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打水漂
上个周六,爸爸带我到郊区的一条小河边玩。
我们驱车来到这里,远远的就看见河边聚集了很多人。“那些人在干啥呢?把小石头扔到水里,是学乌鸦喝水吗?”我问爸爸。“大概是在玩打水漂吧。”爸爸答道。“不如我们也玩打水漂吧!”我用期待的眼神问到。“好啊!”爸爸爽快的答应了。
爸爸先从旁边拿了一堆灰色的扁石头,对我说:“看,象我这样,先把它夹在拇指和食指中间,平着向河面用力扔去,石头会在水上面弹跳,这就是打水漂“。“原来是这样呀!”我很不屑的说道。于是我也拿了一个石头,照着爸爸说的往水里扔,可是并没有出现水漂,这时我想,可能是我没拿好石头,或者是我扔出去用力不够。想着想着,我就又拿了一个石头往水里扔去,可是依然没有出来水漂,于是我扔了一个又一个,还是没有水漂。
这时,我意识到我可能没有掌握方法。我沮丧的去请教爸爸,爸爸耐心的跟我说:“孩子,不管学什么,心态是最重要的,你认为这很简单,其实看似简单的做起来并不简单,就象学习,老师在课棠上讲完后,你貌似也听懂了,题也会做,所以就觉得很简单呀!但是真正对应的知识点学扎实了吗?类似的题举一反三还会吗?我刚才只是告诉你简单的什么是打水漂,你就自信满满的说会了,结果呢,又扔不出来水漂,心态太着急了,而且没有真正吃透方法和技巧。”听了爸爸的话,我很惭愧,红着脸跟爸爸说:“我知道了。”而后,爸爸又教了我实实在在的方法和技巧。我也虚心的跟着练了很多次,慢慢的最终我打出来了水漂。
河边的柳树被一阵阵的风吹的沙沙作响,听着石头在水面上“嗖嗖”的水漂声,我心里非常的轻松,我觉得今天我学会的不只是打水漂。
【第2篇】打水漂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长大,没有城市的那些玩具,有些玩具,有些玩具只能自己做。做好以后,伙伴们觉得挺有意思,便放下手里做的,来玩你这种玩具。
小时候我们曾喜欢打水漂。打水漂不需要很多材料。只需要又平又光滑的石子,在需要找一条河就行了。打水漂也不难,将石子平面朝上,大拇指在上面,食指在中间,其余手指都在下面。拿紧石子,向里或向外甩去,根据个人爱好,扔出去的石头保持平面朝上,那样打出去的水漂的次数也就多了。
这次,我们运来好多石子,想要比试一下。因为这是提前定下的一天,我们自然平时都要练。有时候我练的石子没有了,我顺着河跑好久。在水浅的地方捡石子,捡起来捧在手里,手里放不下就装在兜里。所以,我的小兜里经常又湿有脏,避让不会不被挨骂。
今天,我们来比拼,只看见石子“嗖嗖”的飞过,擦着水面轻轻飘过,一个比一个飘的远,我们的坏心情似乎随着石子一样轻飘飘的飘走了,我们看对方飘的比我们远,我们心中就像藏了十只兔子,七上八下的。而如果自己飘的最远,脸上便会显露出一种自豪感,别人也会投出羡慕的眼光。
这种游戏,大人们小时候也玩,不过差不多也忘淡了。偶尔从这过的叔叔,看了以后,忍不住也想玩上一把,这时,那个叔叔走过来,拿起一粒石子,轻轻用手一甩,那石子在水上飘了十多下,几乎要漂到河的对岸了,我们争先恐后的让他教我们,他笑了笑,说:“功夫是练成的,我小时候经常玩,玩着玩着便找到了技巧,而这些技巧是只能自己领悟的”。
我们似乎知道了些道理,这位叔叔也笑了,说:“我也陪你们玩吧。”河水旁,又想起来那青翠的、纯真的美好的声音。这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3篇】打水漂
外婆的老家在新田,今年“五一”期间,我们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挑了个好日子,去新田拜访幺姨婆婆。
我们坐上车,不一会儿便出了城。郊外的风景“别具一格”,不像城里,就是路边种了少许花花草草,不是故意种的。听外婆说,像金黄色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虽然城里三月份时也能看到,但是却难得一见。郊外不一样了,这些花随处可见。
到了新田,我便坐不住了,就和幺姨婆婆家的几个小妹妹、一个弟弟、还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年龄的小姐姐玩,她(他)们很热情,带我到后院,墙上靠着一垛垛茅草。爬上后院那座小山,走一会儿,便到了幺姨婆婆家的池塘。附近是幺姨婆婆他们开垦的田野,一望无际。我们到池塘边去玩,玩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玩打水漂。因为城里很少有池塘、小溪之内的,所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打水漂,于是我在一旁看她(他)们给我做示范。只见她(他)们弯下腰,捡起边上的石块,往水里一扔,溅起了水花,就像音乐喷泉里的小水柱,石块还在水上跳着“芭蕾舞”,又仿佛是“蜻蜓点水”。在水面上漂很远很远,是那样的轻快、敏捷。我学着她(他)们的样子,拿起石块,往水里一扔,石块没有一蹦一跳,而是溅起了巨大的水花,把附近的鸭群和鹅吓了一跳,游到边上“躲灾”。
小姐姐看了,摇摇头,对我说:“打水漂不能使猛劲,得用巧劲。如果用猛劲不仅手会酸,也漂不起来。”说完,她往水里一扔,漂了近五个,旁边的鸭子也嘎嘎叫,扑闪着翅膀,仿佛拍手叫好。
我连续几次漂不起来,小姐姐给我指点迷津。在她的指导下,我越漂越好了。
打水漂真有意思!