谢你我生命中至亲致密的朋友,快了有你分享,悲伤有你倾听;感谢你,我至亲至爱的亲人,让我在被爱的幸福中学会了如何去爱他人;感谢有你,日日夜夜,我都铭记在心里。
感谢日升日落,感谢快乐伤痛,感谢天空大地,感谢天上所有的星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苦难逆境,感恩自己的对手。感谢生活,感谢得到与失去的一切,以及无所得无所失的一切的一切,让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拈起生命的美丽!心存感恩,因为漫长的人生路上,我并不孤独。
朋友们,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有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这样,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我们的生命之花将无比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
【第4篇】感悟生命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被判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这本书记录了生命最后的旅程。在她的生命日记中,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以生死经历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观点,以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鼓励更多人感恩生活。这个风华正茂,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在与晚期癌症抗争一年四个月之后,终于撒手人寰。在病痛和治疗的摧残下,她仍能写下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的死神依然谈笑自若。在她已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的躯体里,仍蕴藏着多么活泼的生命力。
于娟是一个性格阳光的人。阳光背后,她对人生有深刻的反思。和今日别的青年教师一样,她也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体制内的职称升迁,二是现实生活中的买房买车,并且似乎不得不为此奋斗。现在她认识到——“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
诊断结果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死亡,于娟不用去想控制大局小局,不必去多管闲事淡事,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在这生死临界点的时候,我们透过于娟的双眼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我相信,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同,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她的这些体悟,现在只成了留给同代人的一份遗产。
病痛让于娟的生命经历了两次突变,第一次变化在她得知自己患上绝症之后,她明白了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生命就应该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升华到另一个境界,她明白不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同、世俗的功利来证明自己、获得快乐,只要寻找到有意义的目标去追求和付出,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看到于娟在病榻中的思考,我才意识到如今的我们缺少了多少思考,我们生存的社会弥漫着浮躁的气息,人人都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有所成就。一味的追求着,正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才去追求,正因为追求不到才去更拼命的追求。我们为了可以生存,并且为了可以生存的更好,不断努力着,有时候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所谓的权利,金钱,此时的“拼命”被赋予上不一样的意义,这是真正意味上的拼命!我们是否要在那么早的时候就达到所有功利目标?什么才是最宝贵的东西?于娟用生命做出了解答:“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是没有一样可以带走的。无论你的目标有多大,理想有多远,但都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你可以忽略健康一时,但是健康会忽视你一世”。
【第5篇】感悟生命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触动灵魂的人性寓言。
读这本书之前,我看了题目,便想:“天蓝色的彼岸有什么?有金色的沙滩,有灿烂的阳光,有诱人的甜蜜糖果,还是有童话般真善美的小世界?读完之后,书里单纯而又清晰温暖的文字唤起了我心中最美好纯洁的感情。它告诉我:学会关爱和珍惜生命。
小男孩哈里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正等着去天蓝色的彼岸,但他还挂念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姐姐老师和同学们,却又不知如何传达他的心声,直到他碰上了一个叫啊瑟的幽灵带着小男孩哈里偷偷地溜回了人间,向亲人好友告别,并向他们表示歉意和爱......
最近常有朋友在我耳边提到“珍惜”两个字。仔细想想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记忆中淡去,虽然我们曾经为此而兴奋、而喜悦、而欢呼、而哭泣、而悲伤……我们是否曾好好珍惜!?
小男孩哈里死了,可是他无法去天蓝色的彼岸,因为他还没有对他的姐姐说一声:“对不起,我爱你,姐姐。”所以,为了对姐姐表达歉意和爱,哈里用尽了身上最后一丝力气,最终他微笑着飞向了天蓝色的彼岸。
那么既然现在我们都活着,为什么不好好对待生命,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呢?在心里对那些爱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的每一个人说声谢谢。
母亲是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
23年前,您还是待嫁闺中的姑娘。穿过岁月,我依稀看见您当年的摸样.
那时,您的生活不曾搀杂孩童的啼哭,不曾浸渍油盐酱醋茶的斑驳,干净纯粹得好似夏日午后的阳光,淡雅清新得宛如丁香花的芬芳。
二十二年前,您的身边安置了一个小小的摇篮。
摇篮中常常号啕大哭的婴儿是我,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子,您在摇篮旁低低吟唱催眠曲:不知有多少个寂静冰凉的夜晚,我的哭闹让您自梦乡惊醒。
我开始牙牙学语,我已蹒跚着走步。我叫着,笑着,走向了成长。
妈妈,您就是照耀我的阳光。
妈妈,我知道,我是走在您的心尖上成长的。
妈妈,今天,我大了,您老了。
妈妈,我从来就不知如何诠释您的爱。可是女儿希望您知道,我会一直陪在您身边!生命是美丽的、无私的、纯洁的。因为生命中有了爱的存在,人与人才能走得更近,世界才会更美好。
既然我们的生命中有了爱和其他美好一切,我们还能看不开生死吗?。要珍惜生命,但别畏惧死。还记得汶川地震中张开双臂,死死护住桌子下的四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吗?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消防战士、公安干警、医生护士等众多无名英雄,他们面对死亡镇定自若,毫不退缩,他们的生命就不是终结,而是一种开始。
想想,看看天上的云,有什么不可以呢?珍惜生命的每一秒,让生命留下我们的辉煌,那么死又有何惧?死,永远是个忌讳的话题,但只要有了爱的填充,就会是美好的。就像小男孩哈里一样,他是幸福安详地飞向了天蓝色的彼岸,飞向了另一个起点。亲情,友谊,怀念,遗忘,原谅,被原谅……,这些人性的角落中最温暖的东西,在感悟的这一刻爆发了,静静地爆发了。有时候,感动就是这么简单。
《天蓝色的彼岸》一书,它呈送给我们最真切的感动与最伟大的爱,在人性的启示中感悟生存和死亡。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体谅这世界才能更美好。人活在世上要充分利用每一秒,只有拥有爱,才会理解世间万物,让我们一起怀着一颗宽大而又纯洁的心来充分过好每一秒吧!
【第6篇】感悟生命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另一个世界,一个魂魄?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于是我们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
上班的地方身处比较繁闹的街道,车来车往,虽然很怕过人行道,而那人行道却是从家通往单位的必经之路。于是我总小心翼翼的穿梭其中,常常在午夜被窗外刺耳的刹车声惊醒,常常听说一些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感慨良多,活着真好。当扶着惊魂未定的家人,看着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那辆转弯车,心是颤抖的,虽然我们还在互相安慰着说不会有事的,其实我们都在怕着。如果刚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唉,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感受到生命之轻!所以让自己快乐是重要的,只是不要引起别人的不快乐就好。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只能笑着过好每一天。
常常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选择是命运给我的一份考卷。而我,也许只是一个不合格的学生,永远交不出一份合适的答案。徘徊,感悟生命,走过了就不会回到过去,我怕着,正如怕过人行道,每一次走过,总不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在知道害怕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时候时,学着坚强,即使心里害怕,也要装着坚强,试着微笑,生命是脆弱的,看过那次交通事故的残骸,那辆还依稀可以看出是自行车的它似乎在述说着它主人的不幸。以为自己不会掉泪,然而还是掉了,站在一旁,默哀了一阵,没有因为红灯变成绿灯而走人,静静的在那儿感受生命的脆弱。也不知道它的主人到底有没有生命危险,站在这儿祝福它的主人平安无事!
虽然害怕,然而我依然会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看着四季的轮回,看着花开花谢。握着命运的手,我未干的泪痕里依然闪烁着微笑。坚强,也许我们可以躲避内心的脆弱,可以让自己不必感受生命的脆弱。也许我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粒微尘,可是对于我来说,我是独一无二的。既然生命如此脆弱,既然悲伤不能改变什么,那么我只能选择坚强。和命运说一声你好!然后坚定地跨入那一道门槛。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间充满灵气,草露清清,云霓浅浅,碎风点点。生命在简简单单地延续着。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在我,已不只是一种繁茂与艳丽。活过了这么多时光,我想,我已没有理由为自己找一些莫须有的借口逃避。面对人行道,也该有种坦然,有种坚强。
【第7篇】感悟生命
大概是前年的岁末吧,二哥给我们推荐史铁生的两本书,一本是《病隙碎笔》,一本是《务虚笔记》。听说不错,急忙到书店买了两套,一套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了二哥,一套留给了自己。也许事太多,也许是心沉不下来,简单翻了翻,就扔到一边了。
最近,在家整理东西,忽然发现它孤零零的躺在一边,感觉真有点冷落了它,遂带到身边,每有闲暇,就拿出来看,刚开始真有点看不进去,一个念头闪过:这可是史铁生在病中写的呀,难道你不想了解一个人在绝望中是怎样想的?有了这样想法就有了动力。慢慢读下来,不知不觉被感动着。正如在华语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史铁生授奖词中所说: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勾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我一边读,一边用铅笔画着,这哪里是在读,这其实就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面对面的交流。我安静地聆听着,仿佛看到了坐在轮椅中的他,用充满智慧的,生动而通俗优美的语言向我娓娓道来: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人生本就是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个人在人生这场戏中只是扮演了该扮演的角色,这一点史铁生比谁看得都透彻。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病痛、残疾,作者并没有自卑与怨恨,而是以他豁达乐观的心态理智地去面对,并将之展现与我们的眼前。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世界曾经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之中。”他对生命的豁达,对死亡的正视,从自然层面上升到一个哲理层面,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只在乎过程本身,结果怎么样,那都是次要的。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感受我们一生应该感受的,经历应该经历的。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无中来,回无中去。真可谓“我轻轻的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这一点写的很巧妙,也很幽默,其实也很无奈。让人看了不免苦笑,笑中含泪。恰恰是这样,才表达了他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没有生过病的人,不可能会有如此的感受,从心底说出这话的人,一定吃尽了疾病的苦头,才会把幸福底线定的如此之低。
“二十多年前,残疾人史铁生选中了写作,当时我真不知这会把他带到哪儿去,我们一起坐在地坛的老柏树下,看天看地,听上帝一声不响,上帝在等待。前途莫辨,我只好由着史铁生的性子走……
我开始从一旁看他,从四周看他,从远处甚至从天上看他,我发现这个人从头到脚都是疑问,从里到外根本一个谜团。我忽然明白了,我的写作有他这个原型差不多也就够用了,他身上聚集着人的所有麻烦。况且今生今世我注定是离不开他了,………我甚至不得不通过他来看这个世界,不得不想他之所想,思他之所思。”这一段主要写他开始选定写作之路最初的那种迷茫,不知结果会如何。从开始的迷茫到最后的坚定信念。“我优势与他的仅仅是:他若在人前假笑,我可以在他后面真哭。”生命至于我们只有一次,它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尽管道路曲折,尽管布满荆棘,我们也要以从容闲适的心情往前走,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初萌。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这不必惊慌,也最好不要逃避,莫由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质问你的信仰,激活你的思想”;尴尬使人思考,尴尬会使人经常处于反思与自省中,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这差不多算是规律。”否极泰来、绝处逢生,从来就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它差不多是自然规律。一个人倒霉到了极致,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掩卷沉思,无限感慨。感慨于上天竟把这么多的灾难降临到一个人身上,翻开本书的扉页,看到作者的一张照片,仔细观察,一张灿烂的笑脸,竟看不出一丝的忧伤,不仅肃然起敬。这是一个怎样的
人啊!因为有病,他体验了常人体验不到的痛苦,也体验到了常人体会不到的孤独,因为孤独,才有机会面对自己的灵魂,拷问灵魂。病对于他是一种苦难,在接连不断的苦难面前,他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接受,选择了面对。他从苦难中完全超脱了出来,进入了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他的文字有一种苍凉的味道,是穿越在苦难黑夜中的碎笔,是他对生命的了悟,正所谓“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第8篇】感悟生命
前段时间,老家村里发生的一件事情,引起了我对“生命”的思考。本想以《生命——脆弱?顽强?》为题,记录下近来的所思所想,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实在想不出什么富有诗意或哲理的题目,依然选了这样一个老套的名字——《感悟生命》,但希望,它所承载的思想是正确的,还希望,多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我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农历七月初八晚上10点多钟,在郑州的弟弟打来电话,说村里的队长和一个23岁的小伙子一起出车祸去世了。生死本数自然,但这个消息对于一个只有400人口,只有一个“队”,还构不成一个行政村的小村庄来说,无疑惊天动地。老家没人,都在郑州,但家人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接到好几通传递此消息的电话。电话里,弟弟感叹,好好的两个人说没就没了;妈也在旁边说,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挂下电话,我也感叹:生命竟如此脆弱!
队长58岁,也是我们小村的村长,按辈分,我应该叫他大爷(伯伯);小伙子23岁,家里只有他一个男孩子,据说今年国庆要结婚,一切婚事都在准备中。在农村,这样的孩子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更何况,他的父亲在今年春天开着农用车干活时出了意外,至今还不能走路。当天上午,两个人骑一辆摩托车出去办事,中午在外面吃了饭,在回家的路上,在将近进入村子时,摔在了马路上。出事时前方没有任何障碍物,只是,两个人都喝了酒。不知是不是醉驾,起码属于酒驾,骑车的小伙子当场身亡,坐车的大爷送到医院后还是没能醒过来。看到发生这样的事情,两家人痛哭欲绝。妈说,过了好几天,见到那个大娘时,见她的脸还肿着,整个人都变样了。而23岁小伙子的妈妈,简直就要疯了。
我感叹:其实,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自己的亲人。他们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离去,又给身边的亲人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好好活着,不仅仅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也使自己的亲人能少一点担心,多一点安宁。
在开学的第一次会议上,刘校长为大家分享了视频——《独臂女人》,我为之震撼。回家之后,我又从网上找到这个视频,与家人共享。看独臂女人的故事,我又感叹:生命竟如此顽强!我被这个叫任吉美的女人感动了。从她的脸上,我看到的是自信、乐观、坚毅。看她用那双灵活的双脚做事,我感叹: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的双手,又能做得了什么?而她的双脚,还有什么不能做?她搅鸡蛋、穿针、穿衣服、打牌、蹬缝纫机等等,哪一个动作都让我不由得发出赞叹,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上天是公平的,都赋予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生命。生命质量的好坏,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仔细想想:人的一生还是短暂的,我们没有理由去浪费自己的生命,时间也不允许!所以,作为家里的一名成员,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虽然不能为父母做什么,但只要回家陪爸爸妈妈唠唠嗑,相信父母就会很知足。公公婆婆虽然没有生养自己,但为自己生养了一个优秀的丈夫,相信不管是哪一个公公婆婆,都是希望自己儿子和儿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爱老公,就应该连他的父母一起爱了,包括他的全部。其实,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只要我们多一点用心,多一点真诚,婆媳关系、姑嫂关系还是很容易处理的。如果能被公公婆婆称得上好媳妇,我想应该是比较成功了。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全身心投入工作,善待每一位同事,善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处理与家长的关系。如果同事喜欢、孩子喜欢,家长又赞许,这就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有一句话这样说:“我们都是凡人,都挣脱不了名利的圈套”。所言正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人生短暂,我们不应该只为名和利,为了自己内心的安然、也为了身边人们的感受,平和自己的心态,去掉身上的一些杂刺,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件事情,相信自己会更顺心,别人也会更舒心。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知不觉,已步入三十。三十岁,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是一个有韵味的年龄。用心经营三十岁,用行为去诠释自己的三十岁;用心经营生活,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更加精彩!
【第9篇】感悟生命
因为《合欢树》,我喜欢上了“用生命来写作”的史铁生,也喜欢上了合欢树,每当六七月份,公园、街头粉色的合欢花开放时,都会想起史铁生,想起他的作品。
新学期第一课,12级的教材是他的《我与地坛》。虽然已经是第三年和学生一起学习,但每次读来都很让我感动,让我的心灵受到剧烈的震撼。
当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当他终于明白自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之时,他的心绪荒凉。很自然地,他想到了死。是地坛,让他在惨遭厄运之后,慢慢地平静下来。
十五年前的那个下午,“失魂落魄”的他“摇着轮椅进入了古园。”这次偶然的“进入”,是作者生命史上的转折。这座“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古园,“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仿佛就是为了等他,为了给他一个思索生与死的地方,寻找一个活着的理由。
古园是一座神圣的祭坛。象征着生的欲望,也表达了对死的恐惧。沧海桑田,有的是斑驳的琉璃,颓圮的老墙,飘摇的树叶,还有那“摇头晃脑”的蚂蚁、蜂儿、瓢虫。古园的败落,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似乎蕴藏着生命的奥秘,也紧紧拽住了史铁生。于是他几乎天天来到地坛,摇着轮椅,走遍园子的每一个角落。在那里度过他的春夏秋冬,专心致志地思考着生命的意义。
古园是一个思考生死最适宜的场所,尤其对一个血气方刚便遭命运残酷一击的人。史铁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安静的、物我合一的境地,渐渐想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代他的一个事实。“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把死当作生命中必然要降临的“节日”,他便安心多了,因为参透了死亡,便开始面对厄运而不再逃避。死是容易的,生却是苦难。对史铁生这样身躯残疾的人生来说,尤其如此。虽然他接受了生的事实,可还没有寻找到生的方式,不知道该如何抵抗命运。
这时候,他的母亲出现了,是母亲的深情,牵引着他走了出来。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怀念母亲的章节,细腻的语言生动刻画了过早去世、无私而又崇高的母亲形象。平凡智慧的母亲一直默默为儿子承受加倍的痛苦,而当儿子猛然醒悟时,母亲已经不在了。
母亲想帮助儿子,却不知道怎么帮;想替儿子受苦也无奈不能;她只能无言地帮儿子上轮椅车,悄悄地注视儿子的背影及焦急地四处张望儿子……她只能默默地注视,无助的祈祷。史铁生到过的每一处,他的母亲都不知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母亲总是悄悄地来找他,又不让他发觉,每一次找到后又悄悄的离开。等他母亲去世后他才懂得那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无私的爱,他的伟大的值得他骄傲的母亲在他心中渗透的深彻。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使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爱不一定是轰轰烈烈,感天动地。平淡中流露着真情,爱如淡茶,越品味越浓香。
而这些,都是儿子多年后才意识到“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字里行间蔓延着淡淡的忧伤和自责。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自责,母亲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注视作者了,再也不会张望作者了……
史铁生写下这些文字,包涵了痛悔万分。待到“上帝看她承受不住了”,召回了母亲时,作者才幡然醒悟,原来那个他认为可以一直等待的身影,竟悄然离去。他不禁感叹“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读着这些浸满泪水的文字,我与作者一起感受着这份痛与悔,却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同样的母亲。很多人都习惯于忽视甚至伤害自己最亲的人,却不知他们在我们伤心难过时,比我们更加的惊慌、更加的难过、更加的痛苦,因为他们想帮忙却不知从何下手,想安慰却不知从何开口。
再读《我与地坛》,我更加明白了岁月的离去不可阻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并且多给予父母一些体谅,一些关爱。
【第10篇】感悟生命
十月的天气,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一直认为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莫过于深秋,有一点清凉,有一点淡然,让人的心灵在这一份宁静与安然中洗尽铅华,展现出最纯真最质朴的美。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能够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走进北大附小,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和体验活动,真的是万分荣幸。
在北大附小短短两周的时间,让我接触到了太多以前没有机会接触的东西。家长课堂上我领略了家长们对培养孩子的那份精心和恒心,见识了家长们高超的学识和文化素养,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做为家长也让我看清了自己在文化素养方面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读《静悄悄的革命》,让我明白了真正美好的课堂追求的不是“课堂上学生热闹的发言”而是“心与心的相互倾听”。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或者是无声的语言。一节叫“碰碰植物”的选修课让我见识了好的课不是教孩子们什么样的技巧,而是教给孩子拥有去大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并用心去感受美的心灵。听不同的教授专家做各种专业领域的报告,让急需成长的心灵汲取到深厚的思想和见解。尤其是一节TIP英语培训课上,一向不喜欢主动的我竟然大着胆子用刚学的英语邀请外教老师一起合影,从心底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和突破。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消化的东西也很多,但心底深处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来自东城区的特级教师王文丽的一节语文课。
王文丽老师一头精致的短发,着装质朴文雅,举手投足给人一种洒脱自在的感觉,简短的开场白更是让人领略了语文大家的语言魅力,整节课听下来,让我这个从没教过语文的门外汉听得如醉如痴,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畅快淋漓油然而生。大概人世间所有美的东西给人的感觉都是相同的,这真是一节美到心底的语文课。
《童年.冬阳.骆驼队》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成名作《城南旧事》,书里满满的都是作者对儿时在北京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整节课安静而又充满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跟课文的感情基调十分吻合。正如王老师在课后所讲,这样的课堂氛围跟她自己的个人性格有关,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朴素深沉不喜欢浮躁与喧嚣的人。平时听惯了公开课上师生热闹非凡的场面,仿佛课堂越热闹就越能显示教师调控课堂的水平,至此才明白真正好的语文课是来自心灵深处最真切的感悟,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提出的“从教一篇课文到读一本书”的教育理念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广泛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这个道理很多老师都明白,但怎样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是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们一直很棘手的难题。在这一课中,王老师从这一篇课文入手,先出示林海音的照片,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之后,继而引出了林海音的成名作《城南旧事》。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对这本书的兴趣,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这样不留痕迹的引导真的是恰如其分又十分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老师在中间就如同一架桥梁,连接了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如今我们到处都在提倡高效课堂,却忽略了真正的教育有时候是要慢下来的,脚步太快会让们眼里只有目的地而忘记了欣赏路旁美丽的风景。
好的语文课必然是文字与声音的完美组合,这样优美的文字如果少了精美的朗读那真会逊色不少。王老师在引导同学们朗读时的配乐也是别具匠心,《送别》是李叔同所作词,一个有着传奇人生的艺术大师,也是我一直顶礼膜拜的一个人物,我想一个人能够把音乐、绘画、书法、文学所有成就都集于一身,这应该是有着怎样惊人的天分。而在艺术成就达到巅峰之际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这又该是有着怎样的决绝。当年这首歌也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音乐刚起,马上就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情境当中。孩子们在这种舒缓而又看略带感伤的音乐氛围中一遍又一遍的诵读课文中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整个会场上空都被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所笼罩。这就是文学和音乐融汇交织的魅力。在这种优美情景的感召下,孩子们不仅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感情也得到了一定升华。我想许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一定会想起王老师今天所教的这篇课文。诚如王老师所说,艺术是相通的,文学和艺术不分家。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只会教课文,还要有文艺范儿,就这堂课而言,单是《送别》这首曲子的选择就显示了她独特的音乐鉴赏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己只要把美术学好就可以了,其它的好像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听了这节课我才明白要做一名好的美术老师,同样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及音乐素养,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方能做到触类旁通,方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如行云流水般游刃有余。我多么希望在我的课堂上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视觉的享受,更能带来听觉和幻觉的享受。我多么希望孩子们上了我的一节美术课,不只是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更多的能够接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洗礼,让自己的品味变得高雅和厚重。我会做一个像王老师那样的有文艺范儿的老师。
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在课堂上指名一个学生朗读,那个学生可能是班里的后进生,回答问题条理不太清楚。按常理,对于这样的学生,在这样的公开课上老师一般会稍作指导就让他坐下。但对这个学生王老师却耐心的引导,直到他最后把问题完全理解回答清楚为止。不作秀,不表演,关注所有的孩子,让所有学生都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课堂细节,却让我充分领略了一个语文大家的人格魅力。
课文讲到最后,王老师抛开课文,用略带低沉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调对大家说,《城南旧事》中林海音所说的城南就是她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现在已经拆迁,完全看不到过去的风貌。她也像林海音一样很怀念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讲到此处,她竟不由自主的流下了泪水。这是真情最自然的流露,那一刻全场静悄悄的,大家都被这样一种浓浓的深情所感动。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王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真谛。
两周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有一丝遗憾,遗憾的是自己从前在教学领方面没有进行过深刻的探索和研究,以至于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是陌生而新奇的。有一丝欣喜,欣喜这次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我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今后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第11篇】感悟生命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前两篇文章为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做一定的铺垫。《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从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于生命的体验还不够,让他们体会珍惜生命,让他们理解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是有难度的。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对“生命”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杏林子的生平简介,搜集有关珍惜生命的名言一或二句,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好准备。针对上课情况,以下三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第一课时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关注生命,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浏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老师总结: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重点语句,感悟生命。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事例?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自己的体会,在词语句子的旁边做批注。其次全班交流,再品读词句,感受生命然后通过资料的交流,情感升华,最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二、以读带讲,感悟生命。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读,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学习第一个事例时,教师导学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批注,学习这种阅读方法,再通过找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挣扎、极力、鼓动、跃动”等词语和三个“!”,一遍遍转换角色的朗读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个事例,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再在班级里交流,抓住“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又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朗读课题中,切身体会到“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意义。老师的范读、学生带着自己的独有的体会去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课堂气氛热烈、高涨。
三、联系生活,感悟生命。学习即生活。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生命的理解。在感悟第三个事例时,让学生切身体验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用认真、郑重、自豪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出了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也给了杏林子以启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并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飞蛾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从对杏林子的介绍中让学生体会到杏林子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联系实际生活举个例子来说说怎样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学生能够想到:打游戏、坐在教室了什么也不学、星期天睡觉睡到中午12点钟的、抱怨他人的、在校内外打架、骂人的行为......与此相对应的那些行为是好好得使用自己的生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乐于助人、给爸爸妈妈端一杯水、帮助家人刷碗、拖地......学生能够把含义深刻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相信孩子们对于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感悟“如何让自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学生列举了雷锋、董存瑞、王二小、张海迪、雨果等人物,自己周围的人或本班同学有谁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时间?学生情绪高涨,有说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有说本班的同学胡浩瀚、高凡、董婉豫等身边具体人物,潜移默化、影响熏陶学生向优秀者学习。让全体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能给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起正能量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教学自己在很多地方有了进步,但也存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课后让学生书写生命感言,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落实在课堂上,无法检验学生对生命理解的程度。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简练,感染力不够。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还应再多样些,教学机智也有待提高。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再接再厉,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